希望遠見再接再厲
「遠見」上一期刊出的國土規畫系列文章,讓人恍然大悟,原來台灣四十年來社會、政治及經濟資源分配不均,其實都與國土規畫問題有關。
最近,六年國建的推出讓一般民眾對台灣的前途又有一些新希望,但實在也擔心各部門缺乏溝通共識、執行不力、破壞自然環境等問題再次重演,使六年國建又淪為「紙上畫畫,牆上掛掛」的命運。
身為讀者,蠻感謝「遠見」把看似生硬枯燥,實則關係世世代代人生活的題材活寫活編,讓我們容易閱讀吸收。我們希望「遠見」的,就是在社會上扮演分析問題、傳播資訊、建立共識的角色。
請再接再厲。
高雄 林孝平
施政要以「法」為依歸
貴刊五十九期戎撫天先生的大作--「危機感只會加深危機」一文,立論精闢,公正客觀,令人激賞。
戎先生認為統獨與省籍情結是目前朝野溝通的最大障礙,這是無庸諱言的事實。
但是,目前的省籍情結,大概只有高階層人物才有,一般民眾早已水乳交融了。其實,國家施政若一切以「法」為依歸,而非靠家世或「關係」,就不會有人再鳴不平了。
淡水 鄧鴻源
換人能解決問題嗎?
拜讀貴社六月號「方勵之看中國前途」鴻文,其中方勵之有段話,讀了實在為部分學生及知識界所發起的「五二0.反政治迫害」遊行一事,感到臉紅利憤慨。
方說,八九年四月學生的要求是有分寸、很合適的。要求對話、要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並沒有要求改變政府或撤換任何人。
反觀,台灣今年五月的學運,竟是要求教育部戶。法務部長、調查局長、甚至郝院長下台。很奇怪,難道說,各首長換人後,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了嗎?
民主改革就是這般的簡單?
看看大陸學運,想想我們,再比較兩邊的政治環境和背景,部分教授和學生能不感到羞愧?
北投 丁華
小啟
遠見讀者回響欄是作者、編者、讀者意見交流的頻道,歡迎踴躍利用,惟來信時請具真實姓名及地址,否則不便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