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的街頭很不平靜,幾乎月月有遊行抗爭,勞工團隊為著自己的未來生計爭取權益,同時間也有一群零工經濟大軍,嘗試用不同方式,掙回被吃掉的工作機會。在台也已拱出11%計程車總量、8%旅館房源,以及拍賣新熱潮。
年近40的資深文字工作者小薇(化名),就是一例。這兩年她換了好幾個工作,原因是平面媒體遇上數位轉型的衝擊,天生愛深思熟慮的她,趕不上社群時代盯網民、跟話題的速度,只有黯然離職。
「不想再這樣下去了,」今年小薇積極轉業,考慮在鄉下開民宿。但是,她沒有跑去貸款買屋,而是先從公益免費的房間分享社群沙發衝浪(Couch Surfing)登錄做接待,有了經驗後,接著成為Airbnb的房東,把自家公寓的一個房間分租出去,已有不少人探詢。她也從中摸索出服務客人的應對進退,覺得非常新鮮。
小薇務實地認為,因為還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這行,不能貿然投大錢;Airbnb就是一個很好的入門嘗試。
善用閒置資源 分享友人
這樣的思惟,其實已脫離原來分享經濟的訴求,也就是善用手邊閒置房間、汽車等資源分享給友人的做法;比較接近為了尋找事業第二春、賺外快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模式。零工經濟,不是新名詞,最早出現在1920年代,是指藍領雜工,現在則泛指各類自由特約工作者。
據美國自由工作者工會2016年的調查,高達34%、約5300萬美國人是自由工作者,也就是過去一年內曾有採取特約、接案方式工作過。也有27%的人,是白天有一個傳統正職工作,晚上或週末還接其他外快兼差。原因即是全球化、科技化掠奪了許多正職工作機會,其中,善用網路、共享平台作賺外快,就成了許多人躍躍欲試的新管道。
台灣的危機也許更深,因為我們還面臨產業轉型不成功,工作機會已被數位侵略的現象;又因年金縮水,情勢將更嚴峻。
也難怪,據《遠見》記者私下了解,在台灣使用這類新型共享平台賺外快的人,都有很好的學經歷,包括在大陸工作多年的資深業務、PC大廠高階主管、中小企業老闆、外商公司前員工等。甚至被公認有鐵飯碗的老師、退休軍公教,也積極加入;他們都是過去極少擔心自己生計的中產白領。
台灣的零工經濟,至今拱出了多大的熱潮?雖然各家新平台並未公布在台營收,但是從成長速度來看,令人驚艷。
蝦皮、Uber、Airbnb紛登台
2015年7月才進軍台灣,異軍突起的蝦皮拍賣就是一例,它主打用手機App讓賣東西變簡單,瞄準用零碎時間做網拍的素人兼差族,和Yahoo、露天主攻實體店舖e化的路線不同,不到一年會員即突破300萬人,快速逼近Yahoo拍賣、商城與購物中心三平台多年加總的千萬會員!
另外,最近新聞當紅焦點的Uber,在台灣每個月業績都至少成長25%至35%,加入的司機人數已接近全台小黃總量的11%;Airbnb平台上提供台灣房間數,已達到全台包括民宿與旅館整體房間數的8%。還有許多以物流、生鮮電商切入的新平台如Honestbee、Gogovan,都有媒合或特約工作機會,業績成長都有不錯表現。
資源少的本土平台,也開始切入這塊市場,例如陳彥廷等六人團隊,去年在淡水創立了媒合機車員作美食外送、共乘的Let's Ride,現在餐廳伙伴也已擴及大台北地區約50家。
不少人質疑,這些平台大多是境外公司,都有豐富的補貼與行銷資源,像Uber常有各種鼓勵司機接案補貼油錢的優惠;蝦皮免運費,自然吸引一群人撿便宜。
其實境外平台能吸引人潮的原因不只如此,一個商業模式的成功因素很多,燒錢也要燒對地方。以在台開創蝦皮拍賣業務的Garena集團來說,2014年就推出免費的手機交友服務「BeeTalk」,當時還重金請來歌手蔡依林拍攝電視廣告,很早就進入市場,但至今難以匹敵LINE。可見賺外快的商機無窮,比交友服務更值得耕耘。
一生只做一種工作的時代已過去,然而,身處在舊行業要轉型談何容易?了解上班族心聲的這些新創平台,也提供有利環境幫助轉行。零工經濟如何切入?根據多位早進入市場者的經驗,必須掌握三大優勢。
優勢1〉開發優質新客源
要開拓一個新行業,首先就得去挑戰,並尋找新客源。這些共享平台可以幫你找到優質客戶,還能找到國外去。
前述的文字工作者小薇,之前曾去巴黎和朋友一起住在某個夫婦的客廳,當時Airbnb有贈送住房金,在最低旅館台幣3000元起跳的巴黎,Airbnb住房一晚僅需台幣500元。但是她說,那時也心想,若都是像自己這樣撿便宜的客層,Airbnb能賺錢嗎?
直到有天她聽到一位家境富裕的朋友,談到很愛住Airbnb,原因竟是覺得旅館住膩了,每次飛頭等艙出國後,就會改去體驗紐約、倫敦市民住的公寓。小薇才明白,原來這些平台就像廉價航空,不是賣優惠,是賣彈性、客製化,有可能幫自己找到優質客源,就此認真考慮當房東。
另一位教育學院畢業,決定放棄考老師,來做Airbnb房東的Simon(化名)說,現在各國觀光客到台灣自由行已興起,他的住客來自各國,正是透過Airbnb擁有全球6000萬用戶平台引來,這些人比傳統訂房網的會員活躍得多,會在網上傳口碑,社群轉介能力很強。
多數的上班族,一輩子都在一個行業,朋友也都是同一個圈子,一旦要轉行,要去找新領域的伙伴或是重新學習新技能,都是問題。
優勢2〉社群聚焦互利
Uber這種互利的社群模式,優勢就在,它可讓許多人一轉行馬上就有強大支持系統。
靠著當Uber司機,月收最高達台幣9萬元的劉先生(化名),很推崇Uber的社群力量。
劉先生曾在大陸作過十多年業務,兩年前回台,因為想要創業。在建立人脈的同時,劉先生選擇暫時作Uber司機。
他研究Uber台灣官網,發現內容不多,就開始整理自己當司機的資訊,結果詢問的人愈來愈多,他的LINE群組曾高達幾百人。現在劉先生決定做進口酒的代理生意,首先就找群組的人合作,甚至還可以和Uber合作。
「別以為Uber是我們的老闆,我們也可以當它的合作方,Uber有一個品牌伙伴機制,就是鼓勵大家來談異業合作,可以透過Uber團隊宣傳,」劉先生說,Uber司機習慣特約方式,很多人的本業經驗豐富,很適合招攬做專案合作。
這個做生意的活躍社群,如何組成?原來Uber有司機轉介獎勵專屬推薦碼,一個司機轉介(介紹一名新司機加入)可獲得台幣數千元獎金。但不同於直銷拉下線的模式,上線不會因為下線變多了,就能靠下線佣金輕鬆過活。Uber機制只算人頭,平等又互利,也容易聚焦吸引特約工作者,他們相對熟悉接案合作的權利與義務。此外,Airbnb等平台也有類似的推薦獎勵機制。
快遞媒合平台Gogovan台灣總經理許文忠說,這種特約工作族群,特別適合許多新服務的小幅度試驗。
像是iFit新創團隊的養生減肥便當外送,之前找了傳統物流業者都被拒絕,因為iFit需要一群機車員在午餐時將便當準時送達給客戶,傳統業者覺得量太少,只有Gogovan可以立即媒合特約外送員,雙方合作愉快。
優勢3〉精準工作不窮忙
這類媒合特約工作的平台,也能提供有意轉業的人,精準掌握自己成效的數據KPI,讓大家更關注自己的專業,不再窮忙。
Honestbee新加坡生鮮電商,在台灣的新服務「Shopper bee」,專門幫客人代購生鮮商品。在台社群經理黃敬杰指出,Honestbee希望顛覆兼差就沒有好工作的迷思,他們的特約職位時薪170元起,也會依照客戶評價機動調整到最高200元,也有專業培訓。
在Shopper bee兼差的李先生(化名),五專資管系畢業,從小愛畫畫,一直苦於畫畫沒出路,他已決定未來要從事工業設計工作,一邊在補習班學習設計軟體,也同時兼差。
他說,兼差工作好處是一週工作32個小時,雖然一個月才賺2萬5000多元,但他有充分時間兼顧上課。
為了拿到顧客的好評價,維持最高時薪,上班時他會仔細檢驗蔬果品質,了解客戶購買時有無特別的備註要求。
Airbnb、Uber都有各種成效評鑑的數據機制,達到就有獎勵。Airbnb房東Simon說,如果他的房間受歡迎,平台會主動提醒他,可以漲房價,感覺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也許有些人認為,零工經濟可能搶奪傳統的工作機會,事實上,傳統工作被自動化取代的現象,早已發生。預言傳統企業小圈圈將弱化的專家邰蒂(Gillian Tidy)就在她的著作《穀倉效應》中指出,與其排斥,不如認真看待新零工經濟該有的規範及創新模式。
新零工大軍未必是舊經濟競爭對手,也可能促成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