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選擇這個所?
查欣瑜答(以下簡稱答):大學畢業時,我對未來還不太確定,也還沒準備好要進入職場。而且我大四時在瑞典當交換學生,主要修習管理學的課程,所以在國外的這一整年,使我對財金知識有些生疏。
分析下來,直接推甄同一所學校的研究所,似乎是最明確的選擇,一方面給我一段時間緩衝,一方面更深化大學所學。
問:入學後發現與想像有何不同?
答:我大學時期主要修習財務相關課程,但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的工程領域較出色,於是我就選擇了財務工程組。但入學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注重數學的系所,班上所有學生中有一半是純數學背景,另一半是統計或資工背景,但那些我根本就不會!「統計」是我的罩門,竟然還要修「高等財務數學」!面對如此龐大的研究所課業壓力,我只好從零開始,自己想辦法,把中間空白的地方再補起來。
透過實務操作了解市場
問:貴所給你的專業訓練為何?
答:很多財經領域的人都會去考證照,我研究所時期也有準備FRM(財金風險管理分析師)考試,準備的過程很痛苦,但現在想想,好像除了能夠寫在名片上,也沒有對職業生涯產生實質的幫助。倒是當時養成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個研究過程使我獲益良多!
因為剛進職場時,每個人的專業領域都不同,但同事並不會有時間手把手地帶新人入門;就跟剛進研究所的時候一樣,也是從零開始,邊看邊學,看別人怎麼做,然後自己找資訊、找資源,想辦法勝任這份工作。
問:你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
答:我們所上的課程是以學術為導向,但我的指導教授卻非常務實,我們常一起看盤,一起討論股票、期貨、選擇權。因為課本上的「投資學」跟市場上的「投資」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即使懂得如何推導選擇權的模型,但沒有實際買賣經驗,也不會了解選擇權在市場上的運作。因此,我從大一時就開始在市場上實戰,到了研究所,更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透過實務操作,而真正對市場產生一些新的想法。
問:什麼特質的人適合念財金所?
答:金融業其實比較學歷導向,譬如本土的MA(金融業儲備幹部計畫)通常都會要求研究所學歷,但外商公司的MA就未必。
所以,如果大四畢業並已經具備基本的財金知識,不妨直接投遞履歷,若是用大學學歷就能夠得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直接進入職場實戰,也未嘗不可。(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財務工程組,2011年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