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勇敢走出舒適圈,不試永遠沒機會

交換學生經驗談2〉北醫大生工所 謝耀霆

陳信佑
user

陳信佑

2016-09-22

瀏覽數 1,150,300+

勇敢走出舒適圈,不試永遠沒機會
 

本文出自2017研究所指南

從不會法文到台法雙聯碩士

赴法求學並非謝耀霆原本的規畫,念過德文的他,曾夢想去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不過遇見碩士班的指導教授後,一切變得很不同。

謝耀霆的指導教授、生工所所長白台瑞(Thierry Burnouf),是北醫大創校53年來首位外籍所長。得知謝耀霆有意出國深造後,便鼓勵他赴法進行學術研究,指導他撰寫期刊文章,並投稿讓學生掛名第一作者,使謝耀霆順利申請到里爾第二大學生物健康研究所的雙聯碩士。

過程看似順遂,真正的挑戰卻在他抵達法國後才要開始。

語言是謝耀霆面臨的首要難關,「剛到法國像啞巴,連菜單都看不懂。」他的英語很流利,卻幾乎不會法文。在法國,除了巴黎、里昂等大城市有機會使用英語,其他地區仍以講法文為主。

全法文的課程更讓他吃足苦頭。謝耀霆上課總不忘帶著錄音筆,把一天6至8小時的課程錄下後反覆聆聽,聽不懂再查字典,就寢時往往已是三更半夜。但三個月後,他的法文進步飛快,開始能抓住老師上課的重點,也可以加入小組討論,甚至讀懂法文的報章雜誌。

通過語言關卡後,醫學院的專題討論課帶給謝耀霆再一次文化衝擊。「法國學生討論很激烈,會直接挑戰你的論點,甚至連髒話都脫口而出,」這樣的課堂風景,深深震撼他。

謝耀霆的專長是血液分析,在里爾大學的教室中,近40位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和他一起修課,壓力之大可以想見。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某次上課,教授突然發下幾篇學術文章,學生必須在時限內閱讀完並立刻分組辯論。他描述,討論課宛如打辯論賽,即使遭到眾人質疑,法國學生仍面不改色地捍衛自己的論點,「跟我在台灣看到的完全不同!」由於法國學生勇於表達己見,也熱衷於討論,所以很少會準時下課。

謝耀霆的求學態度是「Study hard,play hard」,除了學業,他也很會玩。留法期間旅行足跡遍及多國,最省的一次,是花不到台幣200元,就買到從法國飛往丹麥的廉價航空機票,「人生不該只有讀書而已。」留法的經驗洗禮,讓謝耀霆察覺台灣教育的不足,必須走出舒適圈,才能真正成長。

申請雙聯學位要及早準備

雙聯學位,是一種比交換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管道,修業時必須符合兩校的畢業標準。因此,除了北醫大的論文外,謝耀霆必須再完成姊妹校的碩士論文,才能獲得兩個學位、兩張畢業證書。攻讀雙聯學位,能同時取得兩校文憑,「一魚兩吃」看似很划算。不過謝耀霆提醒,出國進修的成本非常龐大,要及早準備。

其中,在校成績是影響申請的重要因素,「要盡量把GPA顧好」。他建議,完成申請學校的個人履歷後,可以拿給母語人士看看、加以潤飾。不過,比起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對方看見自己積極向學的態度。

對有意出國的學生而言,錢往往是最困擾的課題。「母親曾告訴我『家裡沒錢讓你出國』,必須自己想辦法,」因此,謝耀霆申請獎學金的過程彷彿「亂槍打鳥」,從政府部門、基金會、私人企業等,只要有機會都去試。最後,他申請上法國在台協會設立的傅立葉獎學金(BJF),「不去試,永遠沒機會,」他堅定地說。

「台灣的求學環境實在太舒服了,」Skype另一端的謝耀霆說,出國念書,才知道原來世界這麼大。從不會法文到完成台法雙聯碩士學業,謝耀霆挑戰一條人煙稀少的路,給自己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現在他正在法國站穩腳步,朝夢想邁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