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各種電影宣傳海報,貼滿人行道上的圓形汞柱;大型布條張揚醒目的橫跨整條街,懸在半空中,是電影街長年不變的景致。
在這條劇院林立的街道,有一棟樓,外觀與咖啡店無異,裡面人聲嘈雜,總是擠滿歐美人士及目光閃爍的年輕人在裡頭舉辦餐會,滿口聊的都是創業經,還有各式奇特的點子。
「我的點子,就是要把捐款箱,全都電子化,投錢下去,會吐出泡泡,還會立即開收據給你,」一名畢業於清大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的創業家,正神采飛揚地分享。
日繳250元 就可工作一整天
此處是堪稱西門町最聰明人才的聚集地,「如果有一天,外星人要來攻占台灣,若要轟炸西門町,第一個就是轟掉這棟樓,」台開董事長邱復生的女兒、文化部前次長邱于芸笑著比喻,因為這邊怪咖、聰明人最多。
邱于芸口中的人才基地,是2012年由她所創辦的「卡市達創業加油站」,整棟四層是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每日只要繳250元,就可租個位置,工作一整天,不定期還會舉辦創業家小聚、行銷課程。很難想像,西門町竟然也有創業家的去處,甚至匯聚來自台清交各路高材生,把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帶來西門町。
新創圈肯定對邱于芸不陌生,因為她是把共同工作空間引進台灣的先驅之一。自她從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回國後,把政大公企中心一棟年齡達50年的老舊教學大樓,改造成育成中心──創立方,提供微型創家以一個月,租一張桌子2000元的方式創業,吸引百餘團隊進駐,進而打響名號。
卡市達創業加油站是她另一個代表作。有別於公部門成立的創業基地、育成中心,創業項目大多侷限在科技產業,卡市達的創業團隊可謂包羅萬象。有想把捐款箱電子化,立即開收據以解決捐款不透明的創業家;還有人成立「金寶電台」播送談話節目;更有以哲學為核心,成立「哲學新媒體」,想讓哲學在台灣復興的博士。此外,還擴及農業、旅遊、網路、藝術、社企等。
「你的創業中心,有沒有接地氣?」邱于芸直言不諱,很多公辦創業中心,都是政府找一個荒廢建築,或是偏遠鄉下,便要青年去創業。但是地點偏遠到連要找間超商都得耗費20分鐘車程,「這是要青年怎麼創業?」反觀歐美,創業基地都選在最漂亮、最流行、最方便的地方,原因就是要年輕人銜接市場,看最新最流行的東西,才能有不一樣的想法,而西門町無疑符合這三要點。
多元包容、新舊並陳 讓創意無限延伸
此外,西門町文化多元更是無可抹滅的優勢。「創業家非常需要刺激,才能夠有不同靈感,」邱于芸解釋。舉例來說,卡市達的外頭就是電影街,倘若一走出門看見斗大的海報寫著《明天過後》,過沒多久又來個《世界末日》,對創業青年是不是刺激?如果《鋼鐵人》上映,整條街都變成鋼鐵人的海報,花個200元看電影又方便,年輕人會不會在科幻劇情裡,得到新的啟發?
她進一步解釋,西門町的包容性強,走在武昌街,表面上一切繁華,但走至巷弄深處會看見老阿嬤蹲在暗處洗東西。到了夜晚,電影街外頭還會有多台超跑聚集,轉個彎就又是刺青街、美國街等。
卡市達近期更迸出「怪點子」,要把進駐創業家的才能、專長及創業項目做成一張菜單,擺在外觀跟咖啡店沒兩樣的門口,當好奇人士經過,就可直接「點餐」,做創業媒合。比如說,有網頁設計需求的人,可以到卡市達看菜單找人才。
把創業家變成菜單任人挑選的點子,也只有在西門町被稱作怪咖的這群青年,才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