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泰國、印尼 代表台灣打「亞洲盃」
EZTABLE創立八年來,一直是台灣新創企業的標竿,只要談到新創,它就是典範。透過網站、App讓消費者預訂餐廳,並販售餐卷,從中抽成,獲取利潤的商業模式,已經證明成功。
因為這個平台,除了可以用實惠價格,訂到熱門餐廳,經過EZTABLE訂位還能獲得特別的優惠。至今每月吸引80萬人次使用,前年交易額破台幣五億元。2014年底更進軍東南亞的泰國、印尼搶灘,代表台灣電子商務打「亞洲盃」。
EZTABLE辦公室掛在玻璃隔屏上有六個顯示不同地區時間的時鐘,同時標示出營運的六個據點,除了台北,在雅加達、曼谷、香港都設有分公司。
天花板垂下來的紅色布條上寫著「Go Big. Go Global. 壯大、走向全球」強烈的企圖心展現無遺。
很早就獲得多家大企業,包括聯發科、聯電、義美等投資的EZTABLE,看似成績輝煌,創業的路,卻很顛簸。
今年33歲的陳翰林,方正的大臉,有幾分酷似他喜愛的卡通人物蠟筆小新,2008年創業。會有成立EZTABLE的想法,要回溯到他在美國的生活。
高中畢業後,陳翰林即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應用數學系就讀,畢業後,成為美國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年薪達300萬,是台灣年輕人難以想像的數字。
但銀行的工作實在太忙碌,「忙到幾乎沒時間出門,當時Amazon(亞馬遜)還沒那麼紅,我就很喜歡用,也很喜歡在網路上訂餐廳來吃,」陳翰林笑說,當時預定餐廳享受美食,幾乎就是他的主要休閒了。
好景不常,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眼見金融業盛極而衰的他,決定把美國上市公司OpenTable網站的商業模式,帶回台灣。國、高中時就有創業念頭的他心想,金融業不景氣,不如轉戰網路業,應是一個很好的切入時機點,也說服三位要好的國中同學投入資金。
做白工三個月 改免費才招到客戶
不料,這個在美國成功的商業模式,進入台灣竟然水土不服。陳翰林憶及,頭三個月每到一間餐廳,請他們加入訂位平台,全都遭打槍。平均一天打100通電話,大概只有一通會理他們。
主要原因是,美國OpenTable採取收費制,餐廳業者加入訂位系統,就先得付一筆不小的費用;當消費者使用OpenTable訂位,又必須再額外付抽成費,等於扒了別人兩層皮。
但這對習慣免費的台灣市場卻行不通。「別人都還不認識你,憑什麼一開始就要付給你錢?」況且,大多數餐廳都認為,用電話訂位就好,為什麼還要用網路訂?
經過三個月被冷眼對待後,改以免費制度,餐廳業者加入EZTABLE不用錢,直到消費者透過EZTABLE訂位,並購買餐券,才從中抽成,逐步打開市場。
草創時,沒錢找員工,大小事情都得自己來,陳翰林必須當業務,一間一間餐廳敲門,一次一次被拒絕請出去,三個月後才請了一名工讀生,半年終於來了一個正職人員。
直至打進五星級飯店喜來登,知名度漸漸提高,也迎來其他如君悅、六福皇宮、老爺等五星級飯店的加入,2010年營收終於突破千萬元。
「當時真的很累,也沒有時間睡覺,脾氣很暴躁,我還一度覺得自己有躁鬱症,」他苦笑分享創業過程說,相較於當別人員工,創業風險大得多,必須面臨資金鏈斷掉、每天都在燒錢、股東不合、合伙人鬧翻等種種考驗。
夜深人靜時,他不免問自己,是否就此放棄?但白天卻又得強顏歡笑,鼓舞團隊往前衝,「那種感覺很孤獨,沒人能夠傾訴」。
難道沒有想過,乾脆收掉公司回到金融業,繼續領優渥薪水?他拿最喜歡的籃球明星Kobe Bryant比喻,Kobe在球場上肯定全力以赴,而且要有非贏不可的鬥志。
「支持我撐下去的動力,就是不想讓周遭的人、讓餐廳界說我做不起來!」做不起來這四個字,他絕不能接受。
從初期的挫折,到成為東南亞最大線上餐廳訂位系統,他正朝「全球型服務網路平台」邁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