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跟國寶級師傅學藝 為古老錫器添時尚魂

30 Under 35 創世代!30〉物Woo collective.黃新雅

李雅筑
user

李雅筑

2016-06-28

瀏覽數 26,750+

跟國寶級師傅學藝 為古老錫器添時尚魂
 

本文出自 2016 / 7月號雜誌 你的未來 矽谷說了算!

2014年成立的「物Woo collective」,用錫打造花瓶、盤子、酒杯、筷架等生活用具;最新產品「浪雲醇酒器」,是讓酒味更濃厚的秘密武器。螺旋、波浪造型的純錫酒器,放進酒杯中,可增加酒與空氣接觸的面積,誘發醒酒功效;當酒水順流而下產生的水幕,更是美麗的視覺饗宴。

獨創工法 在錫器表面展現紋路

經過融錫、澆鑄、脫模、雷射等九道工序打造出來的醇酒器,讓人忍不住發出「WOO」的驚喜讚嘆聲,呼應品牌的文化意象。

這群年輕設計師獨創的工法,還有煙燻法、拓印法,也就是在錫器表面用檀香燻出金色紋路,看起來像稻穗,更散發檀香氣味;或者將樹幹表面的木紋翻印到錫器上,保留樹紋的線條美感。

「物」的工作室,在新北市永和巷弄裡的一間矮房,老舊裝潢加上斑駁牆面,與桌上的錫製品,相互輝映,古色古香。一旁小房間,擺有砂輪機和布倫機,牆上掛著琳琅滿目的剪刀、小槌子等工具。

「在這裡,我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29歲的黃新雅,帶著粗框眼鏡、講話慢條斯理。

從小喜歡畫畫的她,台科大工業設計系、研究所畢業,曾經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的最高榮譽「紅點之星(luminary)」,是台灣首次獲得該殊榮的得主。

灌注、鍛敲、焊接技法 從頭學起

念研究所時,她與同學賴思羽和林純綺等人,參加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工藝新趣」計畫,花了一年時間向鹿港70多歲的國寶級師傅陳萬能拜師學藝。

老師傅的傳人陳志揚,從灌注、鍛敲、冷鍛、裁片和焊接等傳統技法,一一從頭教起,也開始思考傳統工藝對她們的意義。

2014年,她們參加台創中心比賽,作品入選巴黎家具家飾展。由於巴黎家具展只有廠商才能參加,她們很快成立公司,而這個「誤打誤撞」的動作,竟成了走向創業之路的助力。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當時台灣的參展單位都是鼎鼎有名設計公司,如琉園、陶作坊等。沒想到,還沒畢業的她們,花了幾天連夜趕工的錫工藝,引發熱烈回響,不少世界有名設計師如英國的Tom Dixon,也在攤位前駐足觀賞,讓她們又驚又喜。

回國後,黃新雅找上已在工作的學姊陳怡珊,一起創業。但對創業完全沒有概念的她們,等於是邊做邊學。

負責行銷的賴思羽舉例說,她們沒有資本額的概念,而是由大家墊錢,拿著筆記本簡單紀錄。第一次和通路談商品上架,也像鴨子聽雷般,過了半年才知道,原來通路抽取的趴數是可以談的。「創業階段時間少、荷包少、休假少,但是能力值卻提升了,」她形容。

「物」的產品,都是少量生產,即便有小工廠可以代工,仍需手工製作,成本高。目前單品價格在800~2000元之間;其中非酒器類的生活器物,深受30~40歲的女性消費者青睞。

工序繁複、製版難 只能少量生產

製作錫器最困難之處,就在費工的工序。從一顆顆純錫開始,經由熔融、灌注到模具裡,成形後取出,再處理表面及邊緣,最後敲成產品,因此很難大量生產。

「曾經做十次,有六、七次都失敗,」黃新雅說,錫的熔點低,製版不易。焊接時,也因錫屬於易熔材質,必須小心翼翼。若是製作有深度的盤子,還得用軟槌敲打400下,才能定型,一天能生產的數量僅有幾個。

「我們要把錫文化帶回生活中,希望能做出更具現代風貌的用品,」黃新雅說,錫是會呼吸的金屬,透氣性好,可用於保存茶葉,也能淨化水質,讓酒更香醇。

在她看來,坊間的文創商品,常使用阿里山、原住民圖騰等來代表台灣,但表現手法太過直接。如何將文化意象「內化」,讓人一眼就懂,是她們仍在摸索的課題。

清末民初有句台語俗諺:「入門看交椅茶几,桌上看花龕五賽。」意思是說,從客廳擺飾「花龕五賽」的錫製品,就能看出主人的身分地位。

在工藝與量產之間仍在找尋平衡的她們,既希望保留傳統的手作工法,但也知量產推廣的重要性。待站穩腳步後,希望未來能集結各方工藝好手,以時尚的設計靈魂,讓更多人看見錫工藝的溫潤風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