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5月底公布最新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1.08%,其中第一季為-0.68%,第二季開始轉為正成長,其後各季成長率會愈來愈高。但是,我們雖然同意第一季是今年經濟的谷底,但是第二季到底為止,出口成長率都還不見轉正,連主計處都說很可能要到9月出口才可能轉正,因此我們對於第二季的經濟表現仍持有相的疑慮。換言之,今年經濟能否保1可能還需要相關部門,尤其是經濟部做最大的努力。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擴大出口,吸引投資與提振消費等短期的經濟措施,都是屬於經濟部的職掌,但是這一個月來,經濟部在這方面有任何作為嗎?其實經濟部長李世光幾乎把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處理能源的相關問題上,包括其在接待外賓和記者時,也都只在談論台灣能源的問題。對台灣產業而言,有一個充裕而穩定的能源當然是很重要的,但不幸的是,經濟部長一直強調的是如何廢核,如何利用其他能源來取代能。也就是說,經濟部長現在一心一意的在想要解決電力結構調整的問題,我們不知道這對於解決台灣短期經濟不振有任何助益?
新南向政策 應包括FTA計畫
當然,在民進黨政府2025全面廢核的大目標下,這可能是經濟部長不得不做的選擇,但是萬一未來真的缺電時,經濟部還能採取如此強硬立場,而完全不顧企業對於電力的需求嗎?不幸的是,前不久林全院長一提到可能重啟核一廠的機組時,立即受到民進黨全面反彈,我們對於未來經濟部能有作為的限制,感到非常憂慮。
單單這些核電議題就已經把經濟部長燒得焦頭爛耳,但是,更嚴重的問題是,出口連16黑,經濟部該如何去找解答?比方說,經濟部是否應該努力擴大出口?如何加強外貿協會的功能,一筆一筆的把國外訂單帶進來?另外,如果未來要擴大出口,應該選擇擴大最終財出口?中間財出口?或是整廠輸出?系統輸出?甚至擴大服務業輸出?經濟部有任何即時的計畫嗎?
現在只看到新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而且在行政院設立南向辦公室,不知道是否要取代經濟部的功能?而新南向政策是要如以前的南向政策一般擴大對東南亞國家投資?我們認為把台灣的資源帶過去投資賺錢也沒不好,但對台灣經濟有何直接好處?對經濟成長有利?或是對就業有利?其實,更重要的新南向政策應該是擴大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雙邊貿易,因為如果雙邊貿易可以增加,對於台灣的產出及就業就會有直接的效果。
但是,因為東協國家之間有FTA,而且即使現在RCEP還沒有簽署,但是東協十國與包括大陸在內的6國有簽署FTA,因此要擴大與這些國家的貿易,最佳策略就是與他們洽簽FTA。但是,在現在的新南向政策中是否有包括與南向國家洽簽FTA的計畫?路徑圖為何?南向辦公室或經濟部是否應該對外加以說明?
應積極推動五大新興產業
另外,在推動五大新興產業方面,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生技產業、綠能產業、與國防產業,都應該是經濟部主導的產業,但經濟部有做任何動作或政策來推動這些產業嗎?難道這些產業也要交給國發會來推動嗎?國發會是研擬政策方向,現在既然已決定要推動這五大新興產業,就應該交給經濟部去努力推動。所以,經濟部是否應該更積極一點呢?我們認為其中只有亞洲矽谷這是可以交由國發會推動,因為國發基金已有台矽基金當基礎,但是這也只是協助國內與矽谷的投資連結,短期內對於出口及就業都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最後,我們也想談談新政府的長照政策,本來我國政府支出就已經捉襟見肘,因此長照如果採用保險制不但可以減少政府支出,而且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但是現在新政府卻還是想要當大有為政府,計畫由稅收來支應400到500億的長照支出。現在立即的做法之一是要提高遺贈稅,從10%到20%,這或許還不會引發太多的爭議,估計遺贈稅收入可以由原先的100多億提高到200多億;更重要的是,新政府要把貨物稅稅率由5%提高到5.5%,預計可增加200到300億的稅收,當成長照的財源之一。
推動出口、吸引投資、提振消費
提高貨物稅一方面可能會造成物價上漲,更可能會是會減少民眾消費,從而造成對經濟活動的影響,而今年預期台灣經濟已經很差,出口不振、投資不足,陸客來台驟減,可能導致國內消費減弱,今年經濟成長率保1已經很困難了,行政院還考慮要調高貨物稅,這不是火上加油,什麼才是?
而且,經濟不振是立即的事,長照需要的資金並非那麼急,尤其是長照法並沒有規定一定要由稅收來支應,為何不能改成由保險來支應?未來想要多被照顧的,就現在多交一點保費,覺得自己身體好的,可能需要較少照顧的,現在可以少交一點,未來享有的照顧就少一點。重點是,台灣的平均租稅負擔是全球最低的,我們政府卻還一直自認為要做一個大有為政府,可能嗎?
最後,我們還是要說,新政府不去努力推動出口、吸引投資、提振消費,來解決現階段經濟困境;反而卻努力的去改革能源,不顧產業發展,長期如何提振國家競爭力?另一方面,不顧租稅負擔太低,政府財源不足的問題,一心想當大有為政府,討好選民,做得到嗎?最終的結果會很清楚,台灣經濟不振看來不會是一個短期的問題,而且由於缺乏長期供電計畫,企業長期投資不振會是另外一個重大的問題,再加上新政府重視所得分配的議題遠重於經濟發展,因此台灣未來會面臨長期經濟發展停滯的困境,大家可能要早點開始做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