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來到花蓮縣知名景點「慕谷慕魚」,就能立即感受到,這個世間桃花源,彷彿有一道無形的屏障,走進去,所有塵世喧囂,都被阻擋在外。
慕谷慕魚一直以來,都是不少遊客指名的景點,即使前年道路坍方,足足封山一年,但自去年6月重新開放後,此處並不因沉寂好些時日,導致魅力銳減,現在每天仍然吸引許多的國內外遊客,前去看山踏水。
這個音譯自原住民語,原意為「長滿藤蔓的美麗山谷」的祕境,究竟與台電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關係可深了!因為這裡的每座橋、每吋路,每個幽幽山洞,可都是台電為了取木瓜溪流域的溪水發電,翻山越嶺一步一鑿所開拓出來。
「路、橋、隧道,這些大家都愛拍照的景點,都是台電在維護,但卻很少人知道,這都是東部電廠默默做出來的,」東部發電廠課長王明強強調。
也因此,慕谷慕魚的旅遊路線,就是結合銅門、清水以及龍澗發電廠的外圍所成形。而整個東部共11座水力電廠,所齊力「發功」的發電量,就占去花蓮一半的用電。早期,因為東部尚還未完整開發,電力用不了那麼多,用剩的電甚至還能拿來「東電西送」,足見東部電廠的重要性。
銅門電廠 現代版谿山行旅圖
來到慕谷慕魚外圍入口處,遠遠看上去,能見到一條橫跨木瓜溪,長達250公尺的吊橋。吊橋彼端,有座中國韻味濃厚的建築,底下嵌著一扇紅色拱門,坐落在陡峭山壁上,正是銅門電廠,這座電廠故事大有來頭。若站在溪畔朝溪谷左下方望去,能看到河床上有座傾頹建築,那是日治時期蓋的「舊銅門電廠」。
不幸的是,電廠才竣工滿一年半就被惡水淹沒,直到民國41年,台電才將其重修。
也因為重修後的外觀很中國,當台電員工揹著維修背包,走在吊橋上,緩緩跨溪時,景象被台電人員形容,就如故宮名畫《谿山行旅圖》的現代版。
慕谷慕魚自去年開始禁止車輛進入,到訪遊客就僅能徒步走完全程。往內直探,一路上四周蟲聲哼唧,水聲潺潺,容易沉浸其中,不經意就到了分岔路。
往左是通往清水溪河畔,也就是慕谷慕魚生態走廊;往右是前往堪稱東南亞高度落差最大,達885公尺的水力發電廠龍澗。而選擇往左或往右的風景,感受到的景致非常不同。
龍澗電廠 銀河飛瀑蔚為壯觀
沿著通往龍澗電廠的龍銅路向上,會立即發現,遊客都不從這裡上去,原因是已實施車輛管制,路程來回必須走上兩小時,多數遊客因而卻步。
若以薄紗少女來形容慕谷慕魚的清涼之美,那麼,這條路就是勇猛壯士,可以懾人。沿途都是參天入雲的山勢,以及湍急奔流的溪水,層層疊疊裸露地質肌理的山壁,還有從天上傾洩而下的銀河飛瀑。
其中俗稱夫妻瀑布的「能高飛瀑」,因落差達600公尺,被列為花蓮八大景之一,可見其巍峨壯觀。
再往下探,不久後便能見依山而建,在民國85年完工的明隧道。「以前隧道沒完工時,這裡都是落石,很多人被砸死,一邊是山壁,另一邊就是溪谷,以前我都不敢跟太太說我在這種地方工作,」一名退休的台電員工餘悸猶存的回憶。
走在明隧道彷彿無止無盡;隧道外的天光,照得裡頭黑影斑駁,加上頭上不斷滴著山壁滲出來的水滴,氛圍頓時蒙上神祕色彩,體現台電員工當時穿鑿隧道的艱辛克難,很難讓人相信,這都是人工所建。
巨石星羅棋布 踏水涼水透骨
相較於龍銅路上的鬼斧神工,慕谷慕魚生態走廊顯得婉約秀氣許多。因為巨石星羅棋布,所以擋住河道處就形成坑坑碧綠深潭,吸引不少遊客到訪。王明強課長說,台電人員在這裡工作最享受的就是,休息之餘,能夠找一個奇岩巨石坐下來,悠悠的欣賞青山,踏著碧水濯足,聽飛鳥啁啾,身心靈皆獲撫慰。
這條生態步道頗長,倘若逛餓了,路上也有原住民搭棚賣山產野菜,供人坐下來喘口氣,飽食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