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已是全球發展新顯學,為了因應這股趨勢,《遠見》從2015年開始,已連續兩年舉辦台灣22縣市智慧城市評比。
今年3月下旬,台北市電腦公會舉辦國際智慧城市展時,共吸引海內外120家廠商、750展位,超過十個外國市長抵台。甚至,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均設主題館,顯示智慧城市已是產業界必爭的新商機。
當國際智慧城市展在台灣舉辦時,《遠見》特別邀請訪台的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區(Grenoble Metropolitan Area)區長克里斯多佛.法拉利(Christophe Ferrari)、台東縣長黃健庭、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及法國新創能源管理公司能源庫公司(Energy Pool)總監吉拉米.費納(Guillaume Fernet),於《遠見》專業攝影棚內舉辦封閉式論壇,全方位跨國交流智慧城市的發展經驗。
法國格勒諾布爾區內有許多新創與高科技的公司,人口數超過了45萬人,素有「法國矽谷」之稱。台東縣人口才22萬人,是台灣人嚮往的退休天堂,雖是偏鄉,但到處都可無線上網,彌補了城鄉的數位落差。而新北市人口逼近400萬,全台22縣市之最,存在龐大城市管理壓力。
至於能源庫公司則是2008年在法國新成立的智慧能源管理公司,能有效幫助客戶調節用電高低峰,最終達到節能效果。
這些市長們與企業如何經營智慧城市?以下是他們的見解:
法國格勒諾布爾區長 克里斯多佛.法拉利〉
推動企業參與 與人民討論
成為智慧城市第一個關鍵要素是政治決心。城市首長要清楚發出訊號,建構智慧城市是非常重要的事,必須大家一起努力。
第二是轄區內的各種公司,不論規模大小,讓他們協助發展智慧城市需要的相關科技,例如住宅、能源、交通、環境,水資源管理等。
同時,也需要跟市民一同公開討論。因為建造一座智慧城市的前提,需要市民參與,人民生活在這裡,必須認同發展的方向。
這段時間來,我們在打造智慧城市上已做出一些成績,例如能源。對法國人而言,能源是一筆不小開銷,導致很多年長者甚至不敢開暖氣,因為付不起電費。
所以在2012年,我們與里昂市開啟一個新計畫,幫家家戶戶裝上智慧電表,讓市民了解自己每天用電的高低峰,有效降低用電量,不僅降低能源消耗量,還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
第二項是讓年長者可以住在自己的家,取代去養老院那些收費很貴的地方。但為了讓老人可以住在自己家,必須仰賴科技幫忙。科技讓老年人可以與遠端的醫生對話,或與一些相關的服務人員聯繫。
我們也選在某一些區域,投入龐大金錢,更新一些私有住宅與社會住宅。這些屋主,收入大多中等,透過整修他們的公寓,提升房子的能源效率,就能降低能源支出,改善他們的生活。這樣也帶動經濟成長,因為整修房子,需要工人。
對智慧城市而言,交通系統也很重要。不能只有一種或兩種工具,而是要有一套系統,迎合多數人的需求。我們已有一個非常棒的公共交通服務網,包括巴士、電車、汽車共享制。還有7000輛黃色腳踏車出租,並正在興建城市纜車。
三年前,豐田汽車選上我們,試行電動車計畫,為此還推出新車型小車,只能坐兩人,很好開,可作為都市中最後一哩路的交通工具,推廣得很成功。
但困難永遠是缺錢。在法國,中央政府對地方的財務支援,最近減少很多,這是很大問題。第二個困難是與不同的人民與代表溝通。最後的困難是居民的接受度,尤其是新科技崛起後,要如何讓人民了解這些科技的重要性。
例如LINKY智慧電表推出時,也有很多反彈與討論,我們要跟居民好好溝通。
台東縣長 黃健庭〉
借助科技 協助台東翻身
打造台東成為智慧城市是我們的目標,還在起步階段,即便如此,我想你會欣賞我們正在嘗試做的事,及已經達成的成績。
要做到智慧城市,除了領導力、科技、市民參與外,我想財政是很重要的一環。需要注入金額,需要投資,這對台東這樣的窮縣市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台東是農業縣,近幾年來,我們嘗試促進觀光產業,但是智慧城市在很多人眼中還是認為不是跟台東有太大關聯。
但我們仍嘗試做一些努力。因為我有一個很強的決心,是我非常想做的。
在像台東這樣的縣市,跟許多大城市不一樣的是,我們還在跟貧窮對抗。科技鐵定可以幫忙我們更有效率、提升服務水準等。
我們跟許多大城市不同。我們始終在尋找財源,還在尋找就業計畫。我不認為ICT會解決我們的問題,但ICT可以幫助我們有效解決問題。
我想台東縣並沒有太多成功案例可以分享,不過有一件事可以提。
在一年半前,2014年8月,台東縣戶外免費無線上網開通,涵蓋台東整個縣。我們有250個無線上網熱區,每個熱區涵蓋範圍為直徑200公尺,網路人口覆蓋率達90%以上。在一年半後,我們發現總會員數已超過 12萬人 ,已經超過一半以上的台東縣總人口數。
平均每人每日聯網時間為100分鐘,這是非常高的。所以每個月有超過 450萬 人次使用。我知道台東的人民一定很需要這項服務,因為在過去,我們網路總是很緩慢,電腦使用量也很低。安裝好這個系統後,你可以看到許多人把握機會想要使用這項服務。在未來我們會在此注入更多有價值的服務,像線上閱讀、智慧醫療服務等。
第二,我要分享「智慧農業」。台東是一個以農業縣,有非常多種類的農產品。但我們的地理位置,離主要市場非常遙遠,我注意到了,我們農業的問題,不只是在製造端,而是在賣的那端。
我們在網路上有超過1000種農產品銷售,就在這一年間,到目前有3900萬人次瀏覽這個網站,注意我們的農產品,然後下訂單。
這對我們農民而言會產生非常多的附加價值。這個計畫也使我們在今年的智慧城市展中,成為獲獎項目。
當然,觀光也是很重要的項目。我們的「旅行台東」App,很多旅客只要用這個App,涵蓋許多資訊,像交通、住宿、食物及美不勝收的景點推薦。這讓我們的遊客數目增加。
至於台東追求智慧城市,還有什麼困難點?
交通一直是台東的困難。不只是與其他縣市連結,就算是縣內交通連繫也是問題。因為腹地廣大,交通基礎設施也不足。
所以我們設立轉運站。過去火車,公家或私人巴士都在不同點設站,很複雜,現在整合起來,同時成立資訊平台。我們也從中央政府拿到500萬補助,建立智慧交通系統,提供包括路線圖、時間表等訊息。
新北市副市長 陳伸賢〉
「3個O」 打造效率服務
我認為,所謂的智慧城市是透過先進科技,提供創新服務,為市民打造友善、宜居、便利且安全的城市。
打造智慧城市有五個要點。首先是很強的領導能力。第二是新科技,快速的開發及應用。第三是有系統的整合資源與服務。第四是市民的參與程度。第五是倡議,強大的倡議能加強居民間的對話,增加市民的支持。
新北市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市,近四百萬居民住在29個不同區域,這些地區不管是地理狀況或發展階段均不同,所以政府必須因地制宜服務這些居民。
我們透過「3個O」提供有效率的服務。One government(單一政府),Open government(開放政府),On-hand government(掌上型政府)。
單一政府指的是,新北市政府將原本分散各局處的業務整合起來,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市民們不管居住在哪一區,都能接收到相同服務。
在開放政府方面,我們將市民需要的資訊即時公開,讓市民可搜查,例如道路施工地點、停車資訊等,至今已有超過2000萬人次搜尋。
掌上型政府則是提供行動App,這是使用開放政府的資訊來開發。
另外一個在智慧城市成功的案例是,我們使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去製作一些地圖,使用大量的資料去做分析。我們也開發了行動裝置App,讓使用者可以上傳影像,用來報案。
這些上傳有很多地理的資訊,讓警局快速了解狀況,以及有效使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分配警車,使其快速抵達。
在本市的公共場域中,共有1萬7000支監視器,在政府單位及私營部門都有,用來監視主要道路的狀況等。這個系統也提供了一些預防性、防禦性以及調查性的功能。
至於智慧城市的挑戰在哪裡?我覺得新北市的挑戰是,都會與鄉村的差距愈來愈大。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提出行動醫療與數位家庭計畫,鼓勵執業醫生為偏鄉地區提供遠距醫療照顧,因為偏鄉的醫療資源不足,並提供需要的數位設備。同時提供偏鄉居民上網設備與輔導師資。
法國能源庫公司總監 吉拉米.費納〉
提供基礎建設 讓企業成長
我對城市治理者有兩點建議。一是測試。而且不只是測試新科技,同時也要測試與支持新的社會創新。
另一個建議,是提供基礎建設,讓企業可以成長。像我們這樣的新創公司,要開始、要成長,就需要與政府密切合作。
我們公司與許多工業區內的企業合作,給企業更多能力去控制他們的能源消費。我們提出一個概念「虛擬電廠」,避免興建實體新電廠。
我們的公司就在格勒諾布爾市附近,掌管1500兆瓦特的電力,等於1.5個核電廠的能源,我們找來鋼鐵工業、紙工業等企業合作,把他們的能源集合過來,一起在一個池子裡(pool),統一調節,這就是我們公司名稱的由來。
我在台灣跟許多人有非常有趣的討論,我發現核電廠是一項很爭議的話題,缺電問題也開始浮現,影響到工業與能源安全,智慧電力管理絕對是關鍵。
我的觀察是,許多智慧城市的技術來自新創小公司。這些新創公司與新技術,與原本的機構組織間,是存在落差的,好像兩個世界的人,需要溝通。例如光是時間感就很不同,對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六個月到一年就很久了,但對政府而言,可能十年才算久。
例如法國有一家新創公司,專長是處理垃圾,很小的公司,但很創新,可以成功減少垃圾量。這樣的公司若能取得政府信任,才能讓新技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