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心情微近中年」及更年長一些的中國人,對於日本這個民族,內心恐怕都有很複雜的情緒。一方面,從甲午之戰割讓台灣,到「九一八」,到南京大屠殺,怎麼樣也忘不了刻骨銘心的國仇家恨;但另一方面,對於日本人做事認真,鑽研求知,肯將大我置於小我之上,不多幾年就把國家從戰敗的廢墟上提升為世界列強,那種精神和成就,又著實令人感動欽佩!
二月十六日,日本「產經新聞」上登載一篇未署名的文章,題為「台灣,就是這樣嗎?一名日本觀察家的衝擊性報告」,作者後來查知是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文化室主任黑田舜二。那篇摘要式的報告,分為現代台灣人的特徵、社會狀況、歷史、政治、經濟、法律與行政、文化、觀光、社會生活等九個部分。在每一項目裡,他幾乎都把台灣批評得體無完膚,而且字裡行間、也難掩飾其輕蔑與揶揄。
讀了這篇文章,不免叫人生氣,黑田舜二何人也?竟如此目中無人!何況盡人皆知,交流協會的人都是地下外交官,這樣放言無忌是對駐在國的不敬,有違外交禮儀;但是很洩氣的是:人家的批評,那一點不對?只怪我們臉上長了瘡,不能怪人家送了我們一面鏡子。
豬弱狼真會來嗎?
長駐台灣的黑田舜二,當然瞭解此間的統獨之爭。他說:「在人數上取勝的台灣人,毫無疑問的將掌握今後台灣的方向。然而,譏諷「狗(日本人)去豬(外省人)來」倒容易,如果方向錯誤,「豬弱狼來」的時代諒必會來臨。」狼是誰?當然是中共。
老實說,遠在蔣中正總統時代,大家都看得出,當局已體認到「打回大陸」之不易,開始準備讓台灣較長期的屹立於中共統治之外,於是本地人不斷被引進政府,為「還政於(省)民」鋪路。到了蔣經國總統,情勢更為明顯。他說「我也是台灣人了」,並選一位台灣人為副總統,終於到了今天的「李登輝時代」。
當然,執政的仍是在大陸上建立的國民黨,可是從黨主席到黨員都「本土化」了,國民黨不「本土化」行嗎?而且在郝柏村和梁肅成之後,我們也看不出還有多少外省人能有影響政局的力量。
總之,本地人「將掌握今後台灣的方向」,實在已是水到渠成,沒有什麼好爭議的。
但是,有些政治人物,連一點短短的時間都迫不及待,並利用「台獨」作為奪權的工具,把台灣弄得擾攘不安,完全無視於對岸政權的危險性。
請統計一下,出走的企業家究竟是外省人多還是本省人多?請到美國加州有「小台北」之稱的蒙特利公園市去看看,從台灣去的移民究竟是外省人多還是本省人多?這些人對台灣沒有「信心」,總是有原因的吧?
黑田說:「如果方向錯誤,「豬弱狼來」的時代諒必會來臨。」瞻望台灣的前景,「豬」是一定要弱的,但「狼」會不會來?就看那些自稱「愛鄉」的政治人物怎麼解釋他們的「愛」。
國民黨難脫其責
黑田在報告中指出:「以「拜金主義」來形容台灣的現況可能是最恰當不過。」這樣的說法,不僅在國際上流行,也早為我們自已所接受--我們是「貪婪之島」,那有「貪婪」而不「拜金」者?
世風之有今日,執政的國民黨當然有責任。
國民黨在選舉中為求勝利,提名很多金牛級人物參選,最後弄成「金權政治」;國民黨籍高級官員結交資本家,企業界則「商而優則仕」,政商界限日益不清;低級官員貪瀆情形很普遍,非紅包不能辦事,妨害了公共建設和經濟發展。
國民黨在大陸上腐化貪污,終至失敗,現在退守台灣一隅,稱之為「復興基地」。卻仍不能改,實在令人感歎!
我們說「仍不能改」,絕非厚誣,交通部長張建邦的女兒涉及華隆案,行政院長郝柏村在立法院替他撐腰,認為除非張建邦有法律責任,否則不應辭職。張建邦女兒既已成年,法律責任當然弄不到他頭上,但是政治責任呢?一位閣僚連進退行止的分寸都不講究,既不內疚神明,又不外慚清議,這樣的政治還能有前途嗎?
近日立委又掀出「長榮飛機場用地案」,明目張膽的點出「最高級」的人。有人又提出「陰謀論」,就算是「陰謀」,但事情有沒有呢?如果有,不能因為是「陰謀」就可不問。
其實,民間早就風風雨雨,在上位的人今後恐怕要「率之以正」了。
大學教授不免流俗
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政治、社會有了病態,那一定是文化先生了病。黑田舜二對台灣文化現象的描述也非常「生動」。他說:「大學教授等知識分子,多認為會說外國話就是有「學問」。」其實這種現象已有「改進」,因為現在會說外國話的人太多了,到馬路上隨便拉幾個人恐怕都會說外國話,倒是若干大學教授等知識分子,沒有為社會樹一榜樣,發生中流祇柱的作用,才是十分可惜的。
舉一個例子好了:知識分子激勵了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使言論自由、多元社會成為公共所認同的標準。但是,若干知識分子的言論主張,卻絕對不准他人有批評和討論的自由。推到極致,還不是「朕即國家」?
學界最喜批判「流俗」,但有些學者之「趕時髦」也不落人後,美國「花花公子」女老闆克麗絲汀.海夫納抵台之日,台灣蓋洛普民意測驗公司「適時」公布一項對大學教授的調查,他們絕大多數認為,這本雜誌的中文版不是色情刊物,還有其他種種稱許之詞,認同程度之高,恐怕連海夫納小姐都會受寵若驚。
誠然,一個開放的社會,也許不能不藏污納垢,容忍一些必要或非必要之惡,但是對文化「守土有責」的知識分子,能對這麼一本雜誌加意揄揚嗎?
聞過改不改?
黑田舜二在他的報告中說,「由於台灣本身欠缺固有文化,因此「今日文化」(不考慮明天的文化)大行其道,不分善惡,而將日本的漫畫、卡拉OK等「垃圾文化」,予以大量接收。」黑田罵得真夠狠,但是證諸「花花公子調查事件」,我們吸收「垃圾文化」的胃納,不是正符合人家的剖析嗎?
撰稿人身分曝光之後,黑田舜二飽受壓力,他四月一日接受聯合報記者訪問時,連忙解釋說,這份報告是去年九月寫成的,「從去年九月到現在,台灣的政治及社會現象都有所改變。」真的改了嗎?我們應該比他清楚。
從甲午的大炮,轟擊,到今天的「貿易侵略」,除非未來有所改變,很多中國人,大概不可能把日本看作「友人」,而只能是「敵人」。中國人認為「益友有三」,「友直」居首,朋友說真話固然可貴,敵人的其話也一樣有價值。當然,聞過而不改,那價值就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