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化/那是一張模糊的臉

小 野
user

小 野

1991-04-15

瀏覽數 12,900+

文化/那是一張模糊的臉
 

本文出自 1991 / 5月號雜誌 林洋港:再有政爭,大家都該下台

最近有一支推銷一百九十CC罐裝咖啡的電視廣告片,很大膽的用了一個背對鏡頭的年輕人的喃喃自語,大意是說「你要我先轉過來嗎?」背景音樂是義大利的歌謠,標榜「中古世紀苦行僧的最愛」,然後是「讓疏離的靈魂擁抱一下」,最後希望你接受這種品味而來消費這種小罐的咖啡。

我對這樣一支廣告片產生極大的好奇心是因為:一、片子中捉到了「疏離的靈魂」,我會想到佛洛姆(Erich Fromm)所說的「當人體驗到自己像個異鄉人,對自己都感到陌生,也不覺得自己是自己小天地裡的中心時就是疏離,也就是異化(alienation)。」

二、片子中提到「中古世紀苦行僧」,我想到最近流行在廣告界的所謂「品味」經常是這樣的:賣國產汽車的廣告上出現「文藝復興史教授」或一本日本的田野生活報告,賣一幢普通的公寓,強調中古世紀的美學和力學。

三、片子中的年輕人不願意先把臉轉過來,如果他轉過臉來時,消費者會不會反而若有所失?

由於我認識製作這支廣告的明友,於是很好奇的打電話問他們這支廣告的效果如何?對方很興奮的笑著說:「唉呀!太棒了,許多店面還來不及鋪貨呢!」

「啊!。中古世紀的苦行僧滿街都是了。」這是我的反應。

焦距愈來愈模糊

有一天我走過人潮洶湧的西門町,忽然看著四周那些年輕的一群,我的視線忽然對不準了,我又失去了焦距,因為那是一張張模糊而陌生的臉啊。

他們的舉止和談吐,像極了走在香港尖沙咀的那些香港人--過去我們去香港時,老是覺得他們沒有文化,功利短視,手上如果有一具大哥大,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他們的衣著和打扮,又像極了走在日本歌舞伎町的那些日本人--那些我們曾經嫌他們西化很深,卻又流露出大和民族的那種自信滿滿的模樣。

有時候,看看他們,也有點像新加坡人,因為他們很習慣用英語。可是走近他們身邊,他們用的語言是國語,腔調卻又不是在中國大陸所聽到的那種純正的北京話。

要瞭解他們並不太難,因為他們的口頭禪都是從廣告影片中學來的,他們輕易地全盤接受,卻又輕易的全盤否定,你問他們為什麼,他們也許只回答你一個字:「爽」。

附屬的自我認同感

許多人都相信商品標榜「自我意識」是一種對年輕人的迎合,其實人的自我肯定感是非常難的,只有少數人做得到;絕大多數的自我認同是靠另一種群體的認同,例如「我們是A型獅子座的人」、「我們是台大人」等,其實這種認同感是附屬於群眾的,不是真正的自我意識。

就是因為這種附屬的自我肯定,當你不斷的告訴他們,你就是「中古世紀苦行僧」,適合喝「小罐的咖啡」時,他們也就很輕易的接受了。

我喜歡從流行的廣告中尋找我們這裡的文化特性,然後逐漸調整我自己的焦距,雖然我總是很悲觀。

(小野為劇作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