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日據時代,日本人就看上位於大肚山頂、也就是現在東海這片好山好水,準備把它打造成台北的陽明山。
台中人也都知道,東海大學校園裡綠樹成蔭,一望過去樹林密布如織,炎熱的夏天也非常舒服,如果再加上附近都會公園如茵的綠草,大東海地區幾乎是台中最大綠地。
不過才20年,東海怎麼會從台中人渴望入住的別墅區,變成空汙重災區?
實際走一趟東海大學,車子才駛進前身為中港路的台灣大道,因為前一天大雨再加上風大,遠方出現層次交疊的山巒,「去年大約只有一個月能看到這幅景象,其他時間天空都是灰濛濛的,」當地人說。
站在高處遠眺,東海大學西面有全世界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中龍鋼鐵和關聯工業區,南邊有精密機械園區、垃圾焚化爐和台中工業區,北邊則有火葬場和中部科學園區,等於被汙染源團團圍住,「空氣怎麼可能會好,」家住東海國際街的吳金樹無奈地說。
人稱「咪咪」的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劉仲倫,小時候與東海大學教化學的父親住在距離工業區不到公尺的教職員宿舍,中間只隔一條東大溝。
每到晚上9點,爸爸就像裝了警鈴一般,下令關窗開冷氣,後來才知道住家後面的壁紙、噴墨工廠,都會趁晚上偷偷排放廢水、廢氣,就連沒風也聞得到臭氣。
「聞得到、看得到的還不恐怖,最怕那些聞不到或看不到的物質,」她轉述當年爸爸的話。
直到1998年,教職員宿舍陸續有四位家屬罹癌過世,爸爸警覺事關重大,「這裡不能住人,」連忙搬到今日的裕元酒店旁,本來空氣很好,中科一來,又常聞到酸臭的化學味道。
十年前,從美國學戲劇返國的劉仲倫到靜宜大學任教,只要每年11月到隔年1月,走在校園裡就感覺呼吸困難,蕁麻疹反覆發作,嚴重時眼睛和嘴巴黏膜都會腫起來。
劉仲倫本來以為免疫力失調,醫師也找不出原因,直到無意間在靜宜最高樓看到天際線的煙囪,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