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風力樹「捕風」不落空,在城市也能優雅發電

無碳法國1〉小說家跨界創意成真

楊瑪利
user

楊瑪利

2015-12-29

瀏覽數 49,900+

風力樹「捕風」不落空,在城市也能優雅發電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1月號雜誌 消失中的教授

每個與會者,不管願意或不願意,一定會被那兩棵長得像樹木的綠色裝置吸引。一開始以為是藝術品,一個個大葉片還會隨風搖曳,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是法國人的創新科技,是最新型的風力發電機。

小裝置、大產量 不輸傳統風力機

傳統的風力發電機,又高又大,大多裝在人煙稀少的海上、海邊或廣闊的鄉間,由於轉動起來聲音極大,還經常引發抗爭。

但這長得像樹的風力發電機,高度不到10公尺,寬度不到8公尺,裝有63個葉片,放在都市中,看起來就像裝置藝術,轉動起來,更沒有聲音,完全改善了傳統風力發電機給人的壓迫與噪音困擾。

這台風力發電機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只要1.5米的風速,就能讓葉片轉動發電,而傳統發力機需要4到5米風速以上。依據統計,每秒風速4到5米,在法國一年約125天,但是每秒1.5米的話, 一年約有300天,所以是小風機、大產量,整體發電不會輸給傳統風力機。

每支年平均發電量可達2400千瓦的風電機,就在大會期間提供門口的夜間與路燈照明。

其實一棵售價4萬5000歐元的風力樹,還在技術測試階段,預計2016年中正式量產。「原本計畫第一年目標賣60棵樹,第二年目標160棵樹,但至今已收到大會與會者共1380棵樹的訂單,」創辦人米修.拉利維爾(Jérôme Michaud-Lariviére)接受《遠見》專訪時高興地表示,如此成功,連他自己都感到意外。

化身故事主角 小說家跨界成真

研發風力樹的新風公司(New Wind),就藏身在巴黎市區內一棟創新育成中心內。跟傳統新創公司不一樣的是,創辦人並不是什麼科技領域的年輕人,而是年過半百的作家,過去跟科技研發壓根兒連不上邊。

說起來,他的創業故事也堪稱傳奇。米修.拉利維爾以前是電視製作人與小說家,一點工程與資訊背景都沒有。但日本福島核爆後,這位善感的作家也開始思考,全球石化原料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不受歡迎,核能又危險,未來能源要靠什麼?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他認為,全球人口快速往都市集中,到2040年將有75%居住在都市內,是否可以在城市內就有美觀又能發電的發電機?

有一天,他走到巴黎盧森堡公園散步,看到樹葉輕輕搖曳。心想,只要捉住風,利用樹葉飄動,產生動力,就可以發電。

當時,他正撰寫一本小說,描述一個英雄有一個驚世駭俗的創新想法。他在結尾花了15行,寫這位英雄創造了風力樹,從此改變了世界。沒想到出版商看完書後,一直問他「這棵樹要到哪裡買?」因為寫得太逼真了,根本不相信是憑空虛構的。

投入220萬歐元 解決能源困境

這樣的回應,讓米修.拉利維爾想,「竟然有人要買?那就來研發吧!」就這樣一腳踏進研發風力樹,至今四年。當年那本小書因版稅談不攏,至今未出版,反而風力樹,竟然要上市了。

這四年來,他一共投入220萬歐元(約1億台幣),資金來自政府支持與民間創投,已有12位員工。問他,寫小說,怎麼可能研發科技產品?他笑說,由於舅舅是協和飛機的研發設計師,研究空氣動力學,加上家中兄弟多人畢業於MIT或史丹佛工程科系,從小耳濡目染,他對工程還是有概念的。

一開始米修.拉利維爾就是把風力樹概念跟設計飛機的舅舅討論,舅舅看了設計圖後,覺得可行,鼓勵他往前做。

「目前全世界可以用小葉片發電的,我是第一個,」米修.拉利維爾說。他從葉片中抽出一個印刷電路板(PCB),上面裝微處理器,再鋪上磁鐵,當風轉動時,磁鐵會讓葉片轉動,產生動力發電。說話時,《遠見》攝影機準備拍照,他馬上用雙手把電路板遮起來,不給拍照,因為專利都在這裡了。

他的理想是,讓風力樹成為都市內家庭、公共空間、游泳池、賣場的主要發電來源。讓電力分散,不再依賴大型電廠,應該可以解決一大半的人類能源問題。

這樣的理念的確得到許多投資人青睞。最近新風公司又募資到500萬歐元(約2億台幣),邀請到法國前經濟部長擔任董事長,並獲得法國電力與天然氣巨頭ENGIE公司入股,成為大股東。預計在法國、德國、瑞士,優先上市。

以後,到歐洲旅行,若在都市中看到風力樹,不要意外。這是他們最新的低碳解決方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