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六大產業轉型方向,改善台灣四大困境

創新講座1〉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全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5-12-15

瀏覽數 30,900+

六大產業轉型方向,改善台灣四大困境
 

本文出自預見2016未來大趨勢

他以國民生產毛額的經濟理論開頭,逐一剖析台灣當前問題。

接著點出新能源產業、智慧產業、新石化產業、國防科技與精密機械產業、新農業、以及生技醫藥產業,共六大方向,有機會成為台灣經濟發展下一波關鍵動力。以下為演講精華摘要:

學經濟的人都知道「C+I+G+(X-M)=GDP」,C代表消費開支、I是投資總額、G是政府開支、X是出口、M是進口,最終等於國內生產毛額。

過去台灣仰賴出口甚多,但是隨著產業外移,就業、生產都不在國內,影響到國內失業和低薪現象。即使出口有增加,但是對於經濟成長、GDP的貢獻還是不足的。

未來,不能忽視五大變數

台灣經濟共有四大問題。一是投資不足,1980、1990年代至今,在台灣投資逐年下降。原因和很多不確定因素有關,包含環保爭議,尤其碰上大型投資,其他還有創新不足、法規落後等。

問題二是高失業率和低薪,一直無法改善。比較經濟成長和薪資成長率,從1990年代起,兩者差距逐漸加大。原因是產業轉型遲緩、缺乏新興產業,現有產業提高附加價值的能力又不足。

早期國內有很多產業帶動經濟成長,如紡織業、IC產業。但之後缺乏新動力。2000年起推動兩兆雙星的成果也不如預期。

問題三是消費力流失。影響最大來自高房價。產業人才外移,台灣人在大陸、東南亞等地約有100萬,很多白領滯留海外,令國內損失大量的消費需求。

問題四,財政失衡。過去幾年政府赤字債務餘額增加,潛在負債每年惡化,2014年全台各級政府潛藏負債達18兆。政府支出結構過於僵化,法定支出過高、占70%,加上社會大眾偏好「大政府與小稅收」,期待政府什麼都做,又希望要低稅收。

分析未來不能忽視五大變數。包含人口老化和低生育率、去核電後的能源政策、兩岸關係、自由貿易與多邊協定的簽訂,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

國內生育率已是全球倒數。廢核在台灣幾乎已是共識,未來如何保障能源不缺乏?再生能源被視為解決之法,但還有許多發展限制要突破。兩岸關係不只政治關係,還有經濟關係,可惜政府一直沒找到很好的戰略關係來處理兩岸問題。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大數據等,台灣都有條件,但還未形成產業趨勢。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經濟成長須兼顧消費投資

儘管台灣尚有許多問題,如何讓產業轉型、取得經濟發展動力,下一波關鍵、有潛力的產業,我認為至少有六個方向。

首先,新能源產業。電力自由化已在立法院討論。發展再生能源產業,台灣擁有很好的日照區和風場。節能產業,像是智慧電網的建立,若能有重要的企業出來做,對未來產業會有大改變。

第二,智慧產業。政府若能提供基礎建設,改變思惟、建立Open data制度,產業就有機會發揮。管制鬆綁很重要,特別是新產業和既有產業不同,要能調整過去的管理方法。

第三,新石化產業。台灣石化產業看似走到盡頭,最近討論乙烯產量不夠,但如果只關注乙烯,將來發展有限。整頓石化業,歐美有些轉型作法。採用循環工業區、生態工業區的概念,甚至可以做到離住宅區很近。石化廢棄物產業都要納入園區,未來工業區要能做到零汙染。

第四,國防科技與精密機械產業。台灣精密工業能力不錯,若有掌握到市場未來很有潛力。

第五,新農業。未來不管加入任何國際組織,台灣農業都要面對市場競爭,農業現代化不可避免,發展特色農業、融合在地特色,吸引年輕人進來,讓新技術和創新想法導入。過往農地利用問題也要檢討,現在農地過於破碎,有待整合、需要充分利用。農業的生態履歷和標章制度建立,台灣還能做到更好。

第六,生技醫藥產業。生技產業在台灣已投入相當多資源。新藥研發是重點,這部分美國很強,台灣能做的比如新藥實驗,使產業聚落化,找到發揮空間。

上述之外,還有其他機會,像是人口老化衍生照顧產業。台灣財富主要集中在嬰兒潮世代,這群人正邁入老年,如何給他們老年後高品質的服務,吸引他們掏錢出來,刺激消費很重要。

台灣經濟成長光靠進出口貿易絕對不夠,不能忽視促進消費和投資的重要性。尋找下一步發展動力,產業轉型發展是必要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