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在華人遠見高峰會上,以「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為題發表演說。他端出長達20年民調數字佐證,強調有85%的台灣民眾支持兩岸維持現狀,所以「最好的兩岸政策就是維持現狀」。不過,各總統候選人應該說明何謂「維持現狀」,以及在什麼狀況下可維持現狀。
此外,面對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談判,日前達成基本共識,國際區域經濟整合腳步不斷加快。他也呼籲,台灣是個小型開放經濟體,加入國際經濟整合對台灣發展至關重要。現在國際經濟整合非常快速,台灣應該儘快融入到國際社會。以下為演講精華:
1992年10月18號,兩岸在香港會談,會後達成一個共識,也就是兩岸對「一個中國」的原則有著共識,但對「一個中國」的內涵,則各有看法。這就是「九二共識」的由來,這是兩岸對於一個中國定位很重要的看法,這段歷史也是兩岸日後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
陸委會自1994年起,過去20年來每一季都對台灣民眾的兩岸態度,有一系列調查。
最好的兩岸政策,就是維持現狀
以陸委會7月最新的民調來看,有86.7%的民眾主張廣義維持現狀(包括「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永遠維持現狀」「維持現狀以後獨立」「維持現狀以後統一」等)。其中以主張「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占最大多數(31.8%);其次是主張「永遠維持現狀」(28.2%)。
而「儘快統一」或「儘快宣布獨立」均占極少數,不到一成。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無論扁政府期間,或馬政府上台以來,兩岸關係如何起伏,主張廣義維持現狀的支持度都維持在八成五到九成之間,可見「維持現狀」仍是穩定的主流民意,也是政府大陸政策的基礎。
但下個問題,可能就是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或什麼樣的立場去維持現狀?
馬總統任內是在「九二共識」下維持現狀,至於未來的各總統參選人,則可能要說明在什麼狀況下可以維持現狀,這是非常關鍵的議題。
過去七年來,政府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理念,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希望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有序運作的「堆積木」作法,逐步建立兩岸和平所需的互信,並為台海永久和平奠定穩固的根基。
兩岸關係非常密切。2007年,馬總統上任前,兩岸間沒有直航,當時大陸赴台旅遊總人數每年只有30萬人次左右。經過7年多來努力,去年已攀升到991萬人次;現在每週有890個直航班次,往返兩岸之間。
有些人擔心,陸客人數過多是否會造成排擠效應,但從實際數據來看,其他外籍觀光客人數也同時在成長。
台灣須搶進參與TPP第二輪協商
2009年6月起,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累計至去年底,共有619項、總計11.99億美元投資案件來台。投資行業包含電腦、電子產品、光學、批發零售、軟體技術等。這也帶動361位高階經理人及技術人員來台,並雇用約1萬1289 位台灣員工。
要特別說明的是,2013年,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儘管這在台灣引發爭議,甚至後來導致太陽花學運,使得服貿至今仍未通過。但我們認為,兩岸協商的腳步不能停下來。
雖然台灣目前所簽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不多,但簽訂內容都非常開放,包括台星、台紐FTA皆是如此。以台紐FTA為例,除稻米外,幾乎所有貿易品項全數開放。
台灣的策略,應該是一方面與大陸繼續洽簽服貿、貨貿協議,另一方面也要爭取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近日TPP達成實質協議,台灣必須爭搶第二輪談判的門票。只要2017年TPP進入第二輪協商,台灣就應該爭取立刻參與其中。
至於「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國內也有人對ECFA效益產生的質疑聲音,認為2012年9月簽訂以來成效並不明顯。其實,這主要是因服貿協議尚未生效,貨貿協議尚未簽署,所以ECFA至今還看不出實際效益。從早收清單來看,過去4年,納入清單的貿易品項,成長率約比未納入者高出5個百分點,就可以說明ECFA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