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爭已屆滿一年,當時激流勇退,撤出非主流結盟的司法院長林洋港,如何看待這個事件?林院長在司法院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
他的風采、自信、氣度依舊,但對爆發政爭,造成社會動盪,難掩心底的懊惱。他說:「如果再發生政爭,所有檯面上黨政要員都該下台一鞠躬,以謝國人。」
在將近八0分鐘的專訪中,林院長還談到他是否參選下任總統、李郝體制的穩定與不穩定因素,及他對李登輝總統領導風格的評價。
問:依你的觀察,李總統過去一年來領導風格有那些轉變?
答:我在司法院工作,性質比較獨立,過去對這方面瞭解不多。
但去年二月間,聽到一些批評,認為經國先生過世後,李總統在黨政兩方面似乎比較獨斷獨行;他領導台灣復興基地何去何從,大家也有疑惑。
可是我覺得他後來做了很好的調整,將近一年來,不再聽到這些批評。他現在無論黨政方面,都能集思廣益,形成決策。而且他要帶台灣邁向什麼目標,大家也不再質疑。
比方國政方面,他除了事先請教大老,也有「七人決策小組」,包括了行政院和中央黨部的負責人。另外他也針對不同問題,隨時諮商各界人士。
李總統現在把行政院和總統府的幕僚群合為一體,也有助於府院腳步一致。以國統會為例,網羅了總統府方面的蔣秘書長、邱副秘書長、焦仁和主任和胡志強副局長,以及行政院的施副院長、馬英九主委。府院幕僚形成一個完整的工作群,就不致有協調不足的情形,更不會產生對立了,這是很好的作法。
問:你認為目前李總統和郝院長如何區分權責?
李郝分工嚴守分寸
答:我想,關於國家大政方針,郝院長一定非常尊重李總統的意向和指示,但這大政方針也不是李總統片面決定的,他一定先有諮商,群智群策。至於化為具體執行的層次,就完全是行政院的權責了。
現在李郝的分工,彼此都嚴守分寸,互相尊重,沒有互相侵犯的地方,所以做起來非常順利。
問:你覺得目前李郝體制的基礎穩固嗎?
答:我想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我希望這種良好調和的情況能維持下去,這要靠制度和人兩種條件。國家、黨都要有制度,不能只靠人的因素。制度以外,還要靠風度,大家都應該開誠布公,互相尊重。
問:為了長治久安,我們的制度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答:當然,我們的制度只是粗具規模,還有欠完備。我國憲法所規定的,既不是總統制,也不是內閣制,更不是法國式的混合領導制。
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的不成文習慣也沒有累積起來。無論那個國家的政治運作,法律條文不可能寫得非常完備,沒有遺漏,很多地方有賴不成文的慣例來運作。由這觀點看,我們的制度當然還不夠;但不夠幾成我也說不上來,這又不能過磅,也不能用量的。
問:你不久前曾表示五年後要競選下屆總統,能否談談你的計畫?
答:幾個月前,我到榮總體檢,有一位記者窮問不放,結果第二天報紙標題寫得好像我宣布要競選總統,實際上那是不正確的。
不會違紀參選
我原先告訴他,五年後的事還早,我沒有考慮。但記者一直尾隨不放,我才說,五年後看看我的健康情形如何。
其次,我若當總統對國家社會是否有益?再者,民意是否接受我?假設這三個條件都成立了,還要經過我所屬的國民黨提名,否則我不會違紀競選。
這些都是我應付記者考題的模擬標準答案。即使我的身體情況好,我的服務對國家同胞有益無害,但是如果有比我更適當的人選,那我也不一定要競選,我那些話並不表示我已宣布將競選總統。
問:關於下一屆總統黨內提名和選舉方式,你有何意見?
答:黨內提名的方式,去年二月間我已表明,應該由全體中央委員投票選舉。假如能擴大到全體黨員,那也未嘗不可。
至於要總統民選或維持現狀,就不是一般人憑常識所想的那麼簡單。假定我們不考慮海外和中共的看法,直截了當滿足復興基地同胞的意願,總統直接民選是最好了。但如此一來,人家會說,很顯然是在選台灣總統。憲改小組也是考慮這方面,所以沒有將這問題列入憲法增修條文。以後第二屆國代將再做結論。
問:去年總統選舉,國民黨內出現兩組人馬,引起黨內和社會緊張,為何會有這種反應?
沒說過要競選總統
答:我認為有兩項原因,第一是總統、副總統的選舉辦法有漏洞;第二,國大代表方面可能對人選有意見。
選舉辦法方面,現行辦法不必本人同意蓋章,只要相當數目的國大代表連署就取得候選資格,一切毛病都從這裡來。
現在回想起來,我是否曾在任何場合說過要競選總統?「候選而不競選」也是記者先生寫出來的字眼。當時有記者問我,如果將來國民黨要以黨紀處分你,怎麼辦?我回答說,我從來沒有說過要競選,但因為選舉辦法有漏洞,我自己不能做主,如果黨要處分我,可能大有問題。第二天就變成「候選而不競選」了,記者真是妙筆生花。
問:如果下次再出現這種情形,你怎麼處理?
答:我建議要修改辦法。而且上次我自己也沒有經驗,他們逼我聲明放棄競選,但我怎麼聲明呢?萬一人家說誰要為你連署,我怎麼下台?但後來逼得沒有辦法,我才聲明:如果國大代表先生有意為我連署,請放棄這個念頭。那是因為八大老都來勸我,李總統又親自來看我,才說出來的。
問:去年是你政治生命中一個很大的轉折,一年來你個人的心境有何變化?
政爭不會重演
答:老實說,我心境沒有什麼變化。我一向沒有主動求過自己的職位,人一生的價值不在於職位的高低,能為國家、同胞奉獻多少才重要。我從來沒想過要當省主席、五院院長,任何職位我都盡心做。我知道我的條件不足,能夠奉獻的不多,但起碼不要變成包袱,吃別人努力的成果。
問:去年你也受到一些批評,對你造成傷害,如今你如何看這場風波?
答:人有時難免遇到意想不到的困擾,必須豁達一點,想開一點,進退出處不要有虧做人的道理。當時八大老勸我,事實情況如此,你就犧牲一點,表示你的態度。我那篇辭選聲明,依據嚴謹的邏輯上是不該講的,因為我根本沒宣布要競選,但為了社會安定,才勉強發表。以後有人評論我就讓他去評論了。
局外人批評,往往不知實情,所謂「事未易明,理未易察」。所以,要懂得放棄得失毀譽的念頭,要有主見,即使四方八面有批評,自己也不要搖擺不定。
問:去年政爭並非出自你的意願,但政爭已是一客觀的事實,並且也引起了社會不安。你覺得應如何避免這種情形重演?
答:這是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要如何避免,就像如何預防火災一樣,講歸講,火災每天都有。
問:如果這事件重演,你會如何處理?
答:不會的,不會重演。大家都有了經驗,如果再有這種情況,我們檯面上的這些黨政要員,都該下台一鞠躬,以謝國人。
問:當初的非主流派有無可能再結集?
答:我看不可能。所謂主流派、非主流派,都是媒體為了方便寫出來的。我沒有什麼派,我是忠於國家、忠於同胞的這一派,凡是有損國家同胞的我都不贊同,有益的我就支持。
(林蔭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