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管理學群〉多元智能當道 文創、觀光商機無限

認識18大學群〉

陳虹瑾
user

陳虹瑾

2015-09-23

瀏覽數 12,550+

管理學群〉多元智能當道 文創、觀光商機無限
 

本文出自2016研究所指南

多元智能當道,這段話也為管理學群的發展趨勢做了最佳註腳。

「歡迎各種不同背景學生來念MBA!」台灣師範大學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所長董澤平指出,管理科系偏好不同背景學生就讀。例如,科技產業特別偏好雇用擁有管理碩士學位,同時擁有電機、機械、化工、物理、醫學等大學背景的學生。

企業主動資助工程師進修

他舉例,科技公司業務需求量大,擁有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若進入產業,比起非科技或理工背景產業學生,對於產品的熟悉度將更具優勢。甚至,不少企業從工程師中挑選有意進修者,資助員工進修行銷、商管學位。

如果你擁有文史哲背景者,並且取得管理相關碩士學位,也是一種就業力加乘的保證。

董澤平舉一名中文系畢業、研究所主修企管的學生為例,畢業後順利進入商業銀行擔任儲備幹部,發展可期。

董澤平觀察,從就業市場角度來看,管理學群除了傳統的「五管」(生產與作業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發展管理、財務管理)等固定領域,文創產業及觀光旅遊管理的產業需求也日趨旺盛。就算少子化造成高教海嘯襲來,近年國內文創、觀光管理相關的研究所數,仍活躍成長。

他指出,光是文創產業相關的系所,近年國內就新增約30個,類型雖然較新,但後勢看漲;觀光學群方面,台灣近年觀光人次由300萬飆升至1000萬,逐漸上升的觀光需求,也帶動觀光旅遊管理系所發展。

校園現場〉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校友擔任業師 帶學生規畫學習地圖

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是由政大科技管理所與智慧財產所於2013年合併而來;科管所還曾獲金融時報評比為全球第41名研究所。

「本所在管理領域算是『很操』的研究所,請準備好接受挑戰!」政大科智所所長邱奕嘉開門見山地說。

邱奕嘉認為,辦學要注重「顧客的顧客」的需求。研究所的顧客是學生;學生的顧客是企業界。因此,教學機構要走在最前面,「看到企業需求,回過頭來調整產品。」

因此在教學內容上,科智所近年特別強調學理與實務並行,包括產業智慧與企業知識並重、經營能力(資源整合、智財經營)與管理方法(創新作為、智財分析)並重、科技通識與人文法律素養並重。

具體操作上,首重改良實習制度,來減少產學落差。「實習如果沒有經過設計,學生就只是工讀生!」邱奕嘉直言,科智所積極推動實作課,就是因為檢討實習機制後發現,學生難以從實習經驗獲得問題解決能力。

於是,科智所與產業界合作,請來企業業師,開設為期一年的「科技創新與智慧財產整合實作專題」。這是一門必修課,除了專業訓練,學生必須要到合作廠商執行專案計劃。

改良實習制度 強化解決問題能力

今年合作企業共有九所,包括Intel、湯森路透台灣等公司。學生必須先填志願,再由企業進行面試、錄取,「想去實習,自己想辦法爭取。機會可不是你說要就要!」邱奕嘉補充。

實習課程以分組方式進行,課程內容以開放式創新的觀點,企業提出擬觀察與研究的議題,由學生在教授指導下進行研究,提出解決方案。

學習過程中,企業業師就是各組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嚴謹查核。每人要寫個人週報、每組要寫實習月報,週報表全要給業師、指導教授看過。

這還不夠,期中、期末有審查機制,不但由教師、業師評分,學生之間還要互評!

學生平均每週要花八個小時在實習專案。雖然各組任務不同,能力指標都是如何解決問題,由合作廠商提供現有題目,例如市場行為、經營模式分析、鑑價,還有智財法延伸的議題。有企業每週派業師到校指導,還有企業直接提供辦公空間。

替人才找出路,政大科智所更重視連結校友資源。為促進校友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實務傳承,科智所去年起積極推動「產業平台」,建置網路、創業、數位文創等七大組別,由相關產業的校友擔任業師,帶領學生規畫學習地圖。

科智所追蹤統計,畢業出路以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為大宗,占41%與20%。近期熱門的文化創意產業及智財法律領域吸引更多人才,畢業生在網路產業與自行創業的投入比例正在增加。

「實習就像新創一個事業、開發產品,大家一起參與,才知道過程有多困難。」科智所智慧財產組學生張文愷回憶實習經驗,認為收穫滿滿,出社會之前,就先掌握人脈。

科智所科技管理組學生蘇俐文也說,課室外的學習比教室內的課程重要。過去業界重視功能性分工,現在有跨領域整合的趨勢,透過實習,更能理解企業需求。(研究所招生人數:51名)

【未來出路】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適合就讀對象:具有邏輯與溝通能力、大學科系多元背景更佳(文史哲、理工不限)

可能就業產業與職位:儲備幹部、行銷企劃、人力管理師、產品企劃開發人員、業務人員

產業現場〉金寶山集團董事長特助 施佳余

宏觀角度看問題 訓練邏輯思考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為何讀研究所?如何選定讀這間研究所?

施佳余答(以下簡稱答):我大學念新聞,一直對管理有興趣。大學時,選修系上公關行銷課程,覺得很有趣,想要了解更多,所以就報名學校的管理學程。

後來發現,我想了解更多與產業方向、商學應用相關的課程,但大學課程資源給得不夠多、講得不夠深。再從實際面來看,我認為新聞背景加上管理研究所學歷,就業力會比較強、有加乘效果。

我去請教管理學院老師,老師建議我,大學畢業後如果對管理有興趣,可以再花兩年研讀。因此,我從大三就開始補習,準備考跨領域管理碩士。

問: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什麼?

答:產業競爭分析。這堂課以個案討論為主,業別涵蓋行銷、作業管理、供應鏈等個案。個案內容是由上而下去檢視一家公司營運現況、走向,從策略面去著手討論。

大部分的時候,討論主體不是單一品牌,而是整個產業的動態,比如可口可樂某個時間點遇到事業上的困境,可能是其他競爭者做相關事情打擊到它,我們必須逐條分析。這教會我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我喜歡從很多面向去檢視同一個問題點,查出問題根源、更周延縝密的思考未來。

同學散布各產業 有助了解市場脈動

問:讀研究所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答:人脈的培養。同學們有人任職科技業,有人任職金融業儲備幹部、民生消費產品大品牌儲備幹部,也有人自行創業。

我第一份工作任職管顧業,在蒐集資料面上,必須了解各行各業狀況、去做整理、得到結論、給客戶建議。由於我的同學散布各個產業,因此我對各行各業的脈動更有捷徑、更有掌握感。

問:如何在讀研究所過程中充實就業力?

答:實習。我在升研究所二年級的暑假,在一家精品服飾代理商實習。

我選的類型跟同學們很不一樣,多數人申請金融業的實習計畫,我因為論文主題,加上自己對時尚業很有興趣,希望透過實習了解業界生態。

我負責處理行銷活動,實習結束之後,公司請我當工讀生,讓我獨立處理一些事情,比如品牌產品拍攝,我負責處理的精品服飾媒體租借,每件動輒上萬元。

我那時候開始學會扛起責任,雖然壓力不會太大,但我不再把自己當成學生,生活不是「做完報告就結束了」,我隨時會接到電話問我「那件衣服在哪裡?」這些經驗雖然跟之後管顧業的類型差很多,但有效訓練工作負責的態度。

問:在你的產業,研究所訓練對求職與工作有什麼幫助?

答:研究所必須產出論文,如何組織資料,縝密、嚴謹的去執行,對我的幫助很大。

這個過程扎實,訓練我以有說服力和邏輯的方式表達想法,任職管顧業後,這些經驗也協助我有效說服主管、同事與客戶。

團隊合作也是很珍貴的經驗。商研所學生必須以小組為單位做很多事,包括個案討論、團體討論到商業競賽等,同時,還要具備訓練領導、整理、合作與溝通能力。(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2011年畢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