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台灣經濟的人大概會知道,這種說法也沒有錯,不但如此,可能還可以再加一句,其實過去16年,台灣物價水準上漲的幅度大約也差不多如此。換言之,其實過去16年以來,台灣公教人員的實質購買力幾乎是完全沒有增加的;而大多數的受薪階級也差不多是如此。
為何台灣薪資與物價長期停滯?
我們相信大多數的台灣人可能都會想要知道,台灣的經濟到底是出現什麼問題,會讓總體經濟出現如此停滯的現象呢?尤其是,在過去16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雖然上上下下,但平均仍能維持在3%到4%之間;而失業率固然比2000年以後前略高,但也能維持在3%~4%之間,從國際的標準來看,台灣失業率真的不算高,但是為什麼台灣的薪資與物價卻是長期維持這麼一個停滯的現象呢?
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薪資停滯固然可以讓企業的成本不會增加太多,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價格也停滯,造成企業的利潤不易增加,因此反而使得他們不願意擴大投資。另外,當原物料成本或能源價格上升時,企業又無法提高價格因應,因此只能再設法去降低成本,比方說,用較劣質甚至有問題的原物料等,這些年我們常常看到各種食安的問題,很可能就是這種現象之一。
念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價格機能(或市場機能)是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基礎,市場上的賣方要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由誰來生產,應該由市場上的價格來決定;同時,市場上買方要消費什麼、由誰來消費、消費多少等也是依市場上的價格來決定。
經濟學之父說,在市場上,價格就像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決定了市場上的生產與消費;而政府應該尊重價格機能和對於這一隻看不見的手,對於市場的干預應該要愈少愈好。
政府薪資不能調 企業如何跟進?
現在大家可以看看,過去這些年政府對於市場價格的干預有多少,不論是為了滿足民意的需求或是其他原因。
比方說,三年前,由於國際油價大漲,經濟部決定要油電雙漲時,受到反對黨及民意多大的反對?結果漲價聲是雷聲大雨點小,而且導致一位經濟部長走人。但是,請問是誰用油電比較多?有錢的開車族,或是沒錢的公車族或捷運族?用電大戶的企業,或是一般家庭?請問低油價到底補貼到誰?價格機能告訴我們,當國際油價大漲時,表示國際市場上原油的供應不足,需求太多,因此造成油價大漲。
在油價上漲的情況下,一方面會引導更多的國家或企業去尋找油源,或是替代能源;另一方面,油價上漲也是在告訴消費者能源不足,因此大家應該要減少消費,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台灣是個幾乎百分之百仰賴能源進口的國家,我們憑什麼可以維持那麼低的能源價格?
再看看大學學費,每次公立大學要調漲學費時,受到的阻力有多大?但是,請問低學費政策到底對誰最有利?曾經有調查結果顯示,台大學生中,戶籍在大安區的人數比整個高雄還多,更不必說來自其他地方的學生,請問低學費政策是不是讓高所得家庭得到最大的補貼?同樣的,當政府的薪資一直不能調整時,請問企業為何有需要去調整其薪資?
雖然我們不能保證政府調整一定會帶動民間調薪,但是政府調薪會是一個很好的指標,當政府調薪之後,企業主自然會受到壓力,因為他們的員工當然會希望公司能夠向政府部看齊。只是很怪的是,現在社會上對於這些價格的調整幾乎是一面倒的反對,不知道這些氣氛是如何形成的?
連滷肉飯調漲 民眾都大力反對
不但如此,更嚴重的是,現在連民間企業要調整價格都變得很困難。
記得在兩年前,一家賣滷肉飯很有名的廠商,想要把滷肉飯的價格從64元一碗,提高到68元的時候,竟然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出面大力反對,造成整個輿論的反對。當時如果那一家企業的老闆出來說,漲價是因為想要幫他們的員工加薪,不知道民眾的反應會是如何?
記得幾年前,美國的民眾也曾質疑Starbucks賣的咖啡比其他公司要貴,Starbucks解釋說,他們保證會用最好的價格去向中南美國家的貧苦農人購買咖啡豆,因此美國大眾接受了他們的說法。
大家也許可以去好好地想一想,為什麼台灣的民眾沒有去問Starbucks咖啡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
最後要再說明的是,洛桑管理學院(IMD)每年在計算國家競爭力指標時,一個很重要的中項指標是「消費者消費時的複雜程度」,而台灣在該指標的排名一直維持在60~70名之間,遠低於整體的排名(約11~12名左右),該指標說明民眾在消費選擇時,除了要考慮價格,也需要同時考慮其他因素,包括品質、環保與公司信譽等。
台灣在這一項指標的排名如此低,正顯示出國人對於價格過於重視,造成政府與企業幾乎完全沒有調價的空間,長期上造成價格機能的失衡,這可能是未來政府真正該努力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作者為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