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工會運動 是否與社會愈來愈無關?

知識經濟論壇

李誠
user

李誠

2015-07-01

瀏覽數 13,050+

工會運動 是否與社會愈來愈無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5 / 7月號雜誌 一部勞基法 搞慘360行?

近日學者與政府官員愈來愈不討論此事。今日大家要討論的是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永續的發展、環境的保護、地球的拯救問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好像才是將來勞資關係發展的方向。

工會運動失去其動力,特別是在亞洲的國家都有其原因。大致上工業化國家都受全球化、自由化與生產技術日新月異的影響。

全球化以後,工業化先進國家的雇主特別注意國際分工,簡單的部分都分到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去從事,而工會沒法跟隨雇主到開發中國家去組織工會,工會的勢力便減弱了。為了在國際市場中提升競爭力,企業不斷改善生產技術,於是工業化國家的員工不斷要學習新技術,終身學習已變成工業化國家及新興工業化的員工必須的現象。

台灣人鮮少直接對雇主表明不滿

對亞洲國家而言,除中國大陸受馬列主義的影響,其他如台灣、日本、南韓、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受儒家哲學的影響。他們稱雇主為大家長,有服從的意願,大家長也有照顧其員工的願望,特別是像台灣中小企業占96%以上,雇員都是雇主的親友。雇員對雇主的行為忍無可忍時便到其他企業去尋職,不用發聲的方式去反對雇主。

君不見台灣的員工總是到勞委會(現在的勞動部)去埋鍋造飯抗議一番,極少到自己的廠房去抗議,因為明天他還要面對自己的雇主,撕破臉明天不好做事。勞委會的官員明天不用見面,工會的幹部亦極少把工會的事情當終身大事認真來處理,他們只把工會幹部的工作作為腳踏板,做得成功的工會幹部便可以明日當立法委員從政去了,工會的事情便像5分鐘熱度,沒有人去管。

受儒家哲學影響的香港與新加坡工會都為政府的投票部隊,極少把工會事情做終身工作,集體協商根本是假的,只照法律抄一遍便可。南韓的工會曾因大企業的關係強了一陣,現在也學乖了。日本的每年4月集體協商也不見了,乖乖地成為企業工會,聽雇主的話,否則明日雇主海外投資便把工作帶到海外去,自己失去工作。

因此,簡單的說,工會的沒落不是沒有理由的,現在工業化國家與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政府想用官、產、學三方對談來代替工會也行不通,因為除非是北歐國家,人民對雇主、對政府,有高度的信任,否則無法進行三方談判。雇主、政府都只有用人力資源管理,開發人力資源來代替集體協商來儘量利用員工,要員工為企業賣力。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作者為中央大學國鼎管理講座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