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紅場前的吶喊

林蔭庭
user

林蔭庭

1991-02-15

瀏覽數 9,050+

紅場前的吶喊
 

本文出自 1991 / 3月號雜誌 43天深入採訪──蘇聯驚爆前夕

蘇聯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以「匱乏」來自我調侃的笑話。

一家商店門口,有名男子不堪大排長龍之苦,怒沖沖地衝向克里姆林宮,想要槍殺戈巴契夫;不料他一轉眼又回來了,原來「那兒的隊伍排得更長」。

事賽上,去年下半年在克里姆林宮附近冒出的「帳棚族」,就以行動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這些流浪遊民,在俄羅斯大飯店前搭起僅能容身的棚子、木板屋,四處晾曬的衣棠和觸目驚心的抗議標語,與巍峨的宮殿遙遙相映。

滿臉皺紋的老婦無助地坐著,身後五、六歲小男孩滿臉憂鬱,有些人則在棚外掛著白骨屍骸的照片,控訴史達林恐怖的清算運動。

一個從西伯利亞孤兒院中逃跑出來的男孩抱怨,他在孤兒院裡沒吃沒穿的,靠做手工賺點工資,「我來莫斯科尋找公道,雖然我知道公道也不在這兒。」

莫斯科向來是蘇聯的模範城,街頭極少見乞丐或浪民,但最近不同了。帳棚族最多時高達三百人,個個苦水滿腹,怨聲載道。

戈巴契夫去年底曾在國會中坦承,一九九一年的前三個月蘇聯將短缺一千萬公噸的穀物、近兩百萬公噸的糖,以及三十五萬公噸的肉類。然而,這絕不是因為去年農產欠收,相反的,去年卻是蘇聯有史以來最大的豐收年,只不過弊端百出的產銷制度拖垮了一切。

蘇聯每年浪費在收成和運輸過程中的穀物,相當於它每年的進口量。黑市買賣猖獗;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等大城市中,居民恐慌地搶購囤積,政府只得施行配給制;而心懷不平的鄉間農民也減少了供給城市的產品數量。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蘇聯警方漏夜出動推土機,夷平克里姆林宮附近的帳棚和木板屋,強力驅散遊民,終止了他們長達五個多月的抗議行動。但是,這並不能提早結束蘇聯這最饑餓寒冷的冬天。(部分取材自Newsweek)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