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似水,是全球流動最快的一群。當他們有意離開母國,多的是國家舉雙臂歡迎。過去的移民多是從政治與安全考量,現在著眼於賦稅的也愈來愈多。究竟哪裡是富人避稅移民的首選?
在歐洲,以瑞士、比利時、摩納哥等國最受青睞,在亞洲,則以新加坡獨擅勝場。
根據統計,瑞士居住了超過5000位外國富翁,包括車神舒馬克、美國歌手蒂納透納(Tina Turner)、英國搖滾歌手菲爾·柯林斯(Phil Collins)、德國網壇名將貝克爾(Boris Becker)、IKEA創辦人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等。 瑞士除了風景優美、政治經濟穩定,在稅制上對富人也很有吸引力。早在19世紀,瑞士政府為了吸引英國富豪來此退休養老,訂出了「統一稅」方案。方案中,外國富豪不是以收入或財產課稅,而是以個人開銷課稅。
這項優惠稅制讓瑞士一躍成為全球富豪名流移民首選,也活絡了當地的經濟。估計外國富人每年為瑞士帶來約10億瑞士法郎(約台幣3300多億元)收入。 至於新加坡,則是近年新崛起的避稅移民地。2012年Facebook創辦人之一薩維林(Eduardo Saverin)為了避稅移民新加坡,引起舉世譁然。事實上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及台塑集團長孫王泉仁,也都是基於同樣理由移民新加坡。
平衡點怎拿捏 考驗政治家智慧
陳光宇表示,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是2~20%,且只課新加坡本地收入,在其他國所得不上稅,與美國全球課稅的機制相較,一來一往差距鴻大。也因此,不少富人雖然擁有新加坡藉,但是工作與生活都在其他國家,藉此省下大筆稅負。
即使不移民,富豪也總是有錢聘請最好的會計師、律師,找得到許多辦法避稅,手法五花八門。最常見的有慈善捐款、成立基金會、把財產移轉到稅率低的地方。
也有人會走極端。比方在英國,因為有「居住不滿90天不用繳稅」規定,而剩下的日子只要午夜前不在國內也不用繳稅。就有一位英國富豪乾脆每晚搭機飛離英國領空,直到過了午夜再回來,藉以避稅。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增加稅收、追求公平正義,與留住最多人才、財富、與機會的平衡點的拿捏,有賴於政治家的智慧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