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財經學群

外語比數字能力更重要

鄭婷方
user

鄭婷方

2015-02-17

瀏覽數 40,750+

財經學群
 

本文出自2015大學入學指南

原油價格再創新低」「高鐵恐將破產」「物價大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強勢美元時代來臨」,如果你關心這些會出現在財經版的新聞標題,逛書店時,會不經意的拿起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或矽谷知名創投彼得.提爾的《從0到1》,你都可能適合念財經科系……。

一般人常認為,要念財經科系,一定要有過人數學能力。然而,幾乎每個大學教授都說:「千萬不要有迷思!只要不排斥數字就好。」對於大多數財經科系而言,因為重視培養國際流通人才,培養外語能力更重要。台大財金系系主任張森林建議,入學時有英文面試,同學高中時可多閱讀中英文財經雜誌、報章,來培養時事敏銳度。

近年來,財經科系的必修課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仍是最基本的經濟、會計、微積分、貨幣銀行學、投資學。最大的不同是選修課中,增加許多與業界接軌的實務課程。

以台大財金系來說,他們與國內四家金融機構富邦、國泰、南山人壽及台新合作開課。例如,富邦金控許多高層主管輪番上陣,從財富管理、消金、證券、產業分析,解構金控內部工作;南山人壽派出人稱「投資教父」的副董事長杜英宗與大學生互動,有實地參訪機會,更有主管親自指導期末報告;國泰也派出總經理李長庚坐鎮,課程包含投資、併購等實作分享。

國際投資銀行家陳嫦芬開的萌拓(mentor)學堂,讓同學可跟各家投資銀行主管配對見習,是台大財金最有名的課程之一;另外還有業師教夾層投資、創投、私募基金、高頻交易等創新金融業務。

發展優勢

課程繁重 但畢業後相對吃香

台北大學會計系也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聯合開課,除了請業師教「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也請他們來輔導,最需要實務操作經驗的審計查帳工作、會計實務、企業購併知識等課程,更讓幾乎每位大三同學都有機會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而且做的不只是初階的影印等行政工作,是真的能見習第一線工作狀況。

課堂之餘,為了訓練平時給人較內向、細心印象的會計系學生,除了每年知名的會計菁英盃辯論賽,台北大學會計系主任薛敏正再跨校邀請北部大學會計系,舉辦辯論大賽,「以前會計系比較保守,總是安靜躲在角落,現在也希望同學多表達、訓練台風。」

財經、會計科系,因為相對強調專精、深耕,重在培養「專才」,職涯選擇明確許多。雖然考試多、課程繁重,但在這低薪世代,卻變得很吃香。薛敏正估計,約有六成同學畢業後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更有不少人應屆考取會計師執照,「每年申請輔系、雙主修的學生更多達六、七十人,等於又多開一班了!」

總之,金融系同學不會死氣沉沉,走到最後仍傾向跟人互動,也不會局限自己,像有同學對行銷、企管特別有興趣,就會多修那方面的課程,也能很快進入狀況。

學長姐領路

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一年級(政治大學金融系畢業) 余佳禹

了解金融市場運作,參加活動增加海外經驗

Q1:為何選擇這個科系?特色為何?

A1:我是從念工科轉商,但對於邏輯思考還是比較有興趣。金融系,在指考中只採計國文、英文、數學成績,相較其他商院科系,課程與理工科比較相關。例如,金融系還跟應數系、統計系合開數理財務學程,要修線性代數、高等微積分等,比較偏財務工程。以後如果想走訂價策略、交易員等工作,就會朝這個方向前進。

還有很多同學也會走往「財務會計」領域,除了金融系的基本科目,還會修中級、高級會計學及審計學相關科目,甚至雙主修會計系,往另一個專業發展。

英語商管課 接觸外系及外籍生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政大商學院有「英語商管學程」,總共54學分,其中有18學分要修英文口語及寫作,其他則修英語授課的專業課程,像我的經濟學、統計學、投資學、固定收益證券,都是全英文上課,會接觸到不同科系的同學及外籍生。

Q2:印象最深刻的課程、特色活動?有何收穫?

A2:系上有門課叫「衍生性商品」,上課時,就是分組預測每週股市如何發展,下週股市如何,進而去想「選擇權」價格如何變動,再決定投資策略。因此要常關心國內外新聞,連結市場。雖然不是用真錢,但我們是真的模擬進場投資,每週比績效,看哪一組最準確、收益最高。

另一門特色課程是「金融機構管理」,每個人要去分析一家銀行。要從所有公開資訊、財務報告書中,分析這家銀行的財務結構、流動比率、償債能力,去觀察銀行的經營狀況。銀行經營管理課則是跟業師合作,滙豐銀行每週都有不同主管來演講,從投資到人資部都有,讓大學生快速了解銀行各部門運作,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不同部門職缺,從外匯、財富管理、到投資等,不是只有櫃台工作。

積極參與活動 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特色活動則有辦給高中生的「政大金融營」,最有趣之處是帶大家玩「現金流」遊戲。

其實這是商院同學都知道的益智活動,每人扮演一個職業,如醫生、律師、農夫等,也會拿到屬於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接著,如同玩大富翁般擲骰子,可能抽到「你可用10元買進某檔股票」「你要否買某房地產」,就要決策是否買入;也可能抽到你獲得一個小孩,則會增加開銷。總之是透過投資與決策,開源節流,看誰最先累積到可觀財富,實現財務自由。

Q3:你的同學大多具有什麼特質?

A3:商學院交換學生的名額比較多、同學們非常流行增加海外經驗,積極向外拓展,參加各種青年計畫、比賽的風氣也很盛。我透過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去北京實習了兩個月,主要在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幫忙籌辦「北京國際設計周」。

其他如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YEF)、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ATCC),都是熱門的選項,多參加這類活動也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快速了解 財經學群

學生特質:

細心、對數字具敏感度、喜歡學習投資理財的學生非常適合念財經。一般認為念商學院都要長袖善舞,善於交際,但是財經學群也適合內向的人,可做總經分析、訂價策略、大數據分析、或精算等工作。

畢業出路:

財經科系同學的第一選擇是外商銀行儲備幹部及投資銀行,會計系學生則大多往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總體說來,大部分同學都會到銀行、保險或證券、財管顧問行業、企業財務部工作,或是任職各大機構擔任研究員或分析師。

相關領域代表企業(組織):

高盛、美林、摩根大通等投資銀行,或是外商銀行如花旗銀行、渣打、滙豐。國內大型金控、壽險、證券公司如國泰、富邦、中信、兆豐、新光、元大、南山人壽等。政府機構則如金管會。另外投信、投顧公司也是職涯選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