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幹練、精明的陳經理快刀斬亂麻地下達幾項命令,國外的棘手業務迎刃而解。當回到夜闌人靜的家裡,這位叱吒商場的強人面對著連續數夜遲歸的孩子,除了惱羞成怒,無計可施……。
成功的經理人雖然才智過人,但是碰到子女的教養問題,卻往往比表現平平的同儕還要頭大。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對內部主管作的調查顯示:讓這群事業強人備感壓迫與憂心的不是工作,而是他們的子女。另一項為大型保險公司所作的研究也發現:美國主管的小孩中,每年平均有三六%曾經因心理或吸毒問題看過心理醫生,較非主管子女的一五%多一倍有餘。
根據專家分析,許多有助於事業成就的特質,往往和好父母應具備的條件背道而馳。一位心理醫師舉例,受過高等教育、有高成就動機,甚至每天工作十五小時的許多「工作狂」習慣於主宰辦公室裡的一切,回到家也搬出同樣的支配方式,但這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 「高成就父母的子女」一書的作者安德魯.布魯克斯更明確地指出,主管邁向成功之路,必須培養諸如追求完美、積極和講求效率等特質,「和撫養孩子最需要的耐心、包容以及忍受一團糟,有明顯的差異。」
和父母的工作比賽
尤其是孩子十來歲的時候,特別要表現自已的「個性」;偏偏那些把成就擺在第一位的父母,不但總想「製造」出比自已更上層樓的下一代,甚至以為目己能引導孩子避開各種誘惑,血氣方剛的青少年自然拒絕遵從。
更糟糕的是,一些主管因為太寄情於工作,無暇照料孩子。十七歲的齊琪就形容自己好像在跟母親的工作比賽。於是,有些孩子逐漸出現怪異、危險的行為,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我爸爸只會在「辦公桌」上擔心我,」一位IBM主管的兒子說,他起先偷父母一些所值無幾的小飾品,最後居然拿走父親的槍,開始徹夜不歸。
許多篤信權威式管理的主管,拚命替孩子報名繪畫、語文各種才藝課程;結果小小孩子就感受到大大的競爭壓力,對課業產生一種分數至上的偏狹觀念,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有些老師甚至發現,這些孩子運簡單的題目都怕答錯:「他們經常徵求別人的意見,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
主管級父母還有「過度保護子女」的傾向。他們想替孩子打點所有事情:早上一再叫孩子起床,催他們快吃早餐,搭不上公車就開車送他們去上學。「這些過度殷勤的「服務」,最後會剝奪孩子的自信與獨立。」一位家庭專欄的作家警告。
還有一些主管想藉物質來彌補孩子,以為在郊區的黃金地段安置一個舒適的家,就能帶給子女幸福。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川因為鄰居可能是其他的頂尖企業家,他們的孩子同樣承受龐大壓力,在校的表現也都很傑出。於是父母很快就會納悶,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能在班上名列前茅?一位明星高中的校長即目睹許多學生因課業壓力過重而拒絕繼續升學。
而這些加諸孩子身上的龐大壓力,可能引發父母最深的夢魘--小孩自殺、酗酒、克藥等。
用心學做父母
美國一位臨床心理醫師指出,「自認為老是輸人或不被忙碌父母所關注的孩子,特別容易酗酒或濫用藥物。」「害上菸癮、毒癮和缺乏自尊有極大的關係,」今年十六歲、母親是公認女強人的潔瑞坦承,她十一歲就開始喝酒,高一更染上吸食大麻的惡習。
然而,培育快樂、健全小孩的技巧和管理的技巧一樣,是可以學習的。專家建議,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建上坐高度的自尊心;技巧則包括幫助孩子設定合適的目標,然後提供他們一個可以自我實踐的環境。
接著要減輕對孩子課業的嚴苛要求,避免一下課就盤問他考試的成績。「分數高雖然對進入名校有幫助,卻無法保證擁有成功、快樂的生活,」哈佛甘迺迪學院前任教務長克里加德表示。
成功主管也應該花時間陪伴家人。請秘書將每天五十分鐘的親子時間納入自己的工作流程,並主動聆聽孩子的心聲。父母專心傾聽時,小孩最容易吐露自己的問題;這時父母必須幫他想出自行解決的辦法,但要避免主導孩子的決定,才能幫他建立自我判斷的信心。
要真正關心孩子
另外,避免成為「過度盡責」的父母。替孩子買個鬧鐘,告訴他們早餐何時該結束,趕不上公車的人必須走路上學。這樣可以養成他們獨立的個性。
此外,公司裡一些好的管理方式其實也可以運用在教養子女上。譬如家庭成員也需要定期的聚會,父母可藉此瞭解孩子的想法;而父母也要像上司稱讚下屬一樣,強調孩子正面的成就,避免凸顯他的弱點;即使是對待年幼的孩子,父母也應有像對客戶或上司的基本禮貌;例如原定計畫如果取消,必須和孩子商量,另訂他日進行。
最後,就像和同事互換情報一樣,主管也應和其他父母多多接觸、互通消息,以瞭解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免得孩子說你「落伍嘍!」
儘管多數主管的父母經總是充滿了挫敗感,甚至擔心孩子是不是已在心裡暗暗地「開除」了自己,其實他們對孩子的影響力遠大於自己的想像。福特汽車公司一位高級主管的兒子大衛說:「即使孩子假裝不在乎,父母只要真正關心,就能發揮一股特殊的力量。」
(取材自Fortune, World Executive’s Digest,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