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歐洲十二國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單一市場;緊接著,全球消費能力最高的三億二千五百萬歐洲人將使用同一種貨幣;再來則可能是軍事、外交、政治的統合。數年之間,曾經低迷衰退的歐洲改頭換面,驕傲的歐洲人再度登上世界舞台,一個全新的超級霸權在大西洋的彼岸閃閃發光。
為實現這個光明的遠景,歐洲各國都接受了相當於放棄本國主權的重大改變。但到底是誰在推動這一連串巨大而繁瑣的歷史性轉折?
走在布魯塞爾街上,既不會有人找他簽名留念,也沒有保鏢一旁護駕。他經常穿著深色西裝、配斜紋領帶,除了目光炯炯充滿自信之外,幾乎和一般的歐洲中年男人沒什麼不同。
可是,就是他在布魯塞爾一幢龐大弧形的建築物裡,率領了一群人,在短短五年之內,不僅抹掉歐洲十二國的邊界,同時建立了自從羅馬帝國崩潰以來的第一個「統一歐洲」。 歐市統合需要經過全體會員國的一致同意,任何一國的遲疑都會讓統一的腳步懸在半空、進退不得。甫卸任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就慣於在提案決議時,以不出席的「空椅政策」表示反對,來杯葛歐市統合的進度。她的一句:「我毫不猶疑會投下反對票。」也一直是拖延統合法案的絆腳石。
所有歐市法令提案因為代表三億多人的利益,被觀察家形容為「大象」級的重量決策;「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別人的腳,而且踩得很痛。」
因此歐市議會由十二國元首及政府代表、外交部長出席,每年開會三次;十二國代表都可以平等參與各種會議、所有文件翻譯成通行的九國文字;重大議案必須採一致決。
創世紀的協調能力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推動統合政策的人必須具備創世紀的協調能力,才能說服各國往這個創世紀的目標邁進。
歐市執委會主席賈克.狄洛(Jacques Delors)就是這樣一位不常出現於媒體,甚至尚可稱「默默無聞」的世界未來領導人。他並不比歷任歐市主席具備更多的才能,但是憑著一股「做就做好」的決心,他從初上任面對會員國消極應付的意興闌珊,與歐市執委會龐大的預算赤字,到短短五年之內,成為積極前進並且推動歐市逼近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霸權之路。
被稱為「歐洲總統」的狄洛,最大的專長就是協調能力。當英國還在為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做垂死掙扎時,狄洛運用種種斡旋能力,使得態度鐵硬頑強的柴契爾夫人在臨下台前,簽字同意參加歐市貨幣統一組織。事成之後,大夥都向他致敬道賀,狄洛也仍然只是一本正經的覺得不該居功。
推動歐市的成功肇因於狄洛不偏執不激烈的中庸人格,使他在激進、保守兩派之間左右逢源;再加上不顯眼、不張揚的性格,懂得只求達成目標而不作秀搶鋒頭,只要各國領袖群聚的場合,他總是安靜的退在一旁,任由各國領袖去發表或宣布其實由他數月鑽研、苦口說服成功的歐市決議。
根本上他不大願意接受記者採訪,即使偶一為之,也只肯談和歐市統合有直接利益的宣導主題。他在對媒體前曝光有一種很深的負面看法,因為他一直相信:「我是個建立共識的人,而不是領導人。」這種謙不居功的作法,正是不掌實權的協調者,幕後斡旋的成功要件。
橡皮筋韌性
在規律生活背景中成長的狄洛天生也具有協調者所必須擁有的耐性及毅力。愈是一再受挫的法案,愈能激發他橡皮筋般的韌性,反倒一而再、再而三的溝通協調。法國總統密特朗大力推舉他擔任歐市主席,就是深信他能改變執委會形同虛設的層層限制;果然,時間證明了狄洛愈挫愈勇的毅力。
狄洛的行事風格,和他幼年的生長環境有直接關係。由於父親只是銀行小職員,懂得拮据滋味的狄洛看到初中同學畢業後直接到工廠當學徒,他自己的學位也是靠半工半讀完成的。
這不僅使得他一家人至今仍和大部分中產階級一樣住在巴黎的一幢小公寓中;同時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比一般人少了一份對「自由經濟」的崇拜,他篤信政府應實行計畫經濟,為中下階層設想。這也是為什麼歐市統合政策的法案中,勞工階級被照顧得最周全,而他們也正是支持統合的強大班底。
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狄洛相信理性的節制訓練,原屬獅子座愛出鋒頭的本性也從來不輕易表露。他學的是財政經濟,畢業後先進入銀行,從基層行員升到高層經理,靠的即是穩扎穩打的作風。因表現平實可靠,早先經一向善用「實而不華」人才的龐畢度總統將他延攬入閣,先從部長顧問做起,接著又經密特朗聘為財政部長。 在二十多年從政經歷中,每逢重大決議,他總是仔細準備詳盡的數據與資料,而不是口若懸河的鼓吹自己的見解。當年法國經濟不景氣時期,法郎持續貶值,許多閣員都想用保護幣值來度過難關,只有身為財政部長的狄洛獨排眾議,堅持貨幣改革必須以公營事業盈利為根本。
結果不僅使法國公營事業換血更新開創了新的成就,更因此邁向貨幣自由及控制通貨膨脹的坦途。當時連一脈遵循社會主義路線的密特朗也全力支持狄格的貨幣自由政策,他的一名部屬回憶說:「因為狄洛是國際金融界唯一值得信任的人。」
報告重於口號
出掌執委會以來,「狄洛報告」永遠比狄洛本人重要。他經常帶領一批優秀的政經專家,連夜趕製扎實而有依據的提案報告;並且在重大關節上,親自分頭到各個國家去說服決策領導層。
即使英國前財務大臣勞森為了維護英國全球金融重鎮的角色,曾公開宣稱他對狄洛報告的抗拒,但私下卻對狄洛報告中精確的數據及合理的分析心服不已;連一向遵服國家主義的德國領袖柯爾也不隱藏他對狄洛真誠的欣賞:「如果狄洛是德國人,我一定立刻延他入閣。」
從基層一路拚爬到今天歐洲總統的地位,狄洛深深瞭解「堅持」的重要價值;而這種堅持凡事都可以做得更好的態度,使得狄洛經常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辭職」做為威脅。擔任法國財政部長時,幾乎每一天下班前,大夥都擔心自己的工作不夠賣力,會成為老闆第二天不再上班的理由。
除了堅持完美的態度,精確的前瞻性,也是狄洛推動歐市統合成功的一大主因。以近三百條單一歐洲法案為例,從產品標準、工資規定、統一貨幣,無不牽涉十二國的主權、國家利益,以及數億人的未來。狄洛的每一份報告都可能決定十二個國家與上億人民的發展,無怪乎一位專欄作家曾經對這位「語不驚人」的歐市主席做如下驚人的評語:「他的每次演講都會決定未來兩年的潮流。」
影響歷史的人
狄洛的演講實際而不煽情,就如同他不輕易接近媒體,卻一直與媒體保持超然而良好的關係。四年前,當數十年膠著不進的歐洲共同體終於通過單一法案時,如果不是狄洛坦誠提供各種有用而精確的數字與資料,媒體根本無法報導單一市場未來的正負面衝擊程度。
而狄洛對媒體提供正確資訊的誠意及開放作風,也使得歐市統合經由媒體充分的介紹而普遍被歐洲人瞭解與接受。
狄格的成就,當然有蘇聯改革、冷戰結束、國際整合等大環境做後盾,但他上任五年的成績單,絕對在歐市跨出統合的第一步時,在歷史頁上書下一道深刻的痕跡,正如他自己的一句話:「我們縱不能決定歷史,但絕對可以影響歷史。」
狄洛擔任「歐洲總統」的任期將在一九九二年歐市統合時結束,他是否會繼續連任,或者成為浩瀚歷史中的一位「過渡英雄」?恐怕是世界領導人,即使一手創造了未來,也不可能永遠專霸舞台的現實。
狄洛五年成績單
1985年:
出任歐洲共同體執行委員會主席。發表開放歐洲內部市場的白皮書。
1986年:
十二國政府代表簽署「單一歐洲法案」,訂l992年底,歐洲共同體的人、貨、錢自由流通。
西班牙、葡萄牙相繼加入歐洲共同體。
1987-89年:
「單一歐洲法案」的279條條文中,已有128條經部長理事會通過,由執委會執行推動中。
1990年:
十二國簽署加入歐洲貨幣共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