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多月以前,嶄新的九0年代曙光乍現,世界洋溢著光明和平的新希望。這一切因伊拉克攻占科威特而起了巨變。從股市到超市都瀰慢著強烈的不安。如今戰爭的陰影、吃人的油價以及廣泛的經濟衰退都深深縈繞在各國政經領袖的心頭。
歷經八年空前的和平擴張之後,美國目前的工商蕭條將很快危及貿易伙伴;東京股價自去年十二月以來逾四成的跌幅,已使得日本投資人的損失高達約兩兆美元。
此時,美國消費者和投資人正仰賴有力官員採取正確的作為,但華盛頓方面似乎無法提供確切的擔保。前幾個星期眾議院否決了政府所提的預算案,造成政府無法運作,數千名聯邦職員慘遭臨時解雇的窘境。「政府看似已經失去對國家的控制,」一位農業集團的負責人說。
正當華府延宕耗時,本已在衰退的美國經濟更深陷愁雲慘霧之中。大型公司都儘可能地削減成本,並宣布大幅裁員。「事實是十分殘酷的,許多公司已破產,只是不願承認罷了,」金融專家傑科普觀察。全美第二大的大通銀行為力保償還債務的能力,已經讓五千名員工--相當於全公司一二%的人員--走路;軍備承包量居美國第一的麥克道格拉斯公司為大幅刪減薪資,也裁掉全公司一三%的人力--一萬七千名員工。
全球債信危機
恐慌的氣氛極為明顯:美國自一九八一~八二年經濟蕭條以來,失業率首次持續上升三個月,八月分達五.六%,九月分即躍升為五.七%。中西部和南部某些州的失業率甚至高達七%;七月以來,整個美國已經喪失將近五十萬個工作。
全球性的債信危機更加速了經濟一落千丈。許多在八0年代深受惡性貸款之害的金融機構,現在則變得過度謹慎;而當初資金大量外流的國家也已經沒有多餘的本錢。例如去年日本投資人才買下總價兩百六十億元的美國債券,今年上半年他們拋售的總額就高達九十億美元。十月初兩德統一之後,德國政府在未來十年內可能要多花將近七千億美元,來重建原屬東德的地區。
目前仍飄忽不定的油價是影響世界經濟最難掌握的變數。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來,油價幾乎暴漲一倍,美國境內標準無鉛汽油的價格從八月初的一公升七分漲到十月的一公升三角六分。然而,最直接的威脅還是波斯灣可能爆發戰爭,到時油價將一路飆到五十美元一桶,並引發兩位數的通貨膨脹。
關於戰爭的新聞已經完全擊潰全球的股票市場,十月初道瓊指數比七月最高峰滑落將近五百點。
美國經濟下跌將使全球戰慄。由於美國人一直是從哥倫比亞咖啡到日本照相機的最大消費者,他們的購買率降低,會使其他國家的收入銳減,意即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將遭受更多痛苦,而美國貿易伙伴的經濟成長也會趨於遲緩。
日本飽歷震盪
東京股市崩盤震驚了日本許多大型銀行。這些靠上市股票籌集大量資本,以轉作其他投資的金融機構,一旦碰到股價大跌,就立刻降低放款額,結果造成世界性的資金危機。「日本金融界的黃金時代已結束,」一位政府經濟官員說。
更糟糕的是,許多日本投資機構為了彌補國內資金短缺而拚命拋售它們的海外資產;雖然日本的大型企業對策略性購併美國公司仍然興趣濃厚,譬如松下電子即有意購併好萊塢環球製片場的MCA(Merchandising Corporation of America),卻不會再輕易地投資於美國的房地產,八0年代曾在美國買下幾棟名建築物的日本投資公司,甚至已悄悄地將這些建築脫手。
有些專家則擔心下一個崩潰的可能會輪到日本過熱的房屋市場。日本的面積約只有美國的二十五分之一,但根據估計,它的房地產總值已漲到十五兆美元,是美國全部房地產價值的四倍。
搶救東德經濟
由於日本銀行和保險公司都大量貸款給以房地產抵押的企業,一旦地價暴跌,這些機構勢將陷入極端的困境。
儘管日本的金融體系不乏漏洞,但經濟運作仍然值得信賴。專家預期今年日本的GNP會有四.五%的健全成長,九一年的預估為四%。面對油價攀升,日本政府首要的任務便是預防通貨膨脹率超過目前三%的警戒線,為達此目的,日本銀行已經把利率調高,可是這樣對本已資金緊俏的全球金融市場有雪上加霜的影響。
此時,仍然精力充沛的歐洲經濟強權--德國正要擔起新的債務,重建統一後的東半部。龐大的修復工作已經將德國明年的赤字預算由兩百億推到八百三十億美元之多。柏林必須加緊搶救一個被共黨制度壓抑數十年的經濟;首先要幫忙東德近兩百萬的無業遊民找工作。此外,政府還必須提供貸款和補助給東德瀕臨破產的八千家公司。
而西德還可能將部分的重建基金借給深受石油危機衝擊的東歐國家。過去,東歐集團的石油大半都是以低於市價甚多的價格向蘇聯購得,如今那樣的優惠不再,東歐國家正面臨嚴酷的抉擇:借錢償還猛漲的油錢?抑或削減能源消耗量,讓原本就困擾東歐的經濟衰退更形惡化?
第三世界雪上加霜
此次不景氣也給西方重力一擊。英國政府為抵制高達一0.六%的通貨膨脹率,一直將利率抬得很高,結果今年以來至少有一千八百家公司倒閉;比去年同時期增加一倍以上。財務部長約翰.梅耶為力挽頹勢,上週正式將一項重要利率降低一個百分點;同時宣布將加入歐洲貨幣體制(European Monetary Community)。
原本已負荷過多政治、經濟災難的第三世界,此次將因石油、債信的雙重危機而再添新痛。孟加拉官員估計,該國一年的油費就要增加兩億兩千萬美元,而當地前往科、伊工作的人民也因逃亡而損失一億美元的工資匯款。
石油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的菲律賓則必須大量借貸,以維持工廠的運作,並防止失業率飆高,超過目前的一二.六%。
大抵說來,美國和全世界都在為八0年過度的浪費--公司、消費大眾以及投機者不能量入為出--而付出代價。看來,要扭轉全球性經濟衰退就跟要把海珊逐出科威特一樣,需要全球領袖的合作和領導。
(取材自Time)
企業知柯擊敗不景氣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大量裁員或削減成本已不足以應付經濟衰退,企業必須以新的人力組合,新的行政體制,更多技術方面的投資,來充實發明能力、創新技術以「榨取」盈餘。以下便是打擊景氣低迷的幾項新觀念:
.善用不景氣時最有力的武器--廣告。過去一般人認為經濟停滯時,降低成本最快也最容易的方法便是刪減廣苦經費,其實不然。目前美國一些公司發現,在景氣低迷時投注較高的廣告費反而更划算。
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和蓋柯汽車保險(Geico)在預期衰退之前,便已完成它們的廣告預算。前者深信不景氣時,更需要說服乘客,後者則找出競爭者受挫最嚴重的市場,加強該區宣傳並降價,現在這兩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正不斷攀升。
此外,面對花錢比以往謹慎的消費者,廣告過去強調的奢侈豪華、提高身分地位等訊息,也應改為側重效率與價值。譬如通用汽車公司的凱迪拉克即以車子的低耗油量作為宣傳重點。
.推出系列新產品也是出奇制勝的方法。不景氣時顧客顯得比往常善變,業者如果為節省成本遲遲沒有推出新產品,顧客會轉向其他推出新產品的廠牌。在不景氣時冷靜地審查所有研究方案,刪掉不切實際的,保留具有發展潛力的。例如,將重點集中在具發展性、而非革命性的產品研究;在舊東西上添加新特色,不僅可以使新產品更快出爐,利潤加速回收,風險也小的多。
不輕易解雇員工
.提升生產力也是應有不景氣的好策略。製造過程更具效率,產量也會隨著增加,但是在不景氣時,如果訂單不夠,產量就會過剩,因此格外需要提升品質,降低成本。
.選擇性裁員。在服務品質掛帥的現代社會,為了省錢而大舉裁員的公司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其實減少薪資開銷卻不必大量裁員的方法很多,例如康寧公司(Corning)最近就和工會代表達成協議;不景氣時,臨時人員優先走路;如果經濟更形蕭條,公司將會減少工時,若非逼不得已,絕不解雇員工。
.簡化工作程序也可省下大筆開銷。行政程序通常過於繁瑣,對產品或者服務根本沒有益處。如果簡化作業程序造成員工過剩,可以安插他們到隨時需要增援的行銷部門。
.如果公司赤字累累,則首要之務是儘旱還清債務。如果公司財務狀相當穩健,不妨趁機購買一些廉價的資產,但別忘了和公司的長程目標緊密配合,並考慮將經濟衰的可能性納入公司策略。
其實在不景氣時,最糟的就是恐慌,並且企圖以節省開支的方式帶領公同避開這場風暴。經濟衰退終將結束,如果景氣低迷時不曾致力提高服務品質、改良產品或者推陳出新,將會被遠遠地拋在後頭。
(取材自For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