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每天,面對的是生老病死;日日夜夜,擔負的是忙碌的護理工作;時時刻刻,應付的是病患與家屬的起伏情緒。在醫院工作,要一直保持熱情的服務精神、「視病猶親」地關懷每個患者,並不容易。然而,台北榮總高齡醫學病房的護理師戴玉珍做到了。
1975年生,有17年臨床經驗的戴玉珍,圓圓臉龐總帶著陽光般笑容,一開口就有藝人林美秀式鄰家大媽喜感,喜歡說笑話逗住院的爺爺開心,總是眼神專注聽他們一次又一次講古。
老人家病情發作,她馬上知道怎麼應變,老人家鬧彆扭不吃藥、不吃飯,她總能哄到他們聽話。住院的爺爺們,不稱她「戴護理師」,喜歡給她取綽號,有的叫她「戴奧辛」,有的直接稱她「玉珍」,就像自己的女兒或孫女般熟稔。
愛心源源不絕 把病人當家人
「玉珍特別勤快!都會來看我!」最近住進榮總高齡醫學病房、高齡85歲的朱伯伯用濃濃的外省腔說,只要找戴護理師,她很快就會出現 ,即使再忙也會馬上回應。
在高齡醫學病房,戴玉珍的悉心照顧不但贏得銀髮長者的稱讚,也讓許多家屬感念在心。
「她有源源不絕的愛心,把每個病人當家人在照顧,」今年三度送89歲父親來住院的顧先生感謝地說。之前父親因昏迷送入醫院,家人擔心地不斷問問題,戴玉珍總是不厭其煩的詳細回答,從不以「請你直接去問醫生」打發。
顧先生回憶,父親有初期失智症狀,為了幫助父親腦子活化,即使再忙,戴玉珍還是每天抽空陪父親聊天、玩七巧板,讓他感動不已。
「只要有她在,老人家都很放心與開心,家屬都安心,」北榮護理部主任王桂芸觀察表示。
不同於其他護理人員把打針、發藥的工作視為例行公事,戴玉珍發藥時,還會觀察病人的吞嚥狀況,順道做護理評估;發完藥後還會回去探視病患,加強照顧,常常一忙就超過下班時間。「如果我有家屬住院,也會希望是由她照顧,」高齡醫學病房護理長鄭慧娟說。
「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希望病患能舒服些。看他們露出笑容,就覺得工作很快樂,」穿著白色制服的戴玉珍微笑說,一些人把護理當作工時制服務業,對她而言卻是責任制服務業。
只要病患減輕病痛 再吃力也願意做
「我的責任是讓病患減輕病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願意努力,」戴玉珍發自內心表示。她常做一些外人看吃力不討好的事,但也因為這些「傻勁」讓家屬與病患對她格外信任。
有一次病房住進一位癌症末期的老爺爺,入院時癌細胞已擴散,全身疼痛難耐,只能靠嗎啡抑制疼痛。癌末病人身體虛弱,容易有突發狀況,醫院在為他們做清潔護理,通常是委外請照服員為他們在床上擦澡。
然而當時是盛夏,才幾天老爺爺的頭髮、身體就變得黏答答,家屬看爺爺不舒服,十分不捨,央求戴玉珍讓爺爺去浴室洗澡。戴玉珍評估爺爺的狀況,雖然戴著氧氣罩,四肢無力無法行走,但是洗澡應該還不致於太危險。然而,她又不放心讓家屬或照服員來幫他洗澡,「萬一有什麼狀況,他們恐怕沒法反應,」她憂心地想,於是決定放下手上一籮筐工作,親自出馬。
為癌末病人洗澡的難度,遠大於一般人想像。除了必須移動沈重的氧氣筒,小心避免骨折,還要隨時注意病人的生命徵象。那天家屬怕爺爺著涼,還把冷氣關了。因此當熱水一開,整個浴室就像蒸籠一樣悶熱。在浴室裡,戴玉珍熱到汗流浹背,全身濕透,還是動作輕柔地幫爺爺抹肥皂,洗頭,搓背,洗胳肢窩,沒有半點敷衍馬虎。看著戴玉珍滿頭大汗,卻仍和顏悅色地幫爺爺洗澡,家屬們都紅了眼眶。
好不容易洗完澡,回到床上的爺爺雖然仍氣喘,但表情舒服又滿足,原本愁眉不展的家屬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不只照顧病患 連家屬也關心
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7年,戴玉珍深深體會,護理師的工作不只是照顧病人,而是要照顧「一家子」,在家屬身上花的時間與精力,往往不亞於病患。
有一次戴玉珍輪值小夜班,照顧到一位失智症晚期的長者。這位長者有「日落症候群」,一到黃昏就開始躁動不安,動不動就大吵大鬧。
老人狀況不佳,家屬情緒也常失控,更為棘手。這位老人的兒子,脾氣非常暴躁,一遇到不順心就破口大罵。兒子對於父親的失智非常不能接受,看到老爸行為脫序,就在病房大發脾氣,讓護理人員都很頭痛。
有一回晚上10點多,老人又坐立難安,嚷著要下床。戴玉珍去安撫卻被他重重踢一腳並打一拳。兒子見狀很生氣,衝過來跟父親打起來,附近同仁趕緊把兩人架開,連駐警隊都來維安。在這隨時會掛彩的場面,戴玉珍一直跟在老人身邊,隨時準備攙扶他。「我被打到沒關係,爺爺摔倒骨折就慘了,」戴玉珍心想。後來在醫護人員緊急處理下,混亂場面終於落幕。
之後,戴玉珍安慰兒子別擔心,醫院會做最好的處理,沒想到看來強硬的他,突然崩潰,放聲大哭。「我明白你的心情,想說什麼儘管說,不想說也沒關係,」戴玉珍柔聲勸慰。兒子沒有說什麼,眼神滿是感激。老人出院半年後,戴玉珍收到一本基督教筆記本,裡面夾著一張卡片,那位暴躁兒子寄來卡片,寫滿了感謝:「家屬的心情只有護理人員最能了解,我當時陷在情緒裡面,幸好有你們扶了我一把 … …。」
陪老人家聊天 花時間建立關係
戴玉珍過去在北榮加護病房服務,當高齡醫院中心在四年前成立,就請調過來。會來照顧平均85歲的老人、榮民,她不諱言是受到父親影響。「從小爸爸就教育我們,要做一份能照顧病苦、積福行善的工作,」戴玉珍說,父親是榮民,對於其他榮民同袍,尤其是沒有家庭、孑然一身的老榮民,特別關懷,不但會去探望,還會把他們的衣服拿回家洗。
後來戴玉珍的父親兩次中風,臥床16年,父親接受的照顧並不好,她很想知道怎麼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知不覺踏入高齡醫學領域。多年臨床醫療經驗,讓她歸納出幾個服務原則。第一,是真心對待。「有時老人家需要的就是一份關心,」戴玉珍有感而發表示,比方她巡房時會觀察老人家吃飯的狀況,如果發現高麗菜吃特別多,她就會跟病患說:「爺爺你很喜歡吃高麗菜喔!下次可以要家人多帶一些。」
她也會跟家屬聊天「挖寶」,若知道老人家以前在空軍服務,在他進護理站時,就會放空軍軍歌讓老人家開心。其次是,當病人想說話時,即使忙碌也不要急著跑走。
「信任的建立,是要花時間的,」戴玉珍認真地表示。即使老人說話再緩慢,再冗長,她都不會打斷,還是面帶微笑的回應,絕不會藉故跑開。若真的有事,處理完也一定要回來聽他把話說完,否則老人可能會愈來愈憂鬱。
第三個原則,是使命必達。「面對病人、家屬提出問題,能立即回應的要馬上處理,需要花較長時間處理的,也一定要給病人、家屬回覆,」戴玉珍每天早上巡房時,聽到病患的任何需求,都會拿一張紙記下來,再打電話跟醫生說明。「滿足病患需求,信任感就會增加,後續治療比較順利,也容易成功。」
常滿床的高齡醫學病房,工作忙碌緊張,加上要輪班,戴玉珍回到家幾乎都是累攤了。「回家看看我爸的照片,就會覺得這是我該做的,」戴玉珍說,每當下班前看到她照顧的老人家,安詳地睡著了,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戴玉珍】
出生:1975年
學歷:德育護專、亞東技術學院護理系(二技在職進修)
資歷:亞東醫院護理師,現為榮總高齡醫學中心護理師
服務理念:把病患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
【服務便利貼】
➊真心對待
➋花時間建立信任
➌使命必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