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經濟不景氣的黃藍燈、藍燈衝擊著台灣,燈號閃著跳著,映著企業老闆的臉泛起一陣陣青藍變換的顏色。
經濟變天,企業老闆們的臉色也變了,並且施展出各種大異於往昔的身段,一場新秀於焉上演。
在大眾媒體銳利的目光下,一向形象良好的中常委辜振甫,和另二位工商業總會領袖許勝發、王又曾聯手,五次呼籲政府挽救股市。一時坊間「中國信託股票套牢上百億」的傳言甚囂塵上,辜振甫事後一再表自建言絕非為自己,並表示今後要少說話。
新科立委濟業電子董事長謝來發也在本會期開始,親自到立法院以半價向同僚促銷「大哥大」。花旗鞋業總裁黃昭夫則在媒體密集曝光下宣布倒閉,更是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來所少見。
官方的統計數字也令人觸目驚心。今年一到八月,營利事業歇業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二三%,公司解散的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六.四%,工廠開工數銳減二二.九%,註銷登記的卻高達四二.五%,顯示經濟活動嚴重衰退,彷彿寒冬提前來臨。
台大教授王作榮冷眼旁觀台灣四十年經濟發展,就明白指出,「這一波不景氣是過度擴張下必然的結果,」肇因於數年來持續出超,貨幣供給額大增;錯誤的匯率政策引發熱錢潮,以及長久以來台灣民眾收入增加,苦無投資工具的事實。
一旦股票上漲,原先的銀行存款就變成流動性極高的資產,釋出後如猛虎出柙奔向股市、房地產,不但炒高價格,更形成擴張消費、帶動物價上揚,甚至降低工作、投資意願,已經危害到正常經濟運作。
追討遊戲的代價
泡沫式的繁華幻為煙雲,金錢遊戲告一段落,現在才開始向恣意縱歡者追討遊戲的代價。
上海商銀協理王玉章歸納這一波不景氣中,「叫得最厲害的」的是介入股市過深、屬於邊緣產業、本業經營不善等三類廠商,三類廠家共同的痛處只有一個:錢。也就是資金周轉上出了問題,小則忙著調頭寸;大則遭到退票,信用出問題,未來可能走上關門一途。
儘管因為介入股市,企業資金被套牢或影響到本業經營的廠商數目和程度難以估計,但是股價指數由最高的一萬二千點下挫到兩千多點,上市公司的股票總市價已經由六兆多元縮水為兩兆不到,廠商的痛可說痛得刺骨寒心。
經濟部特別為輔導中小企業成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團,副處長林隆誼也不諱言,因為周轉不靈找上中小企業處的廠家高達七成。
指數從七十五年一路狂飆,上市公司也不斷增資,資本總額在五年間成長了一倍以上。
民間游資充沛,原本是企業改善財務結構、強化經營體質的良機,但是上市公司董監事持股向銀行質借的比例超過五0%的卻比比皆是(見表一)。當股市下挫時,銀行且會要求質押者補足市價差額,質押比例過高者必會阻礙公司正規經營。
正因此,國華投資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朱成志形容現在的股票市場是「海水下面一點都不藍,又髒又臭」,電動行情板上更是「到處都是地雷」。
缺乏風險意識
證管會主任委員張昌邦亦不諱言,行情好時,上市公司搶搭增資特快車,行情一下來,許多原本要增資的企業紛紛打退堂鼓,自動撤銷增資申請案。一撤回就音訊全無,可見根本視增資為個人謀利的工具,其心態值得檢討。
財務顧問林永法則指出,國內企業對資金調度普遍缺乏風險意識,當股市高唱凱歌時,多數企業主的直接反應是向他詢問「到那裡投資房地產」,而且是一塊錢當好幾塊錢用,大幅擴張信用,並沒有把股市賺來的錢用來再投資。
一旦股市榮景不再,加上央行限制土地融資額度、利率上漲,土地不易處理,再加上利息負擔可能還會吃掉本業原有的利潤,企業的處境確如雪上加霜。有些當初要求他提供投資訊息的顧客現在委託他處分資產,一榮一枯相去十萬八千里。
金錢遊戲的狂熱和甜頭,也創造出無數營求財務利益不落人後的企業人。兩年前爭開號子的熱潮才剛剛退燒,茶葉大王李瑞河的天仁事件還未落幕,財政部今年開放銀行新設又把企業界弄得人仰馬翻。第一批完成申請程序的籌設銀行幾乎把各大企業一網打盡,同一企業交叉投資數家銀行的也大有人在,「企圖心」表露無遺。
「企圖心」之一是為企業日後融資取得捷徑;更重要的是未來股票上市,隨便翻幾番,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回收好幾倍,甚至數十倍,財政部首席參事戴立寧一語道破多數企業家的「心事」,因為據他估計,新設銀行至少要三、五年才有利潤。但是,一家虧損累累、十月時股票淨值跌落面值以下、可能被改為全額交割股的上市公司,竟也是新設銀行的發起人之一。
不務正業,勢必失去競爭力,花旗鞋業或許是例子之一,負責人黃昭夫公開向媒體宣布停業,指責銀行不肯雪中送炭,整個經濟部都為之震驚,工業局並曾以專案呈報經濟部。
不忘扁擔的教訓
但是與黃昭夫相交十多年的業者卻說,黃昭夫能幹、衝勁足,由鞋廠領班做起,十年就升任為花旗的總裁。可惜的是事業並末就此愈做愈大,反而由原有三個廠、員工一千多人縮減為以一個廠、一百多個員工收場,主因是他太熱中政治活動,疏忽了本業。
黃昭夫當上總裁之後,陸續出任同業公會、多個社團主要負責人,七十六年時曾身兼十個社團負責人或重要幹部,去年更斥資千萬參加國民黨內立委初選,結果只得到兩百多票敗北。 對外投資也不順利,熟悉他的人分析,黃昭夫三、四年前就搶先到孟加拉設廠、事先並未做過仔細評估,因為做鞋最重要的是按時交貨,海外投資時首要的就是考慮效率問題,結果黃昭夫卻在國內沒有做好,重心外移不順的情況下兩頭落空。去年全年花旗國內部分只生產四萬多雙鞋(一條生產線平均每月可生產五萬雙鞋),可說敗象早露。
不務正業、忘情於金錢、權勢遊戲的企業秀場,猶如「扁擔與彩券」故事的再版--挑扁擔的小販中了彩券,興奮地把彩券藏在扁擔裡,卻又把扁擔給丟了,失去吃飯的傢伙,也失去彩券,小販只落得空歡喜一場。
扁擔的教訓今天依然是企業生存戰中適用的鐵則。
決策者說話要兌現
「最近如果你聽政府的,結果也會和聽主力明牌差不多--都會「槓龜」」,國華投資顧問公司副總朱成志年輕坦白,認為這一波不景氣中,社會大眾固然發現企業家汲汲營利的嘴臉十分醜陋,但是政府財經政策的表現也好不到那裡去。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郭文政則觀察到,過去台灣企業界和政府一起打拚,現在卻普通不信任政府,是否股市繁華幻象破滅後,企業界對政府處理經濟事務的能力也起了信心危機?
民間充斥著各種混亂、呈輻射擴散的訊息,一方面反映出解嚴後的社會效應,各行為業、民意代表、社團都開始各擁山頭,勇於伸張自己的發言權;一方面顯示各業對前景充滿不確定感、沒有共職,發言自然五味雜陳,但是多位經濟學者持平而論,紛紛指陳目前亂象和過去政策不當有關,而上任不到半年的新內閣適逢其會,也處理得手忙腳亂。
大家一起搖擺
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員朱雲鵬做出統計,過去兩個月內,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鬆鬆緊緊改變了三次;物價上漲消息一發布,央行即宣布從嚴,景氣滑落,就立即宣布從寬,對土地融資限制也是匆忙間大鬆大緊,看不出政策穩定性何在。
在經濟發展規畫上,經濟部既提出產業升級、淘汰不具競爭力行業,又矛盾地要求對產業平頭式的紓困。經濟學者王作榮、陳博志都期期以為不可。
至於經濟部所擬延長註銷退票期限的作法,更被評為帶頭破壞金融運作,後來雖被撤回,但和經濟部一度提出「經濟發展重於穩定」,不久又改口「經濟發展與穩定並重」齊觀,朱雲鵬分析這是因為主管官員急於表現,往往在極短時間內作出粗糙無比的決策,經過時間驗證,變難贏得信心。
攸關股市發展的財政部也「不應該說權威的謠言」,台大經濟系教授陳博志也指出,健金股市要靠具體作為,至於價格合不合理根本就不可說,也不必說,這類發言多了,徒增民間揣測,大家一起搖擺而已。
雖然豁達如玉作榮者會說:「作官的人說的話不能全部相信,」但是在台灣經濟發展關鍵時刻,要求決策者停止即興式的作為,務實擬訂對策,說的話一定兌現,應該是合理的期許與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