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詠棠曾擔任好來化工副總經理、廠長。大家熟知的黑人牙膏就是他管理的工廠所生產。1989年,他66歲退休,從此便展開了馬不停蹄的旅遊人生。擁有管理長才的他,更擅長管理自己的人生。
出國189次 相簿像公文般仔細
「我不菸不酒不打牌,唯一的嗜好就是旅遊,」他這樣形容自己,熱愛旅遊的原因是可以增廣見聞,也可以鍛鍊身體,至今已出國189次,去過91個國家和地區,國內旅行更是多得數不清楚,還曾在1991年得到「卓越旅遊獎」的「出國次數最多」獎項。
儘管如今已年過九旬,周詠棠仍精神矍鑠,看來約莫70歲,他的家裡放滿從旅途中買回來的各國玩偶,充滿異國風情,後陽台還有特製的儲藏架,擺放六、七個大小不一的行李箱,「我視行程長短,決定帶那個箱子出門,」他笑著說。
從事40多年工廠標準化作業,他也將工作精神應用到旅行上。他把每一次國外旅遊的照片,保存在相簿裡,標記這是第幾次旅行,整理得像公文一般,有條不紊,再放進家中客廳的書櫃,成為特殊的人生紀錄。
有趣的是,他將189次出國旅行的時間、目地的、行程經過,全都清楚記在紙上。只要談起某一次旅行,就拿出一疊紙張,上面寫滿密密麻麻的小字,很快就能找到當時的旅遊過程。
因職務首次出差 從此愛上旅行
周詠棠如此熱愛旅行,一開始是想要了解台灣。他回憶1948年底從福建省來台,想了解新環境,就搭火車、公車四處走走,那時台灣沒什麼建設,交通不發達,車次稀少,但是為了旅行,他總是耐心等候。
1950年代初期,他就到太魯閣旅行,看到大理石岩壁奇景、和善的原住民,驚艷發現台灣是好地方。一到星期天,就往台北近郊跑,而且每年春節假期從不在家過年,總是和家人到較遠的中南部遊玩,欣賞各地景色,這成了他保持心情愉悅的方法。
早年政府還沒開放國人出國,1975年,周詠棠因廠長職務到國外出差,第一次出國,前往新加坡、泰國、香港,才發現世界很大,便希望日後能多出國。
1979年,政府開放出國觀光,周詠棠開始利用休假出國旅行,退休後,旅行機會更多,最高記錄一年出國16次,平均不到一個月就旅行一次!每次出發前,一定先做功課,蒐集當地名勝、食宿、交通等資料。
隨遇而安 環境髒亂照樣入睡
出門在外,總是不比家裡方便,他能夠適應嗎?「我到哪裡,都能吃、能睡!」原來隨遇而安是他的哲學,到尼泊爾、不丹旅行,即使旅館環境衛生不好,他照樣安穩入睡,就算和陌生人共住一房,也不怕財物遭竊。
參加旅行團是他主要的旅行方式,久而久之,旅行社也認識他,「1999年帶他到西伯利亞時,他已去過80多個國家!」鳳凰旅行社營業處總經理卞傑民以不可思議的口吻說,自己從事旅遊業,去的地方還沒有周詠棠多。
卞傑民回憶,周詠棠當時已76歲,一個人旅行,配合度卻很高,可以安然睡在火車,可接受吃西餐,胃口很好,且每餐食量都很大。周詠棠熱愛旅行的另一個原因是,參加旅行團能結交新朋友,交換人生經驗。
有一次,他甚至遇到和自己同名同姓的遊客,他早知道有這位人士,原來對方多年前曾在報紙刊登結婚啟事,朋友誤以為是自己,為了澄清,周詠棠只好在同樣的報端刊登:「周詠棠祝賀周詠棠結婚」,引來媒體報導,多年後卻意外在旅行中相見,成為好友。
旅行,也讓周詠棠體驗許多奇特的經歷。當他趁著夏季,前進南、北極地,乘著破冰船在冰上行駛,看到白茫茫的冰山、24小時不落地的太陽、成群的國王企鵝,讚歎造物主偉大,創造多元面貌,讓他大開眼界。
數一數,周詠棠的空中飛行已超過120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將近30圈,交通工具從飛機、火車到巴士,還搭過15萬噸的大型郵輪,在加拿大的結冰海面上坐過狗拉雪撬,在南美洲騎駱馬。
身體硬朗 爬2000多階梯也不累
但是,環遊世界所費不貲,他是否財力雄厚?「我的退休金早就用完了,」他說。雖然如此,靠著精準的判斷力,投資股票、外匯,累積生活費用,量入為出,不僅還有餘款捐給慈善單位,也能做為旅遊經費。
「我吃飽、穿暖就好,除了旅行,別的都不想,」他說,旅行讓他快樂,他把旅行視為運動,相較過去,身體更硬朗,去年到張家界,連爬2000多階梯也不嫌累!
接下來還想去那裡?他笑著說,要由太太黃蘭英決定。看來這位長者的旅遊人生,永遠沒有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