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如果不對抗生素進行管制,不只是淋病,包括肺炎、腹瀉等小型疾病將再度成為致命的危險病症。
WHO一份囊括114國家的資料報告指出,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已集結成高抗藥性的「超級細菌」(superbugs),在世界各地開始出現投放重藥劑無效的案例。WHO呼籲各國在使用抗生素時,應更謹慎。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振泰解釋,超級細菌並非沒有辦法對付,只是治療困難。現行藥物已有對抗超級細菌的藥物,治癒率是70~80%,但仍須取決於患者本身的狀況。
感染超級細菌的患者,通常長期曝露在廣效抗生素的環境下,體內的正常菌落多被後線抗生素消滅,才會讓超級細菌有機會進入體內。
目前盛行率最高的超級細菌基因名為KPC,散播速度較快。而另一種超級細菌基因NDM-1雖然不常見,但卻較難治癒。整體而言,KPC的影響還是相對大。
以台灣為例,每年全國KPC案例就超過20支,NDM-1至今僅有個位數案例。王振泰認為,要有效事先預防超級細菌感染,在投放後線抗生素時就須謹慎,而事發後的感染管制措施也是關鍵。未來的5至10年內,仍會以這兩個方向為防範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