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分的華山文創園區,這天突然湧入80多家媒體,他們的目標不是什麼演藝明星或政壇大咖,而是來自漫畫中的「草帽一行人」。草帽一行人,指的從1997年連載至今的日本暢銷漫畫《航海王》(ONE PIECE),問世17年來共發行73集單行本,光日本境內就累積銷售超過3億本,銷售數字與粉絲人數都創下日本出版史的最高紀錄。
這次來台,由《週刊少年Jump》編集長瓶子吉久,帶領五大合作廠商一起召開記者會,宣傳即將於7月在台開幕的ONE PIECE特展。
台灣人瘋迷 展覽盼創紀錄
這個展源起於2012年紀念航海王連載15週年,分別於東京、大阪兩地推出,創下81萬參觀人次。集英社娛樂文化行銷事業部執行董事廣野真一透露,當時在東京森大廈藝廊的展覽,締造該展場有史以來最多人潮。這次隔兩年再度辦展,不但跨出日本,且第一站便選定台灣。
瓶子吉久解釋,這是因為台灣讀者對日本漫畫接受度很高,「而且很多訊息都是同步的!」二年前在日本特展時,官網出現許多台灣粉絲發問,且合作廠商「東映動畫」推出的周邊商品,在台銷售成績非常亮眼。因此決定以台灣作為航海王走出日本的第一站。
負責台灣策展事宜的時藝多媒體公司總經理林宜標觀察,近年全台社會氛圍低迷,影響不少藝術展覽票房,只有兼具高忠誠度與娛樂性的動漫展一枝獨秀。業者估計,諸如哆啦A夢(約70萬人次)、LINE(30萬)、蠟筆小新(20萬)等動漫展之前都寫下好成績,《航海王》挾著超高人氣、且展期長達84天,極可能刷新紀錄。
《航海王》有多受歡迎?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裁特助劉善群舉例,去年11月20日的《中國時報》,首度揭露《航海王》將來台辦展,在報上刊登全版廣告,當天報紙不但全被搶購一空,還有不少外國粉絲致電要求購買、列入收藏。
不僅如此,去年國慶大典上,總統馬英九及立法院長王金平不約而同戴上被封為「魯夫帽」的黃色草帽,被網友們直呼魯夫上身,成為熱門轉寄照片。
具正向能量 17年歷久不衰
催生人氣漫畫《航海王》的關鍵平台,是1968年問世、由集英社發行的《週刊少年Jump》,主打動作、冒險、運動、友情等男性漫畫,近半世紀來造就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像是無敵鐵金剛、足球小將翼、七龍珠、城市獵人、灌籃高手、幽遊白書、忍空、獵人、火影忍者、美食獵人等。
閱歷無數的編集長瓶子吉久分析,《航海王》能歷經17年而人氣不衰,主要來自內容所傳遞的正向能量,比起一般打打殺殺的格鬥系漫畫,更多了樂趣與輕鬆感。「每次主角魯夫一出場,我都覺得很興奮,」瓶子吉久最喜歡魯夫那充滿元氣、還帶點傻氣的個性,「一部作品要能成功,主角一定要有魅力!」
此外,《航海王》豐富的人物與角色,更老少通吃,像是可愛的糜鹿喬巴、酷酷的刀客索隆、婀挪多姿的娜美,都各自擁有龐大支持群。如曾任《航海王》第五代責任編輯、後晉升編輯部主任的大西恒平,名片上便印有他最喜愛的劇中人物妮可羅賓。
他透露,《航海王》已連載17年,但劇情才走到一半多一點,可望媲美日本史上最長青漫畫《烏龍派出所》(1976年連載至今)。「應該會出到150集吧!」他笑說。
人才+發行平台+周邊商品
從《航海王》誕生過程,足以窺看日本漫畫業的成功祕訣。首先,是源源不絕的人才庫,像《航海王》作者尾田榮一郎,就從漫畫家助手做起,一路磨練、熟悉業界生態,而每位出版社編輯手上,也都有好幾位重點培養的新秀,隨時可接棒連載。每年固定發行的特刊或試刊號,就是測試新秀的時機。
其次,是擁有強勢發行平台,推出《航海王》的《週刊少年Jump》,地位便高居日本三大少年漫畫之首(其餘兩本為《週刊少年Sunday》和《週刊少年Magazine》),曾於1993年每期發行量突破600萬冊。
最後,則是強大的行銷團隊與周邊推動單位,幫助日本漫畫脫離平面出版的形式,被廣泛製作成動畫、遊戲、電影、公仔、服飾、道具等周邊商品。以航海王為例,便在35個國家發行單行本,在40個國家播放動畫,培養出全世界最多的粉絲群。
周邊商機的點子不只來自漫畫社,如東映動畫等授權單位也會不斷提出合作案。隨便上網搜尋,即可發現不少主打《航海王》的遊樂園、主題餐廳、集點商品、甚至漫畫迷朝聖之旅,都是由外圍合作單位主動丟出來的創意。
大西恒平估計,《航海王》每年在日本就有將近1000億日圓的周邊商機,跟授權單位(東映動畫)有合作關係的公司,就超過100家!集英社內容事業部係長大村有表示,這次特展也是《航海王》從2D跨入3D的嘗試。把漫畫中的人物、場景、劇情,變成立體的情境,創造出更多的互動與真實感。
而為了增添台灣味,來台特展也比日本多出新內容,劇中人物不但穿著花襯衫,手上還拿著烤小卷、小籠包、芒果冰等,充分表示作者對於台灣美食的喜好。當台灣亟欲培植文創產業之際,勢必得從史上最暢銷、也最具人氣的航海王身上,多討教幾招才是。
集英社編集長瓶子吉久 談漫畫編輯
編輯不能是漫畫家粉絲,才能為作品加分
此番來台宣傳的集英社編集長瓶子吉久,當天穿著簡單雅緻的白色襯衫與深色西裝外套,搭配白框眼鏡與長瀏海,十足的文藝青年風格。瓶子吉久從小就是漫畫迷,「漫畫之神」手冢治虫執筆、探討生死觀念的《火鳥》,跟走搞笑路線的《天才妙老爹》是他兒時最愛。「小時候看了這兩部作品,就覺得漫畫可以表現任何事情!」他回想。
入行23年的他,至今一半人生都奉獻給漫畫,從最基層責任編輯,曾協助造就《遊戲王》《忍空》《黑貓》等人氣作品,三年前開始擔任《週刊少年Jump》編集長,在漫畫界稱得上舉足輕重,甚至本人也被畫進無厘頭搞笑的《幕張》跟探討漫畫界生態的《爆漫王》書中。
數位化是危機 更是商機
對於有志投身漫畫領域的年輕人,瓶子吉久建議,「如果要當編輯,必須有很廣泛的興趣,才能跟各式各樣的漫畫家交流,獲得信任,」以《航海王》為例,不管是見面或打電話,責任編輯每週至少得跟作者討論兩次,「雙方在一起的時間,或許比跟家人或交往對象還多。」他舉例,有次編輯部主任大西恒平跟尾田老師打電話討論劇情,就足足講了12個小時。
他覺得最重要的是,「編輯不能是漫畫家的粉絲,」反而該按照市場反應給予理性建議,扮演市場與作者之間的媒介,才能替作品加分。像他負責《遊戲王》時,書中內容有許多遊戲戰鬥跟卡片道具,有次發行特刊附贈了兩頁遊戲卡,不但供不應求,還有許多讀者詢問。他便建議增加卡片遊戲的比重,讓遊戲卡變成暢銷商品。
入行多年來,瓶子吉久一路見證漫畫業的興衰起伏,如今更面臨數位化的競爭。但他表示,雖然網路擴大盜版危機,卻也帶來龐大海外市場,「如果20年前有人跟我講,我負責的作品可以紅到日本以外,讓我有天能因此接受採訪,我根本無法想像!」他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