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台灣第一次的農業博覽會,還獲得交通部全國觀光整合行銷大獎,打響了雲林「農業首都」的稱譽。幕後推手即是連做兩任、今年底即將「畢業」的縣長蘇治芬。「我打60分!」儘管人潮比預期多出近一倍,但對於籌備多年的農業盛典,蘇治芬只謙虛給了及格分。
開辦農民大學 農友漸趨年輕化
為了保住農業的根,她持續一場緩慢革命。九年來,愈來愈多子弟兵回到雲林接過長輩手中的鋤頭,用創意鑿開「潮農世代」。「我們希望農家第二代能回來務農,第三代可以快樂地在農地長大!」推行「農民三代同堂」的蘇治芬說,五年前開辦「農民大學」以來,發現參加農友的平均年齡每年降一歲,現在只有44歲。
不只年紀變輕,新一代農夫收入也增加。「縣長,妳不要再叫我們『百萬農民』,應改叫『七位數農民』啦!」有農民驕傲地說。雲林縣對溫網室的補助,2008年至今已投入約10億元、面積近400公頃,能降低病蟲害與天災損失,減少農藥施用。
另一個與農業攸關的施政是「治水」。她說,台西鄉溪頂一帶逢雨必淹,新聞SNG車一定到場連線。痛心的蘇治芬首先把水利課提升至水利處位階,八年投入逾12億元,再加上「水門彩虹管理法」,每年以不同顏色粉刷水門,維修情況一目瞭然。這番努力讓淹水區平安通過數個風災考驗。
年底卸任,蘇治芬最想放大假,當背包客走讀台灣,一邊遊歷一邊思索,「未來10年,能為台灣再做好一件事,就值得了!」
施政亮點
①領先全台舉辦「農業博覽會」,締造92萬人次、24億元產值。
②至少165家廠商到雲林設廠,總計投資超過200億元,創造1萬個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