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雖不討好 重要的事仍要做

基隆市長 張通榮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4-05-29

瀏覽數 12,550+

雖不討好 重要的事仍要做
 

本文出自 2014 / 6月號雜誌 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

「我都是從最難、最不討好,但卻是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從里長幹起,現在遭遇40年從政生涯最大危機的張通榮,指的是汙水下水道工程、人行道改善等,容易因不便而引發民怨,但雖然「看不見」,卻是維持市民生活品質的基礎建設。

改善汙水下水道 老人享健康照護

施政滿意度常在各種媒體評比中殿後,就連張通榮也曾一度痛心稱自己「混蛋市長」,但翻開七年執政成績單,仍有感到驕傲的時候。最滿意的一項就是推動「基隆市汙水下水道建設」。計畫分五期,目標在民國120年完成,預計51萬人受惠,共可處理15.6萬噸生活汙水,總工程經費約154億元。「汙水下水道一旦展開,未來的市長不必再面對『做或不做』的難題,只要掌握好施工進度就好,」他說。

張通榮另一張成績單,則是市民健康的多元照護與篩檢服務。與醫療院所合作,以到院或到點服務辦理社區篩檢;2013年又試辦獨居長者到宅篩檢服務,總計受惠人次超過15萬。此外,由於基隆市人口步入老齡化,張通榮也在2013年開辦「基隆市整合性長者健康照護篩檢計畫」,準備花五年以整合性篩檢量表替60歲以上人口的健康需求建檔,為基隆邁向「高齡友善健康城市」準備。

儘管財政困窘,基隆市府也通過各項開源節流,甚至有歲計賸餘。例如100年度賸餘超過12億元,101年度歲計賸餘約14億元。

即將卸任,這位許多市民眼中的「彌勒佛」,希望市民不只記得他的笑容,還能看到他曾為基隆做的努力。

施政亮點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①完成「基隆市汙水下水道建設」的規畫,將在民國120年完成。

②市民健康的多元照護與篩檢服務,以到院、到點或到宅服務辦理健康篩檢,受惠人次逾15萬。

你可能也喜歡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數位專題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在,縣市無不積極爭取青年移居。被視為勞動力的18-44歲青壯年人口,成為22縣市積極祭出政策守住的族群,青年人口變化,更可窺探各地的發展潛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