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從最難、最不討好,但卻是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從里長幹起,現在遭遇40年從政生涯最大危機的張通榮,指的是汙水下水道工程、人行道改善等,容易因不便而引發民怨,但雖然「看不見」,卻是維持市民生活品質的基礎建設。
改善汙水下水道 老人享健康照護
施政滿意度常在各種媒體評比中殿後,就連張通榮也曾一度痛心稱自己「混蛋市長」,但翻開七年執政成績單,仍有感到驕傲的時候。最滿意的一項就是推動「基隆市汙水下水道建設」。計畫分五期,目標在民國120年完成,預計51萬人受惠,共可處理15.6萬噸生活汙水,總工程經費約154億元。「汙水下水道一旦展開,未來的市長不必再面對『做或不做』的難題,只要掌握好施工進度就好,」他說。
張通榮另一張成績單,則是市民健康的多元照護與篩檢服務。與醫療院所合作,以到院或到點服務辦理社區篩檢;2013年又試辦獨居長者到宅篩檢服務,總計受惠人次超過15萬。此外,由於基隆市人口步入老齡化,張通榮也在2013年開辦「基隆市整合性長者健康照護篩檢計畫」,準備花五年以整合性篩檢量表替60歲以上人口的健康需求建檔,為基隆邁向「高齡友善健康城市」準備。
儘管財政困窘,基隆市府也通過各項開源節流,甚至有歲計賸餘。例如100年度賸餘超過12億元,101年度歲計賸餘約14億元。
即將卸任,這位許多市民眼中的「彌勒佛」,希望市民不只記得他的笑容,還能看到他曾為基隆做的努力。
施政亮點
①完成「基隆市汙水下水道建設」的規畫,將在民國120年完成。
②市民健康的多元照護與篩檢服務,以到院、到點或到宅服務辦理健康篩檢,受惠人次逾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