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號《遠見雜誌》製作了「加薪,老闆沒說的祕密」封面故事,指出為什麼企業明明有獲利,卻不加薪,引來讀者熱烈討論。
《遠見》同時也針對上市櫃公司進行薪資福利調查,結果有46.8%的企業去年有加薪,且發現加薪頻率愈高,獲利情況相對好,顯示「老闆大方,獲利跟著來,股東滿意,員工也幸福」。
帶動加薪風潮 盼刺激投資
4月10日,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不少立委都問到薪資的議題,其中費鴻泰更質疑,「企業賺錢,為何不替員工加薪?」
曾銘宗坦承,去年上市櫃公司賺了1.8兆元,較前年成長47%,但只有部分企業加薪,並沒有全面調薪。因此他已責成證交所在今年8月推出「高薪100指數」(暫訂名稱),挑選100家獲利佳、公司治理好、獲利適度回饋給員工的上市公司做為成分股,引導外資、法人長期投資,藉此帶動加薪潮。這項作法也堪稱全球首創。其實,金管會此舉正適時呼應了《遠見》的加薪封面報導。
何謂高薪100指數?顧名思義就是對員工大方的100家企業。目前證交所正在研擬細節,大方向是看過去一年該企業的員工平均薪資,以及過去5至10年的加薪幅度,並搭配股票流動性、獲利能力與部分公司治理項目等參考指標。例如過去幾年未發生勞資糾紛、裁員等情事,再編纂成指數。
預計能夠入列高薪指數100的公司,不僅代表公司形象良好、有獲利且照顧員工。「希望高薪指數能起帶動效果,業界能加薪留人才,也鼓勵投資人投資這些公司,」曾銘宗說明。
其實,馬英九總統就任後,相當重視企業社會責任(CSR)。5年前,證交所著手編纂CSR相關指數,目前已有「台灣就業99指數」「台灣企業經營101指數」,高薪100指數也會是CSR相關指數之一。
2010年,證交所配合提高就業率的政策,與銳聯資產管理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LLC)合編台灣就業99指數,於當年12月30日發布。該指數也是全球首創,從上市公司中篩選出在台灣母公司僱用員工數最多的99家上市公司成分股,以「員工數」多寡作為篩選及權重標的。
2012年,為鼓勵上市公司重視企業經營績效及資訊揭露,證交所再與銳聯合編台灣企業經營101指數,於9月11日發布。先刪除不符合四項經營指標的公司後,再以四項基本面篩選出101支成分股並決定權重。
目前,台灣就業99指數已受到部分投資人青睞。一位投資人說,投資這些個股不僅有機會賺錢,還能鼓勵企業多聘僱員工,投資之餘,還能對社會有貢獻。
證交所也指出,包含郵儲、退撫、勞退、勞保的四大基金投資時,也會採用台灣就業99指數,去年就業99指數的報酬率還勝過大盤七個百分點,也是政府鼓勵CSR的另一種方式。
列入重大類股 產業適度分布
將來,重大類股都會列入高薪100指數中,每年重編一次,產業也會適度分布,包括半導體、電子產業、金融業、觀光百貨等。金管會更希望後續能發展出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鼓勵個人、外資或法人來投資。只是金管會立意雖好,投資人或投信公司又如何看待?
第一個疑問是,高薪100和先前的台灣50、就業99、企業經營101有何不同?且投信已發行不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高薪100是否與現有商品差異性小,沒有發展成新商品的誘因?
國內發行最多ETF的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這些都是概念類似的指數型商品,彼此會有排擠效應。如果當中成分雷同,連動性又高,發行高薪100的ETF對投資人意義就不大,且新商品都要經過市場測試,未必能馬上吸引資金進場。
儘管業界對高薪100指數能發揮多少效果仍有疑慮。不過曾銘宗強調,過去政府呼籲企業加薪,效果很有限,才決定建立機制,定期公布對員工加薪的公司,以帶動產業加薪的效應。
今年5月起,金管會將在全國巡迴舉辦八場座談會,呼籲企業加薪,最終希望全體上市櫃公司都能加入加薪行列,增加民眾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