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王國府二代薪傳

何亞威
user

何亞威

1990-10-15

瀏覽數 11,650+

王國府二代薪傳
 

本文出自 1990 / 11月號雜誌 王永慶縱橫金三角

今年夏天,台塑集團總經理王永在赴美洽公,罕見的是王氏家族的兩位長子--王永慶的長子王文洋、王永在的長子王文淵也同行。當時台塑內部就猜測回國後會發布新的人事命令。後來雖未實現,但是由於台塑六輕、美國七輕、大陸海滄案陸續推展,第二代逐漸出線,敏感的台塑人開始嗅出異樣;「國王」真的準備交棒了嗎?

交棒的現況是,不但第一代間展開權術的搭配,第二代也隨著企業據點的擴張展開新局。

兄弟各有天地

台塑的資深幹部分析,董事長王永慶擅長企業擴張,總經理王永在則擅長工廠管理、成本控制;個性一個急進、一個圓熟,多年來兄弟一直配合得宜,各有各的天地。

但是自年初海滄案在國內大起波瀾,加上王永慶已經半年多沒有踏上台灣的土地,實際需要也好,策略運用也好,台塑集團正逐漸形成「國際的王永慶,台灣的王永在」的局面。

為避免和政府間的尷尬進一步加深,台塑對外一律宣稱「海滄的事只有董事長一個人可以發言」。親弟弟王永在被試探性地問到海滄時,也是以「海滄,我是Not touch」一語帶過,言談間還做出搖頭擺手的肢體語言,顯示王氏兄弟在此事上畫分地涇渭分明。

王永慶滯留美國期間,台塑營運一如往昔,到八月底止都按月達到營業目標,多少有穩定軍心的作用。王永在最近重新召開台塑著名的「午餐會」(以往多由王永慶主持),檢討如何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不少台塑人都有「董事長抓原則,威嚴今人生畏,問問題時心中早有標準答案;總經理懂細節,容易溝通」的比較觀感。

王永在多年培養的政商關係,在媒體展現的親和力,今年起也常適時為六輕、海滄事件後的政商關係塗抹上潤滑劑,影響力日高。

王國開始分封

第二代也展開接班的布局,已離職的台塑高級主管形容,台塑王國開始「分封」,將由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兼所有人率領一群專業經理人的時代,走進由多位繼承人分封割據的時代。由於第一代從來沒有公開發表過交班的談話,第二代中較年幼的還在陸續完成教育或新近加入企業,更由於王永慶仍緊握決策權,因此只要國王在位一天,「分封」局面隨時可能有新發展。

無論如何,台塑王國的新版圖正在台灣、美國和大陸之間,逐漸勾勒出輪廓。

最近的跡象顯示,已在南亞較勁多年的王文洋、王文淵仍將以台灣為發展重點,投資額六百億元的六輕案,是兩人獨當一面、負責重大工程的開始。王永慶在美國的女兒王瑞華,除了負責台塑美國公司一年近七億美元的營業額外,台塑七輕完工後營業額將再增加兩倍,可說是肩負重任。

王瑞華的妹妹王瑞瑜是王永慶多次進出大陸唯一隨行的子女,也被視為未來負責投資總額七十億美元海滄案的重要人選,但因為王瑞瑜原來是長庚醫院基金會秘書長,不久前才調任總管理處總經理室高專,在石化業上資歷較淺,加上外傳王瑞華的夫婿楊定一將出任海滄的董事長,未來海滄投資計畫由兩姊妹聯手的可能性較大。

至於王永慶另一個女兒王雪齡和夫婿簡明仁則在電腦業開拓出自己的天空,六家關係企業營業額也超過二十億元,王雪齡的妹妹王雪紅、妹婿區永禧也是大眾電腦的經營班底。

台塑集團中,南亞因為同時是台塑主要產品PVC、台化布料的大客戶,用來做膠布、塑膠管、膠皮,營業額幾乎是台化、台塑的總和,可說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王永在是台塑集團總經理,但王永慶本人到現在還是南亞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南亞「戰略」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見。因此第二代呼聲最高的王文洋、王文淵多年來始終以南亞為角逐的主戰場。稍早曾傳言王文洋、王文淵分掌南亞、台化,但迄今二人仍在南亞較勁。

王不見王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目前王文洋、王文淵各自負責南亞一個事業部,王文淵主掌的塑三部業績超過王文洋的塑四部(月營業額分別為七億、六億),但是塑四部有三個新廠將在年底加入營運,預料明年起「二王」的競爭會更為激烈。「需要一起開會時,總是坐的遠遠的,」南亞員工形容他們的關係好比「王不見王」。

在六輕計畫中,王文淵負責兩個專案組,王文洋手下的專案組則多達九個,與台塑升級攸關的工程塑膠部門都包括在內。台塑集團專為投資案做環境影響評估的環工中心也權宜地畫在王文洋麾下,顯示王文洋備受重視,聲勢竄升。

「大阿哥」和「明日星」

此外,王文洋常代表或隨著王永慶接待外賓,建立對外關係,還被推為歐洲基金會的發起人。他本人對政治事務也興趣濃厚,四年前就開始為兩岸經貿關係構思,並派左右手實地考察。去年六月,王文洋還應邀在美國傳統基金會,即共和黨的思想庫(think tank),就如何建立中介組織處理兩岸歧異發表演說,美國副總統奎爾也在座。

在父執輩眼中,三十六年次的王文淵是第二代男性中年紀最大的,做事一板一眼,私生活嚴謹,但是據台塑內部人觀察,王文淵個性霸道,和王永慶比較相像,這種個性也是全台塑有名。

南亞中級幹部說,王文淵的塑三部原料來自台塑的PVC粉,有時候雙方交易不順,王文淵就嚷著:「乾脆自己蓋一座PVC廠,不要向台塑拿!」王文淵也因此得到「大阿哥」的外號,他並不以為忤,曾以玩笑口吻說:「他們叫我大阿哥耶!」

和兩位兄長比較,回國較晚的王永在次子王文潮知名度不高,卻被看好為「明日之星」,連「老中油」都有耳聞。台塑高級主管則稱讚他個性活潑,業務能力強,比綽號「大阿哥」的王文淵容易相處,難得的是同時得到父親和伯父的賞識,將來可能扮演要角,六輕計畫中他負責五個專案組。

在美國的王瑞華被台塑協理李志村形容為「冷靜、精明,最像王永慶,而且細心、肯學習」,預料如果王永慶決定以台塑美國公司名義到大陸投資,她肩上的擔子會愈來愈重。夫婿楊定一在美國洛克斐勒醫學中心專事癌症研究。李志村說,王永慶還沒見過他,就先從美國的華文報上得知他的表現,當時印象就十分深刻,婚後楊定一一直鼓勵王瑞華發展事業,讓王永慶對這樁婚事滿意非常。

王瑞華、王瑞瑜姐妹漸漸出線,也顯示王永慶三房李寶珠將影響台塑未來的動見觀瞻,地位舉足輕重。如果和台灣的王文洋合縱起來,可望成為台塑集團的決策中心。

尋找「共主」

但是由於集團內各企業相互投資,產品線又互為供需方,宛如錯綜交織的臍帶網,可以防止「分封」淪為「割據」或分裂。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一位獲多家財團重用的企管專家就擔心,正式交棒後任何不合都可能埋下爆炸的引線,因此如何找到「共主」將是關鍵,否則一旦分裂,就像把一打筷子分成十二雙,影響力會大為削弱。

企管專家也指出,「分封」後專業經理人不可避免地必須向自己的老闆「輸誠」,也必須時常留意企業內的政治氣氛,會造成專業經理人專業之外的困擾,換句話說,政治敏感度已成為企業內「生存的必需品」,南亞一位中級幹部如是說。

第二代對自己的期望也有待正式交棒後才能進一步發揮,例如王文洋最在意的是電子化學、工程塑膠能不能更上層樓,對傳統的塑膠項目興趣較低。

新一代也想在制度之外多增加一些人性層面,例如較外圍的關係企業坦承根本「不習慣」台塑大樓的氣氛,南亞的新一代最近連續舉辦禪學講座,曾請政大教授鄭石岩開講,希望增加管理和生活上的人性空間,大眾電腦常常刻意避免落入和台塑有關連的刻板印象,以求得與同行公平競爭的空間。

富不過三代

王永慶常用「富不過三代」警惕企業必須有綿延永續的生命力才能長存。台塑第一代由冒險刻苦起家,把企業從小拉拔到大,傳承的號角聲愈響愈近,如何面對「富不過三代」的警語,是本質仍為家族企業的台塑第一代和第二代共同的考驗。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