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後,五年之變
當我怵目驚心看到了報紙整幅的廣告:「移民」是你這一代及下一代最重要的抉擇?不禁暗自驚問:台灣已不適合生活與生存了嗎?
九月號遠見的專輯:五年之變。這五年環境變了很多,比清末至民初變得還多,一些禁忌都打破了,但人愈來愈無法快樂的主活。一些大人物也有所變,有所不變,令人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感。但是五年之後,台灣會變得怎樣,這些「大人物」能不能談出自已的高瞻遠矚?
希望貴刊能採訪到決策者,問問他們五年之後,要帶領台灣走向何處?而非報導「大人物」的起起伏伏。看戲雖是熱鬧,但下一齣戲要演什麼,才是我們所關心的。
我真不希望永遠以「過渡轉型期」來掩飾真象。我們小民瞎眼是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大人物」不要視而不見,告訴我們五年之後,五年之變。
三重 方鴻明
真理愈辯愈明
解嚴以來,的確「政治」與「性」頓時豁然開朗,與「性」話題有關的「婚姻、婚姻」、「甄妮會客室」等電視節目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
不過,今人納悶的是這兩個節目將在本月內相繼叫停,原因為「收視率」不佳,毋寧是功利主義商業掛帥。
事實上,本來屬於禁忌的玩藝兒,到如今。得以堂而皇之搬上檯面,道出了人們心底的種種疑竇,實為心理健康踏出堅實的一步!如果再度受到壓抑的話,勢必轉進地下,這樣的下場想必是大夥兒所不願見。
對於禁忌的話題,吾人期期以為應該公開探討,將諸般心結全盤托出,「真理」總是愈辯愈明的!
台中 張璞貞
政治、藝術、親情
本期遠見大陸劇作家吳祖光所寫的小文「熊貓與我都不能來台」,看完令人又氣又心酸。相同的例子是近日國學大師錢穆逝世,報載其女兒及侄兒也因「具有共產黨員身分」不獲批准來台奔喪。
本屆亞運會,台灣派出上百位選手,其中不乏具有國民黨身分者,並未因此被拒;所謂「政治不干涉體育」似乎已做到大部分,為何「政治不干涉藝術」、「政治不牽涉親情」卻如此困難呢?
台北 劉任申
希望「遠見」有遠見
近大半年來,媒體上觸目所見不是政爭、經濟不景氣、就是死傷累累的天災人禍,叫我們這些升斗小民心情十分沈重,若不是對這片立地仍有眷意,有時真想一走了之,眼不見為淨。
目前「遠見」是我經常看的唯一的一本雜誌,因為在其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積極、鼓舞的報導,希望「遠見」加強這種報導,讓我們小老百姓在大環境低迷之中,仍能保持信心,度過難關。
台中 莊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