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耀,生於大陸,長在香港,在台灣接受大學教育,成功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在台南落地生根,民國六十年創辦路明電子,現在是國內最大的電腦不斷電系統(俗稱UPS)生產廠家。產品以外銷為主,目前在英、美、日、澳、台、港都有自己的行銷網路,近兩年並開始行銷自創品牌。
路明廠房外觀毫不起眼,最引人注意的是每天國旗必定升起,驅車前往仁德廠,只要下了高速公路明德出口,右轉直行,找到國旗,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路明。
「升國旗是中美斷交之後開始的,」黃廣耀說,儘管許多事情的邊界愈來愈模糊,但是黃廣耀看家、國,卻始終黑白分明。去年選舉時,好心的朋友曾勸他小心點(因為鄰近的關廟鄉是民進黨的大本營之一),黃廣耀不以為意,他說:「總該有些事情是黑白分明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在灰色地帶,」因而升旗如一。
一把火成就路明
其實黃廣耀不是國民黨員,但是特殊身世、個人體驗,使他有深刻的國家觀念,執著於此,整個路明的發展都是他土地之情的延伸。
民國六十年,釣魚台事件發生,美國表示要把釣魚台「交還」給日本,國內輿情激憤,可說是刺激黃廣耀創辦路明的第一把火。黃廣耀的大學老師孫育義回憶,當時黃廣耀組織同學在校內遊行抗議,成大的總教官後來因此被撤換,在孫育義眼中,黃廣耀愛國、熱心、口才好、組織能力強,他最津津樂道的是這位門生當選電機學會總幹事,是僑生中第一位擔任學會總幹事的。
受到釣魚台事件的刺激,黃廣耀稍後接受孫育義建議,決定留在台灣作一點事,希望在本行內「證明知識分子也能為這片土地貢獻所學所知」,路明電子就這樣誕生了。
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美國宣布第二年要和中共建交,台灣一時引發移民潮,房地產大跌,路明就此高掛國旗至今。
深刻的家國之痛其實可以回溯到黃廣耀的幼年時代,黃廣耀於民國三十八年出生,父親隻身前往香港,因此他一直到七歲被接到香港時才第一次見到父親;在香港讀的雖是貴族學校,但是英國人、葡萄牙人上午上課,下午才輪得到中國學生,黃廣耀覺得老師偏袒外國學生;長大念近代史更讓他心裡不平,進而到台灣尋找平衡。
抱持危機意識
家國之痛衍生為事業經營上強烈的危機意識,強烈到路明成立十八年來沒有分過紅,所有盈餘全部用來繼續投資,也因此路明一向不惜血本,草創期起就認定只買最好的測試儀器(才能做出最好的產品);一年投資近八%營業額專供研究發展,連大企業也要汗顏;研究人力占全公司員工的五分之一;擁有的廠房土地超過一萬坪,日後擴張綽綽有餘,而黃廣耀本人平時以車齡四、五年的國產標緻車代步,工廠停車棚停放的賓士、富豪轎車是接送外賓專用的。
黃廣耀最喜歡拿以色列和台灣比,認為台灣處境之苦只有以色列可比,但是「以色列有美國無條件支持,我們除了自己還有什麼?」他接著話鋒一轉說:「尊嚴是別人給的,」面方嘴闊的臉顯得非常嚴肅。
要贏得尊嚴得一點一滴的來,所以靠著研究發展,路明從一件一塊美元的汽車儀表板升級到一件近萬美元的不斷電系統;設計產品時的理念是「客戶花十塊錢買的東西絕對不讓它只值九塊九角」;為了確保產品出門後的品質、不但品管部門必須獨立,而且每件產品都有自己的「出生證明」(出廠前狀況的詳細體檢表);目前產品使用一年後的不良率是千分之五,計畫兩年內降到萬分之五。
黃廣耀認為標榜台灣工業成就是件「很危險」的事,因為會因此喪失危機感,沒有危機感,就不會阻止危機發生。路明作研究發展,他最大期望的就是要建立好的環境留下人才,把基礎弄好,以後的人可以省些力氣。
台灣員工品質第一
黃廣耀也說,什麼事都可以謙虛,唯一不能謙虛的是台灣員工的品質世界第一。去年八月,一把火讓路明損失兩億多元,當天是星期天,廠內還有數十名員工加班,大家忙著救火,一邊救一邊忍不住掉淚,「只有一個人沒有流眼淚,就是我。」黃廣耀回憶當時情景,心裡想的只有「這公司不能垮下去!」
提起這場火,有趣的是和路明有往來的客戶說起來都眉飛色舞,因為大火後路明擴張的腳步反而加快,原來大火後路明員工代表主動要求連續兩個月不支薪,並且原先一班制的變成三班,「簡直像抗戰一樣,」黃廣耀說,結果去年仍然成長二二%,在生產線受損的狀況下,今年上半年還成長二五%,預計全年成長將超過百分之百。
員工的表現讓老闆「慚愧」,黃廣耀說他「欠員工的太多工,有這麼好的員工,有什麼理由出走?」這場火加深了他的危機意識,黃廣耀形容這場火「像生了一場病,才體會健康的重要」,於是路明擴張的步伐加快,彈性更大。昔日同窗、原任成大電機系教授被他「徵召」,資深的外商公司廠長也加入陣容,而為了使體質更健全,路明還在八月完成增資,統一、南紡、環隆和普訊創業投資公司成為新股東,由於各有所長,黃廣耀寄望這樣的結合能把台灣零星的專長整合起來,彼此支援。
當許多企業走向東南亞、走向大陸時,路明的腳步顯得有些不合節拍,但是黃廣耀說,路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好像學打拳,要先蹲好馬步,根基扎穩了,才能走遠路。而路,會愈走愈光明,就像路明的名字一樣。
路明的原文是拉丁文LUMEN,意思是「光」,向著光走,自然愈走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