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Google剛宣布推出Android平台,當年第3季營收是42.3億美元。到了2012年的第3季,營收數據倍增到141億美元。短短5年間,單季營收成長幅度高達3倍之多。如此飛躍的業績成長速度,是因為他們大力擁抱「行動優先」的策略奏效。「現在Google推出新產品時,最先被要求的就是,『小螢幕』策略在哪裡?Mobile First,」負責社群平台業務的Google+全球行銷總監周茂文表示。
Android是讓Google近年爆發成長的最大功臣。根據統計,至2012年11月,使用Android平台的產品,在全球已有5億多個,全球329家電信商、58家OEM廠商,都是合作伙伴,電腦、手機的廠商則有85家,包括台灣的宏達電、華碩,中國大陸的華為、日本Sony等亞洲廠商。
主打免費、開放,最終也能賺大錢
IHS調查機構預測,2013年搭載Android的手機,可望超過10億支,未來3年可挑戰30億支,蘋果的iPhone恐怕再怎麼拚,到2016年都破不了10億支。清楚說明了Google的免費開放策略,有多麼成功。Google堪稱全世界最熟知「免費」能賺大錢的企業。免費換獲利的經營模式,早從Google的「關鍵字」廣告時代就開始。
到了行動時代,它又大方送給所有夢想打造智慧型手機的廠商,一個好用的協作平台,這不但是最為科技業稱許的策略,更是大陸許多互聯網公司自2011年底起打造自有品牌手機,背後參考和仿效的戰略。拓墣產研所副所長楊勝帆指出,大陸互聯網公司做手機,是為了進一步擴大用戶基礎,瞄準網路應用這個大市場,先來圈地。
Google台灣與香港區公關經理許佳齡指出,Android的原始碼完全開放在網上,連下載都不需申請。有意和Google深度合作的科技品牌,則可加入OHA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開放式手持工具聯盟),產品經過公司審核後,給予預載Google旗下的地圖服務、Gmail、Google搜尋等服務授權。所有附加的軟體應用平台都是免費開放,但仍可以導入關鍵字廣告,並和網友互動,這些正是Google順利轉進新興小螢幕族群,且營收藉此大增的原因。
2012年底,Google執行長Larry Page估計,2012年Google靠行動業務得來的營收高達80億美元,包括行動廣告收入、線上商店銷售分成、付費下載的影音內容等。而2011年,Google行動廣告收入才25億美元,2010年則是10億美元。每年都以兩倍、三倍的驚人速度成長。
推出Google+,挑戰臉書社群地位
這幾年,Google旗下服務都因應行動思惟,包裝改善再推出。像是被外界認為要挑戰臉書(Facebook)的「Google+」,到2012年6月,用戶數已突破2.5億。周茂文認為,因為新加的即時上載(Instant Upload)功能,非常符合小螢幕網友愛拍照、社群分享的需求。2011年中上線後,用戶數立刻出現期待已久的成長。
儘管此刻臉書的社群霸主地位難以撼動,但其行動策略做得不夠好,使廣告效益難呈現,一直是公司發展上的罩門。美國BTIG研究公司格林菲德最近就將臉書的股票評級,從「中立」調降為「賣出」,因為臉書的頁面設計不符合手機用戶需求。
網路頻道YouTube,收視率直逼電視台
YouTube,則是另一個深受小螢幕族群愛戴的Google服務。截至2012年12月,全球網友每天透過各種行動裝置上YouTube觀賞影音的次數,高達10億次,約是整體點閱次數的1∕4。花旗銀行分析師馬漢尼(Mark Mahaney)指出,YouTube每年大約幫Google帶進36億美元營收。
YouTube最近便展開合作頻道計畫,招攬五月天、小賈斯汀、PSY等全球演藝明星,加上企業合作伙伴LG,另外由CNN開設專屬頻道,分享廣告營收。根據內部統計,現在前5名的YouTube頻道點閱率,若換算成電視收視率,大可擠進各地有線電視台節目收視的前20名。
科幻風Android部門,行動思惟最核心
2005年,Google併購了魯賓(Andy Rubin)創立的Android開放式行動平台,列為旗下核心部門。2008年10月,全球第1台搭載Android平台的智慧型手機G1,就在台灣的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和創辦人安迪.魯賓合作下誕生。到了2012年,華碩首度和Android團隊打造平板Nexus 7,不但讓華碩首度進軍日本市場,也讓蘋果粉絲不少的日本消費者,使用各類Android平板的比例首度超越iPad,替公司打下成功一役。
從以上這兩個故事不難看出,Android和台灣的科技業,就像是一路互相提攜的革命伙伴。Google總部的Android辦公室裡隨時都有宏達電或摩托羅拉等知名品牌廠商工程師駐點,和研發人員攜手開發下一世代機種,因此內部保密滴水不漏,連當地媒體都極少獲准進入。
實際來到現場目睹,發現Google Android辦公室充滿科幻片風格。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每個角落都可見的各類機器人擺飾。其實,Android創辦人兼部門資深副總裁魯賓,正是機器人的研究先驅。在開發Android平台前,他曾開發多款機器人,先後被加州科技博物館列為收藏。辦公室一角還有魯賓開發的煮咖啡機器人,隨時可幫員工煮杯香濃的Espresso或拿鐵。
而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驕傲地拿著全球第一台Android手機G1的剪報照片,也陳列在會議室走廊的明顯處,說明了Android和宏達電的感情深厚。一名員工透露,魯賓直到現在都和周永明私人感情很好,而且因為魯賓的另一半是日本人,讓他常常趁著和老婆回日本探親之便,順道來台拜訪周永明。像2010年底,宏達電飽受蘋果專利戰衝擊時,魯賓也曾私下來台探望、打氣。
與宏達電情同戰友,多次到訪台灣總部
接受訪問的Android工程副總裁希羅史.洛克海默爾(Hiroshi Lockheimer),是部門內和魯賓唯二位居副總裁的高層。看到台灣記者前來,他立刻微笑地表示,宏達電在桃園龜山舊總部和坐落新店的新大樓,他去過好多次。美日混血、看得懂漢字的他,對台灣的一切都感覺親切。
談起宏達電這個老伙伴,他回憶,2006年當時Android剛成立,還未正式推出硬體,和許多廠商都接觸過,第一次見到Peter(周永明),就覺得宏達電這個團隊很棒,很快開始合作。
由於是第一次合作,宏達電的工程師當時花了好幾個月,天天待在Android辦公室內,和Google員工一起打造出全球第1台搭載此平台的手機G1。雖然說人馬來自兩間公司,但當時就像一個團隊,感情很親密。「這是我們和別家平台(指微軟)不同之處,我們不收錢,還會花很多時間幫忙他們學習,」希羅史說道。
近年蘋果和Android掀起慘烈的專利戰,宏達電受到衝擊甚大,市占率也因此滑落。Android團隊難道不會為這個伙伴擔憂嗎?「我沒有水晶球,沒辦法預測未來。不過,宏達電是一個有能力做出革命性創新的公司。HTC Sense的設計,和它的手機一樣,真的很棒,它值得更多尊敬,」洛克海默爾.希羅史如此回應。
企業文化愛求快,合作伙伴趕進度
至於2012年中開始和Android合作nexus 7平板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曾於nexus 7發表會上坦承,和Google合作的經驗感覺像酷刑,因為要求的速度很快,幾個月就要做出成品、還要品質好,讓他不得不加派人手,日以繼夜才能趕上進度。對此,希羅史強調不是刻意要求華碩,而是Google的企業文化就是愛求快!員工平常工作也是這樣。
當時研究發現,平板電腦是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已有很多同業都推出新產品了,所以決定一定要推出規格高、價格卻低的產品、而且還要用最快的速度,不然就會錯過商機。現在看到華碩的成績單,他覺得非常滿意,尤其這種高規格、低價格的產品,許多人都會質疑品質,可是nexus 7在業界評價幾乎是一面叫好。Android掀起的革命,就是軟體與硬體整合在一起的創新精神。
談到未來,洛克海默爾.希羅史幽默地說,「或許把它裝在微波爐上也不錯啊,希望所有廠商多多發揮想像力,不要只限制在手機和平板上。」全球網路龍頭Google善用Android的開放式平台,加上行動至上的營運思維,至今不僅替公司增加競爭力,更帶動營收飛速成長。說明了誰能掌握「小螢幕」,就有可能稱霸全球科技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