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的國際參與不能等

兩岸觀察

林祖嘉
user

林祖嘉

2013-11-01

瀏覽數 24,050+

台灣的國際參與不能等
 

本文出自 2013 / 11月號雜誌 逆齡幸福學

我們覺得在政黨政治的體制下,兩個主要的政黨之間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而進行一些政治上的爭執,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如果這些爭議純粹是因為了選票考量,或者甚至是因為個人恩怨,那麼這些舉動最後就會被選民所反對,甚至唾棄。

比方說,最近在美國發生的歐巴馬政府與眾議院之間,因為兩黨對一些議題想法不同,使得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一直沒有通過美國聯邦政府的預算。結果不但造成聯邦政府及其下一些部門,因為發不出薪水而停業,例如許多的國家公園等,因而產生許多民怨。

更嚴重的是,聯邦政府沒有預算來支付國債的利息,導致美國國債面臨倒債的危機。最後,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在民意的壓力下,終於讓步,同意暫時通過聯邦政府的預算案。但是,在此同時,共和黨的民意支持度已經是重重的下跌了。

政黨爭議雖存在 但施政腳步不能停

其實,在民主體制中,政黨之間因為政策方向不同,而經常會發生政策上的爭議,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時,執政黨與反對黨就應該努力的去向他們的選民說明,並且爭取支持。尤其是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議題時,更容易引起選民的關注,比方說,現在的核四、服貿協議、年金、證所稅等。

而在一個成熟的民主體制中,在兩次選舉的四年當中,選民自然會對每一個議題都有自己的看法與想法,同時給予兩黨應有的評判,而四年之後下一次的選舉時,自然就會做出最有智慧的抉擇。但是,在兩次選舉之間,雖然不同政黨對於政策的理念與方向會有所不同,而經常會出現政策上的爭議,但是對執政黨而言,它必須去實現當初支持它的民眾所關心的議題,不能讓政務空轉。

這也就是為什麼江院長會說:「台灣不能等。」政治上的爭議固然會因為政黨的爭議而存在,但是不論是哪一個政黨執政,其施政的腳步是能不停下來的。因為不論是哪一個政黨執政,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去照顧民眾的福祉,而不應該以追求自己政黨的最大利益為主要目標,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服貿協議是台灣參與國際的重要一步

依據上述簡單的說明,我們可以把同樣的邏輯用在兩黨對於服貿協議的爭議上面。對於兩岸服貿協議略為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服貿協議是ECFA中重要的一步,因為ECFA只是一個架構協議,一般來說其後續還有幾個協議要完成,包括投資保障協議、服務業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

也就是說,2010年6月兩岸簽署了ECFA之後,現在兩岸再簽署服貿協議,主要目的就是完成兩岸自由貿易協議,對於台灣產品銷往大陸有助益以外,也是台灣參與國際經濟整合的重要一步。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因為台灣是一個標準的小型開放經濟體系,需要全球的市場,因此台灣不但要與大陸洽簽ECFA,同時也要其他的許多國家洽簽FTA。包括現在兩個最重要而且在快速形成中的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議(TPP),及區域性綜合經濟夥伴協議(RCEP)。也就是因為現在東亞及國際之間,雙邊與多邊的經濟協議簽署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台灣也應該要加速參與,所以我們說:「台灣的國際參與不能等!」

現在我們就說明個最近發生的事情,讓大家了解東亞整合的速度有多快:首先,今年5月,中共總理李克強訪問歐盟,雙方宣布將啟動FTA的協商;幾天後,大陸與瑞士簽署了FTA。接著,8月底,大陸與香港在CEPA的第十次後續協議中,補齊了兩岸服貿協議中超過CEPA開放的部分。

第三,9月初,韓國與大陸進行第七輪的FTA協商,兩國達成共識90%的貨品將降為零關稅。此外,預計到2030年所有的商品將完成降稅目標。第四,9月初歐盟公與新加坡的FTA協議文本,這是歐盟與東協國家的第一個FTA,也將是歐盟與東協國家經濟整合的第一步。

各國關稅紛紛調降 台灣還要等多久

除了這些國家間洽簽的FTA以外,還有兩個重要區域經濟協議正在快速的進展當中,其中一個是以大陸和東協十國為首的RCEP,此一協議預計在2015年完成協商;同時,香港預計在2017年加入此一協議。另外一個則是以美國為首的TPP,此一協議目前已有12個國家參與協商;另外,還有包括我國在內的七個國家表示有意願加入。

9月中,台灣美僑商會表示,TPP的12個國家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第一輪的協商,而包含台灣與韓國在內的七個國家則有機會在下一輪的擴大協商中加入。另外,10月初,歐洲議會再度通過建議案,建議歐盟執委會與台灣洽簽FTA。

從上面的訊息中,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國家之間洽簽FTA的速度非常得快,也就是說,未來這些國家之間貿易的關稅將會逐漸的降低,有很多甚至會降為零。不幸的是,兩岸的服貿協議卻還躺在立法院,需要經過多次的公聽會,未來可能還要經過逐條審查。

而且,如果萬一其中任何一條條文被修改,則必須再與對岸重啟協商,完成後需要再拿回來到立法院再重新審議,因此完成審查與生效的時間可以說是遙遙無期。更不必說,未來還有兩岸的貨貿協議與爭端解決機制協議等待協商,而且協商完成之後,要再送到立法院,又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審查程序?

問題是,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呢?我們還需不需要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呢?現在一些國家都在看,看看我們的政府與人民到底有多大的決心想要進行自由化與國際化。如果執政黨的行政部門無法說服同為執政黨掌控的立法部門,那麼未來其他國家是否願意花那麼多的精神再與我們洽簽FTA呢?那麼我們又如何參與快速形成中的國際經貿體系呢?

(作者為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