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本移民小檔案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07-15

瀏覽數 38,600+

日本移民小檔案
 

本文出自 1990 / 8月號雜誌 第050期遠見雜誌

明治元年(西元一八六八年),日本人口增加、農作歉收,經濟發展尚未成型,日本人因而開始到夏威夷及北美大陸尋找新天地,掀開日本移民史的第一頁。

一八八0年,北美的排日情緒隨排華運動影響而高漲,日本移民便逐漸往以巴西為主的南美大陸遷移。在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人一提到移民,便想到南美。

二次大戰至韓戰的十一年間,日本移民幾乎完全中斷。直到一九五二年,為協助亞馬遜河流域的黃麻栽培業,日本人才再度以集體移民的方式西渡南美,此後日本移民的足跡更遍及巴拉圭、玻利維亞及阿根廷,他們將白菜、蘿蔔等農作物引進南美,並協助設立農產品運銷組織「農業合作社」,對中南美的農業發展貢獻良多。

二次大戰後起變化

二次世界大戰是日本移民史的分水嶺,其後不但移民人數銳減,移民的職業也有很大的轉變。更因日本外務省移民部門特別援助的「海外開發青年制度」,戰前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移民,明顯地轉變為擁有一技之長的單身青年移民。

六0年代,由於日本經濟快速成長,移民人數更是大幅下降,一九八九年僅有七十一名。而一九八八年起,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先進國家也超越南美各國,成為日本移民眼中的新世界。

回顧日本一百二十二年的移民史,移民行動與整體經濟環境有密切關係。四次的移民高峰分別出現在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九一八事變等戰後經濟不景氣時期,其中日俄戰後引發的三萬六千人南美移民潮,創下日本移民史上的最高紀錄。

目前總數超過一百七十萬名的日本移民,分布在北美地區的人數最多,共計九十四萬餘名;次為中南美地區,約八十五萬名。而就戰後日本移民的出生地來看,沖繩地區移出的最多,次為東京及福岡。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取材自朝日新聞週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