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有六十萬人,相當這個國家總人口的一0%,排隊領取施捨窮人的「救濟晚餐」。
冬日寒夜裡,大批無家可歸的人,露宿在火車站廣場前的商業大廈騎樓下。
許多年老的退休夫妻,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八千元新台幣。
這一幕幕「貧窮」的悲慘景象,發生的地點並不是什麼落後的開發中國家,而是經常被比喻為「山水甲天下」、「經濟小而強」的人間天堂--瑞士。
瑞士一向號稱「世界首富」,國民所得排名世界第一。它擁有全世界最高的銀行密度、最大的國外存款量,自傲「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百萬富翁」;但是在長久富裕之後,卻突然出現了「貧窮危機」。
嚴重的通貨膨脹從去年開始降臨瑞士,平均物價上漲了一.五五倍;主要原因來自石油價格上漲、美元對瑞士法朗的匯率走高,以及失業率驟升。
連瑞士法朗的超強穩定性也受到考驗,一向引以為傲的低失業率也從0.六%飆升到二%。
國外存款量減少一半
瑞士曾經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自從瑞士銀行的「匿名帳戶」成為犯罪鈔票大量湧入的「洗錢」溫床,被各國爭相指責,政府不得不宣布禁止銀行收受「匿名錢」之後,來自國外的存款量比十五年前減少了一半以上。
「「瑞士銀行」四個字再也不代表信賴與尊貴的黃金字號。」法商百利銀行駐日內瓦分行總經理漢姆波指出。
一家銀行乾脆在金字招牌下面掛起「暫停營業」的告示。
而銀行業的衰退,只是瑞士當前眾多經濟、社會問題的一個表面朕兆。
造成這一連串問題的原因包括:外籍勞工過剩、貧富差距嚴重、政府喪失公權力、環保意識衝突……等,全部成為拖垮「美好瑞士」的累贅大患。
瑞士在八0年代為了提供經濟快速發展下的勞力需求,大批引進外籍勞工,到了去年底,外籍勞工人數已高達一百萬人,占總人口的一六%。在經濟步入穩定成長的階段時,本國人的工作機會即因為大量湧入的外籍勞工,而呈現就業人口過剩、失業率上升的窘境。
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家,瑞士的失業補助金及社會福利保險制度,不但成立得較晚,而且並未硬性規定全面實施,因此許多低薪工作者的生活無法受到保障,而政府對低收入者的照顧又是少之又少,倒是徵稅一視同仁;以致許多低收入者在辛苦工作及規矩付稅了一輩子之後,只享有每個月還不到八千元新台幣的退休金。
政治妥協色彩濃厚
儘管日內瓦一地的昂貴保時捷豪華跑車的數量多過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總數,然而在高級別墅、深幽游泳池及名貴精品街店之間,卻住著一大批只靠薪水過日子的窮人,一個靠微薄失業金過日子的青年男子說:「只有觀光客眼中才有美好瑞士。」
代表瑞士議會主流意見的民主黨總書記科特,在回答記者詢問近來瑞士層出不窮的問題時,仍然一派樂天地表示:「瑞士過去良好的基礎足以應付目前的問題。」但事實上,長久的傳統價值觀已經在瑞士引起了爭論。
為了維持瑞士「中立國」的形象,瑞士政治體系充滿了「仲裁協議」以及「調停和解」的妥協色彩。根據立法奠定的「直接民主」精神,將近十萬瑞士公民可以對全國大小事情投票表達意見,上自選舉總統、下至在某城鎮建造高速公路……,都可由全民投票取得共識。
然而這種僵化的「全民參政」制度,長年累積下來,卻使得政府不具任何公權力,一切事情都需由全民代表的「大多數」決定,形成各派意見互相妥協、相互關說的狀況。
再加上世界性的環保意識抬頭,瑞士也出現了強烈捍衛環保的鬥士;他們反對興建核能電廠、延長高速公路,在長久安寧無事的平靜瑞士,掀起警民對峙的火爆場面。
另一個隱憂是反對武器生產出口及削減國防軍事預算。雖然瑞士軍火出口僅占貿易總額的0.五%,可是一般人卻不贊成政府出售軍火武器,甚至用選票來威脅政府的決定。
瑞士實施的「全民軍」制度:凡二十至五十歲的男人都是國民兵,最近也受到嚴厲的反對。三六.五%瑞士人投票贊成「無軍事瑞士」,而平均年齡二十至二十二歲的投票人更高達七0%以上贊成取消全民皆軍的傳統做法。
長久富裕、安定的瑞士,正在面臨這一連串問題與危機,也替全世界正在享受富裕安定生活的國家,發出「富裕後遺症」的警告。
(取材自法國快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