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試比序 講策略

選填志願 適性入學最重要

何佩珊
user

何佩珊

2013-09-05

瀏覽數 11,400+

免試比序 講策略
 

本文出自教育特刊

免試超額比序,會考成績、志願序影響最鉅

比序項目繁瑣,該如何準備

12年國教明年上路,面對招生名額占75%的免試入學管道,超額比序成為能否擠進明星學校的關鍵。不可避免的是,很多學生的前三志願可能都相同,特別是台灣社會還有許多學校閃耀著明星高中職的光環,一定會出現B校只提供1000個名額,卻有超過1000人,可能5000人、1萬人來申請B校的情形。為解決此困境,勢必要有一套規則讓這些超額申請的學生一分高下,才會出現「超額比序」的產物。

志願序攸關錄取 填寫須謹慎

超額比序項目繁雜,包括適性輔導建議、學生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學生畢(結)業資格、均衡學習、多元學習表現,和國中教育會考表現等8大項。其中多元學習表現項目還可以再細分成獎懲、品德(出缺席、無記過紀錄)、健康體適能、服務學習、幹部、社團、競賽成績、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8小項。整體來看,15個學區採計的比序項目大同小異,但是比序的配分卻有明顯差異。基本上,各區所採用的項目多在4項以上,並以採計6項比序項目的學區數量為最多。

彙整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在6月公布的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可以發現,在所有比序項目中,國中教育會考成績是所有學區都採計的項目,除宜蘭和金門外,各學區會考的分數占比幾乎都達到教育部所規定總分1/3的上限,堪稱是最具影響性的項目。

特別是為避免明星學校出現抽籤的情形,會考在既有的精熟(A)、基礎(B)和待加強(C)三等級外,教育部再增加了A++、A+、B++、B+這4項標示。因此會考被認為是所有比序項目中,鑑別度最高的一項。對想要以免試申請進入第一志願的學生來說,絕不可輕忽會考的成績。

在各種比序項目中,志願序的選擇將是學生較為傷神的部分,15個學區中,有13個學區都採納志願序積分,當中又有8個學區占比在10分以上,只有宜蘭區和金門區完全不採計志願序積分。

現在的志願序已不同於過去熟悉的高中職分數落點,可以推估出志願序的學校。所以新制上路後,首屆學生因無前例可循,如何選填志願序是一大考驗。高雄市民族國中輔導主任吳宏江就認為,相對其他比序項目,老師還能協助學生大致推測到各種積分的落點,唯獨志願序比較難掌握,也不易事先模擬。學生不能再依據過去傳統的學校排序填寫志願,因為志願序將牽涉到得分的多寡,對「錄取與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特別是幾個被視為一級戰區的學區,包括基北區、中投區和高雄區,志願序的積分占比都高達30分,而中投區前6志願每個志願的差距更達3分之多,例如中投區甲生的條件應該可以上C校,卻執意將A校填為第一志願,C校列為第三志願,最後排序卻是落在C校,這樣他就無法得到志願序滿分30分,只能拿到24分,前後相差6分,影響程度相當明顯,因此學生必須謹慎評估自己的能力再填寫志願序。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在多元學習項目爭取加分

均衡學習則是在會考成績之外,另一個全國15學區皆採用的項目。這部分是以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和綜合活動這三大領域的個別平均成績及格與否做為得分條件,由於條件寬鬆,被視為掌握度高的送分題。

整體來看,在所有比序項目中,除會考成績和志願序外,若想要爭取更多「加分」的保險優勢,可能必須從多元學習表現中的幾個項目著手。在多元學習表現這個大項中,獎懲、品德(出缺席、無記過紀錄)、健康體適能、幹部,還有競賽成績,採計的學區數都超過10個。另外,也有部分學區看重服務學習、社團、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

多元學習表現同時也是最受爭議的部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送孩子到才藝班補習,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爭取到擔任幹部的機會。為此,教育部已對幹部做了更明確的規範。一個班級的幹部數量以1人服務3人的比例計算為原則,且最高上限為10人,避免學校為讓學生比序加分而虛設各種幹部職務。並規定幹部的產生方式不得由學生輪流當,或是老師指派,必須採取公正的民主程序選拔。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就學區的給分相對寬鬆,都提供擇優採計比序績分的空間。

掌握總積分後的比序順次

舉例來說,台南區的多元學習表現分數上限為50分,但是採計的獎懲、健康體適能、服務學習、幹部、社團、競賽成績,和高職及進修學校採計證照的分數加總可以達到62分,假設學生在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一分未得,只要在其他項目都把握住,還是有機會拿到50分滿分。

除了台南學區,其他學區如桃連、竹苗、高雄和花蓮學區也都有擇優採計的彈性空間,給予學生較多的選擇機會。不論學區設有多少項比序項目,第一輪總積分比序後,難免會出現同分的情形,特別是競爭較激烈的學區,例如基北、竹苗、中投等,所以各學區的比序項目總積分只是第一道關卡,還必須進入第二輪、第三輪的比序。

例如,當基北區出現總積分同分後,第二順次要比的是多元學習表現的分數,意思就是這個項目分數較高的可以勝出;而彰化區在比序總積分相同的狀況下,第二順次比的是寫作測驗的成績。

另外,各項比序積分比重偏低的學區,如宜蘭、金門,除會考積分占15分外,其餘單項比序分數都低於10分,兩區的比序總積分各為50和46分,如此學生間的差距較不容易被拉開,也提高進入後幾輪比序的可能性。學生最好能掌握總積分相同之後的比序順次。

別追求名校 讓孩子適性發展

為讓各學區的家長與學生清楚知道所在學區的超額比序條件,《遠見》也特別在專刊裡詳列出全國15大學區最新的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的圖表。然而,面對如此繁瑣的比序項目,學生究竟該如何準備呢?彰化縣立大同國中校長施純在直言,比序項目確實讓學生和家長感到苦惱,也引發不少爭議。以競賽項目來說,除了可能對弱勢學生造成不公平外,以彰化區而言,規定縣級以上競賽獲獎才能計分,而許多縣級以上競賽又必須先在校內進行遴選推派,如果孩子就讀的是學生多的大型學校,想取得參賽資格的難度就會比小型學校高。

不過,與其斤斤計較每個比序項目的積分,「不如讓孩子適性發展,進入適合的學校,不一定要擠進明星學校,」施純在建議。而台南市立柳營國中校長周憲章也持同樣看法。他多次強調適性發展的重要性,建議學生和家長拋開過去升學要進行落點分析,由分數決定未來的觀念。以林書豪為例,學業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都要當醫生,打籃球也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