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見過其他大企業集團的總裁辦公室像張躍這樣的。滿桌的文件層層疊疊堆得整齊,牆壁上貼滿各種建築設計圖紙,充斥著他手寫塗改的痕跡,地上則散落著空拍建物的海報,彷彿這是一間建築師的辦公室。圖紙之間穿插著幾張涉及管理的A4大小標語,如「遠大精神勇往直前」「君子自強不息」「涉及公平要民主,涉及智慧要專制」等,這些他親手寫的粗筆字。
特別的是,角落裡還有回收垃圾桶,一個丟紙張、一個丟廚餘等,貫徹著張躍垃圾分類的生活細節。「認識我的企業家,百分百相信我把環保看得最高,」張躍說。
他敢做夢
從美術老師變身富人企業家
這位在《胡潤中國富人榜》中坐擁11.9億美元資產的企業家,個子不高,頭髮梳得一絲不茍。熟悉張躍的人無不知曉,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環保主義者。身為遠大科技集團創辦人兼總裁,今年53歲的張躍,從研發取暖鍋爐創業,到如今經營全球最大的非電空調企業,做到了很多人沒做到和做不好的事情。許多認識他的人因此稱他為中國企業界第一奇人。
在中國,他享有許多第一的紀錄。他是大陸第一張直升機私人駕照的擁有者,也是中國首架私人飛機和直升機的擁有者。還有,他連續5年無貸款繳稅超過億元人民幣,以及2011年獲得聯合國頒給環境領袖的最高獎項「地球衛士獎」,是中國企業家中的頭一位。
前所未有的創舉,還包括了他正在長沙興建的世界第一高樓,838公尺高的「天空城市」。「他敢想、敢做夢,所做的東西都跟別人有差異,」因採購遠大空調設備而跟張躍結為莫逆之交的台商、克莉絲汀國際控股主席羅田安說。
「張躍是湖南人,湖南人不把事兒做到極端停不下來,」這是另一位企業家朋友、大陸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對張躍的形容。出生於湖南一座小城市郴州的張躍,從小就展現了幾近偏執的激情。從13到20歲,他瘋狂迷戀畫畫;從19到24歲又極端喜愛文學,愛好十分強烈,乃至於忘我。郴州師專美術系畢業後,他順理成章成為一個美術老師。做了4年,受到當時人人愛創業的社會氣氛影響,毅然辭去公職。
他拚節能
非電空調 節省3000多萬噸燃料
1988年創業的資金僅3萬人民幣,公司取名遠大,寓意「實現遠大的理想」。張躍的第一桶金來自於和弟弟一起研製的全球第一台浮子式無壓熱水鍋爐。由於技術創新,這個鍋爐完全沒有爆炸的風險。兄弟倆通過技術轉讓,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鍋爐是冬天用的,夏天太熱了,於是張躍開始研發冷氣機。但是那個年代的中國電力奇缺,「做一種不用電的空調」的想法油然而生。
1992年,遠大又研發出中國第一台溴化鋰空調,溴化鋰是鹽類物質,吸水性極強,當它被加熱後,釋放出水蒸氣,水蒸氣再凝結成水,然後噴灑到銅管上,就能產生冷氣。如此過程重複循環,完全不需要電力,因此又稱非電空調。
張躍的狂熱和專注,在研製第一台空調的時候,再一次展露無疑,半個多月他就瘦了10公斤。嘔心瀝血開發的非電中央空調,比其他中央空調節省兩倍能耗,而且還可以把發電機和工廠的廢熱,回收用在空調,不會白白排放掉。
根據遠大的內部資料〈張躍生活與事業的小故事〉統計,前後10多年,遠大已為世界節省了3000多萬噸的燃料,減排了9000多萬噸二氧化碳,每年賣出的非電空調所減排的二氧化碳,相當於種植了1.6億棵大樹,為保護地球環境做出了驚人的貢獻。
非電中央空調撐起了張躍的商業帝國,業務遍布70多個國家,西班牙馬德里機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軍事基地和美國高通總部等,均安裝著遠大的空調設備。之後的遠大業務範圍,拓展至汽電共生、空氣淨化系統和建築,還建了一間能從地溝油(使用過的食用油)提煉出燃料油的工廠。全集團年營業額約100億人民幣(約台幣489億元)。
「他都是從自己的需要開始一項事業,」從創業之初一路伴隨的張躍太太賴玉靜,最清楚遠大的版圖是如何開展的。她分享,一開始會投入生產鍋爐,是因為從小長大的湖南,冬季沒有採暖設施,室內寒冷難耐。當他與弟弟長大後,弟弟在大學學機電相關領域,因此兄弟倆就一起研發。後來會研發冷氣機,也是因為1990年夏天,一次在飯店開完三天的會後走出門外,一股熱浪讓他已經習慣了涼爽的身體頓感難受,當下決定轉向開發空調。
怕母親生病 自己生產清淨機
做空氣清淨機,則是為了母親。多年來,張躍一直有個習慣,每晚必回家陪父母吃晚餐,但家裡總是夏天熱得出汗,冬天冷得發抖,原因當然不是空調不好,而是母親後來不准開空調,因為一開她就感冒。這件事一直是張躍的心病,直到後來才恍然大悟。那天,美國客戶漢斯公司的總工程師來訪對他說,醫學研究發現,從空調的出風口測出的細菌,比進風口的細菌要多上許多。於是,張躍叫工人來洗家裡的空調,但洗得很吃力,最後乾脆拆開它,發現裡面髒得不堪入目,還有個鼠窩和幾隻幼鼠。
第二天,他召集高管開會,提出公司必須開發能輕易拆洗的空調。真正動手開發這種產品時,追求完美的他已不滿足於可拆洗,還要安裝靜電除塵器,這種能滅菌並過濾比細胞還小的灰塵的裝置,是市場獨有的技術。
他倡健康商業
不合資、不借錢、不上市
從鍋爐、空調在到空氣清淨機,可以看出張躍始終秉持的獨特理念:別人會做的他不做,別人不敢做的他來做,而且這些產品皆為人類所迫切需要。顛覆的精神,也使得遠大在中國成為一間另類的公司。對外,張躍倡導一種健康的商業環境。例如他強調「七不一沒有」的價值觀,在中國獨樹一幟:不汙染環境、不剽竊技術、不矇騙客戶、不惡性競爭、不搞三角債、不逃漏稅、不行賄,沒有昧著良心的行為。中國一般最常見的三角債,就是甲欠乙錢,乙又欠丙錢,於是乙要丙去向甲收錢。
另外,他也堅持「不賺冒險的錢」,20年如一日。創業至今,他堅持絕不合資、絕不借錢、絕不上市,也使得遠大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慢慢壯大。也因此,遠大的成長並不算快。曾在1990年代是大陸第一大繳稅民營企業,但至今營業額仍未超過100億人民幣,「我不需要快,不想應付人,我只賺讓自己安心、快活的錢,」張躍分享。
遠大城實踐生態有機生活
從長沙機場行車大約15分鐘,開上遠大路一直走,就能看見刻在大石頭上的「遠大城」,遠大科技集團總部便位於此處。與其說這裡是企業生產園區,不如說是張躍親手打造20年的一座「理想國」,他理念的最佳實踐園地。
這座遠大城,希望實踐生態、自然、有機的生活,在大陸享有高知名度。每天總有來自海內外貴賓到訪,為此張躍還在遠大城內興建旅館與招待所,接待絡繹不絕的訪客。
占地一平方公里的遠大城,真正用於生產經營的面積只有30%,其餘是大片的綠地和樹林。走在裡面,感覺不到大型工廠的喧囂和枯燥,反而更像是大學校園般的寧靜,鳥聲啁啾,松鼠探頭相望,空氣也特別清新。偶有空地,就見到契約農民在上面種植蔬菜水果。在遠大城,3000多位員工住在免費宿舍裡,一週七日三餐也不用錢,蔬菜來自廠區內自給自足的農場,是完全不施農藥化肥的有機蔬果。不出廠區,也能找到酒吧、籃球場和劇場等休閒場所。
整個廠區看不見任何垃圾,連一片紙屑也沒有。由於相信員工,遠大城中的小超市沒有收銀員,也沒有監視器,員工要買的東西自己刷員工證,直接從下月的薪水裡扣。擁有才藝的員工,在工作之餘重點培育上台表演的才華,琵琶、鋼琴、現代舞……,當有嘉賓蒞臨遠大城,藝術團便穿上晚禮服在晚會上載歌載舞。表演堪稱上乘,完全不輸專業藝術家,卻清一色不化妝、不做特殊造型,張躍稱之為「原生態表演」,因為這是呈現最自然一面的表演。
他很簡單
日吃一餐 鞋穿爛才換一雙
在遠大城,張躍積極為員工營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健康美好生活。而他本人的生活更是貫徹節能減碳到了極致。
富裕如他,生活非常簡單。他長年到頭穿的是白襯衫、配深色西裝褲的遠大制服,「他的衣櫃很小,幾件白襯衫、幾條褲子而已,」太太說。鞋子也只有兩雙,一雙皮鞋,一雙拖鞋,穿爛了才會買下一雙。他的三餐很另類。早、午餐均不吃,每天只吃一頓晚餐,理由是「親身體會那種飢餓感」,吃飯時便會更珍惜食物、更享受吃飽了的滿足。因此晚餐他吃很多,吃很慢,而且要搭配紅酒。張躍本人更從不使用電腦,他認為電腦會禁錮人的思考能力,最好能用紙和筆。
「用筆是有智慧的,」張躍揮了揮手說,他要求員工要能多思考,因此包括集團高層在內的管理人員,都是三個人共用一台電腦,避免過於依賴電腦,什麼資料百度一查就有,而鈍化了思考。張躍的睡覺時間也與眾不同,晚餐後幾乎腦袋就昏沉了,因此從晚上9點到半夜2點,是他的睡覺時間。起床後就開始工作、工作、工作。「高階主管凌晨3點也會被挖起來,跟他開會討論,」遠大空品科枝總經理胡傑說。
睡覺也在發明 每月一專利
張躍對於研發同樣有著狂熱,遠大的專利約200餘件,建築領域的專利約70餘件,全是以張躍個人名義申請。
平均下來,創業22年,他等於每個月發明一項專利。結髮多年的妻子賴玉靜半開玩笑說:「連睡覺都在發明,從來不覺得他會無聊。」從研發的角度而言,張躍其實是遠大的「總工程師」,幾乎所有的創意和方向均出自他的腦袋。「總裁的專長是美術,但長於邏輯與戰略,」胡傑說。
減少浪費,愛護地球,在廠區內嚴格執行,每一張餐桌上都放著小牌子提示:「勿浪費一粒米一滴湯」。2013年4月,遠大更實施了「低碳出行」的獎勵制度,不開車不騎機車的遠大員工每年可獲得1560元人民幣(約台幣7643元),騎摩托車則會被獎勵720元人民幣(約台幣3528元),使用低於2公升油汽車的給360元人民幣(約台幣1764元)。金額不高,旨在鼓勵員工隨手做環保。
張躍全家都住在遠大城裡的別墅區,從辦公室到住家,他總是躍上一台賽格威(Segway),然後風馳電掣揚長而去,員工們戲稱這是張躍的「風火輪」。這是一種電力驅動、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環保交通工具,美國前總統布希經常騎著亮相,代表環保。
難免令人好奇的是,是什麼樣的動力促使張躍走上環保之路?別忘記,他可是中國購買私人飛機的第一位,私人飛機總被批評製造二氧化碳,加速地球暖化。「整個地球是不是以經濟增長做為進步的動力?」張躍抿了抿嘴說,經濟的增長勢必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能源稀缺到後來就會發生戰爭。
他捨最愛
由奢返儉 私人飛機忍住不開
大約從2004年起,他開始力行環保生活。首先捨棄的是他的最愛:搭乘私人飛機,兩架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噴射機,已經多年來停在長沙黃花機場。「我是忍住不飛,」張躍雙手抱胸自剖道,其實一擁有私人飛機、嚐過那種尊榮感後,很難再轉向搭航空公司的飛機。但是為了減少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他主動割斷了對私人飛機的愛好,好比是「由奢返儉難」。
其實他自1997年取得直升機駕照,從此上了癮,每天總要到處飛。近幾年也壓抑下想飛的念頭,只有萬不得已時或是車子進不去的地方才飛,而且不坐滿人絕不起飛。除此之外,過去採購的加長型的凱迪拉克和法拉利豪華跑車4、5輛,也絕大多數時間停在車庫裡,全家全部改開Smart省油小車。本來他洗澡要泡超大的按摩浴缸,現在只有感冒時才泡澡。用餐更是從不浪費一粒米。
研發生命手機 想要拯救地球
別人看來是幾近清教徒的生活,但張躍覺得這樣的生活非常幸福:「這樣減少了多少碳排放?我等於是種下了好多大樹,心情就會很好。」2009年,他帶著太太特地去北極看看地球變得怎麼樣了,結果發現北極冰融化得很厲害,現場拍的照片,至今仍放大掛在辦公室的樓梯牆上。
原本遠大城中一處企業標語為「我們製造文明」,但在2008年前後,它被「我們保護生命」所代替。地球和生命,是出現在遠大最頻繁的詞彙。最新研發成功的生命手機,就是一件保護生命的「新武器」。這些年,張躍無論走到哪兒,隨身必自備一台紅外線手槍式溫度測量器、一支二氧化碳測量儀、一支甲醛測量儀和一支空氣可吸入顆粒測量儀,到處測空氣品質。
不過,這四部儀器體積大,攜帶很不方便。於是,張躍決定將四種儀器的功能集中嵌入到手機之中。經過3年的研發,生命手機正式出爐,不僅是行動電話,還濃縮了四種檢測功能於一身。體積只比一般手機大一些。「這是看得見空氣的眼睛,」負責執行張躍這項創意的胡傑如此巧妙的比喻,一機在手,除可測空氣中的粉塵、甲醛、紫外線和落菌數,尚能測電磁輻射。「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找不到一模一樣的,」胡傑強調。生命手機的成功,再次驗證了張躍的成功祕訣:做就要做獨一無二。
只做別人沒做過和做不好的事,或許是張躍的自負;希望愈來愈多人因為他這樣做而享受到舒適的生活,卻是張躍的大愛。想親身體會張躍10月來到台灣後怎麼說,請詳見《遠見》「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官網。
張躍
出生:1960年,湖南郴州人 現職:遠大科技集團創辦人兼總裁 學歷:郴州師專美術系 經歷:美術教師、圖書管理員 榮譽:胡潤中國富人榜中第186位、中國10位最有價值的卓越商業領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地球衛士獎」
遠大科技集團
成立:1992年 集團事業:遠大空調、遠大空品科技、遠大能源、遠大可建科技 年營業額:近100億人民幣(約台幣489億元) 紀錄:全球最大非電空調企業、世界第一高樓建造者及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