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民眾最信任:家人、醫生、中小學老師

2013年社會信任度調查

彭漣漪
user

彭漣漪

2013-06-28

瀏覽數 26,650+

台灣民眾最信任:家人、醫生、中小學老師
 

本文出自 2013 / 7月號雜誌 愈在地愈值錢

台灣要邁向成熟社會,人民在「公共道德」領域的表現,是重要指標。這幾年來,台灣有多少進步?或者是退步呢?

已故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曾指出,中國人重視與個人有特定關係之間的倫理,也就是五倫,包括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和君臣,這是「私德」,但中國人卻不重視與無特定關係的陌生對象之間的倫理,他稱之為第六倫,也就是公德。

李國鼎因此倡導成立「群我倫理促進會」,推動公德。由於信任是群我關係的核心價值,群我倫理促進會因此從2001年起每兩年進行「社會信任調查」,試圖了解台灣社會信任的基礎。

最信任家人 最不信政府官員

調查首先想了解社會的各個角色與職務,誰最獲得信任?歷年調查下來,最顯著的變化是,對「社會上大部分的人」,也就是陌生人的信任分數增加最多,顯示台灣對集體人際關係看法轉好。

2001年調查中,34%的民眾信任「社會上大部分的人」,此後逐步提升,今年調查指出,有64.5%的人信任。

令人驚訝的是,民眾信任陌生人的程度更勝於信任法官。

多年來擔任群我倫理促進會祕書長鄧佩瑜認為,台灣社會進步很多,台灣人給外國人的感覺是溫馨、樂意助人。幾次發生國際大事件,如中國及日本的震災,樂捐的錢超乎意料的多,顯示民眾願意關懷別人。

不過,看絕對值,雖然比前一次調查略增,但民眾給整體社會信任的評分還是只有59.85分。

針對民眾對其他各種社會角色及職務的信任度,調查顯示,「家人」連六次蟬聯第一,醫生及中小學老師則位受居前二、三名。

更有話題性的是,本次調查中,政府官員替代民意代表,成為墊底角色。而本次調查新加上的兩種職務:房屋仲介及理財專員,則分居倒數第三及第四。

當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知道這個結果的時候,表示房仲業算是新興行業,發展空間還很多,信義房屋為爭取民眾的信任,是第一個推動保障制度的公司。

至今,台灣社會信任調查已做了七次,前後調查下來,發現台灣民眾對總統、法官及政府官員的信任度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今年也創下歷年新低分數,不信任比例皆過半。

交叉分析政黨傾向,再對照之前調查,會發現無論是藍綠或是中立民眾,對於官員的信任度都下降,平均下降比例在3~4個百分點。

藍營支持者對政府信任大減

其中最特別的是普遍被認為傾向藍營的桃竹苗地區,對官員信任分數大降19個百分點,超過綠營縣市。

當執政黨輪替,各政黨陣營態度也會立刻改變。2006年是民進黨執政,當年調查結果,泛藍民眾不信任官員的比例高達75.2%,泛綠則呈現分歧,不信任的為48.9%,信任的38.6%。

到2013年,國民黨執政,泛綠民眾有81.6%不信任政府官員;變成泛藍民眾呈現分歧,46.6%不信任、42.4%信任。

過去信任度最低的是民代,這次換為官員。「官員在還前人的債,過去國民黨太過威權,」本次調查主要推動者、群我倫理促進會理事長許士軍分析,現在社會看到媒體修理官員會覺得很高興,有「報前仇」的快感。桃竹苗一帶民眾可能因為對執政黨失望,而轉變信任態度。

然而,儘管對高官不信任,民眾對基層公務員信任度卻逐年提升,排名最被信任角色的第五名。原因是政府敦促公務人員要有民間企業的服務態度後,基層公務員已有很大改變,也受到民眾肯定。

群我倫理促進會祕書長鄧佩瑜表示,例如戶政事務所的基層公務員,與民眾在第一線接觸,普遍服務態度很好,倒茶、詢問等小動作很溫馨。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對司法信任度仍有藍綠差異

調查特別詢問對司法體系及司法相關角色公平性的看法,結果顯示普遍偏低。

今年,68.9%民眾認為台灣司法不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比起2008年的47.2%,大幅增加。

進一步交叉分析顯示,80.6%泛綠民眾認為司法不公,比例遠高於泛藍民眾(59%),政黨對立情形依然嚴重。

對司法體系中的相關角色,民眾對法官的不信任度大增,2013年達56.7%,2008年數字為44.1%。對律師和警察的看法則沒有太大改變。

值得警惕的是,政黨傾向對調查結果具有很大影響力。民調專家解讀,這主要是因為前總統陳水扁受到司法制裁,讓泛綠人士不滿。

許士軍表示,台灣人很有人情味,但碰到兩件事就抓狂,一點也不理性,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國民黨。而且台灣擁有「奇怪的歷史記憶」,政府永遠是國民黨的,壞事如果發生在國民黨執政縣市,就歸咎於國民黨;如果發生在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則歸咎於中央政府,有雙重標準。

調查也問到,人民最關心的公共政策、政府能力的信任度?調查針對今年以來幾個重大社會事件詢問對政府能力方面的信任程度,結果較信任政府「預防流行傳染病」的能力,較不信任「維護核能發電運作安全」「食品管理」及「應付天然災變危機」的能力。

交叉分析顯示,超過七成泛綠民眾表達對政府「維護核能發電運作安全」「食品管理」「應付天然災變危機」各項施政能力的不信任度,遠高於泛藍民眾。須特別指出的是,日前爆出各種食品安全問題。本次調查時間在爆發毒澱粉前,結果有61.4%民眾不信任,若再做調查,不信任度可能更高。

民眾不信任核安及網路

核四問題持續延燒,調查則是針對整體核能信任,結果70.4%的民眾不信任政府「維護核能發電運作安全」的能力,對核四公投投下變數。

民眾最相信政府「預防流行傳染病」的能力,51.4%投下信任票。但交叉分析後發現,泛藍民眾的信任度達70.9%,而泛綠民眾較分歧,有54.5%表達不信任,41.7%表達信任。再次顯示政黨間的差異。

今年調查新增網路議題,發現民眾對網路各方面的不信任都偏高。87.8%上網民眾不信任在網路上交的朋友;75.8%上網民眾不信任在網路上流傳的訊息;59.5%上網民眾不信任網路刷卡消費、轉帳機制;49.6%不信任在網路上買賣東西。

分析學歷別對網路應用的信任度,顯示出頗大的差異。學歷愈高大半愈信任,以「在網路上買東西」為例,大學及以上學歷有55.6%表達信任,國小及以下只有24.7%。

分析年齡層可發現,29歲以下年輕人信任的比例高於整體,達到三成,在網路時代長大的年輕世代,較能接受虛擬世界的各種運作。有趣的是,民眾表達對社會上陌生人信任、對網路上陌生人不信任的兩極態度。都是陌生人,然而虛擬世界假冒事件頻傳,讓民眾警覺心提高。

針對與民眾日常生活有關的食品包裝、建築品質項目,調查結果也顯示不信任度偏高。在新聞風暴中的食品問題方面,59.7%民眾不信任食品包裝上的成分標示。

交叉分析發現,擔任公司管理階層或專業人員、及私部門勞工,不信任食品包裝的成分比例高於平均,分別為64.3%、68.9%。還有55.6%民眾不信任台灣住宅的建商施工品質,66.2%私部門勞工表達不信任,比例高於整體不信任度。

民眾反而較信任平面媒體

媒體方面,民眾較信任平面媒體,較不信任電視媒體。45.1%民眾不信任電視新聞報導,與2001年調查結果相較,信任比例下降18.3個百分點,幅度很大。近年電視媒體惡性競爭的結果,一定程度影響到品質。

對照下,民眾對報紙新聞報導的信任度則無太大變化,調查顯示,43.0%信任、44.8%不信任;2001年的調查結果是42.6%信任、44.1%不信任。進一步交叉分析人口特徵顯示,軍公教人員對電視及報紙新聞報導的不信任度比例高於全體,分別是57%及59.6%。

近年來社會不斷呼籲檢討軍公教的各種福利制度,媒體報導及評論非常多,可能因此影響到軍公教人員對媒體的觀感。再交叉分析政黨傾向對新聞記者的信任度,發現泛藍民眾特別不信任新聞記者,有65.7%不信任,泛綠為54.2%。

社會信任度的議題探討群我的關係,或許不辛辣,卻是社會發展的根基。前群我倫理促進會理事長孫震分析,社會信任是一種「社會資本」,指一國的制度與文化對其人民的為人處世所能發揮影響的能量。

孫震觀察多年來台灣倫理的變化,結論是:「親情日遠,但群我關係改善。」隨著社會發展,「親情日遠」這種結果或許不可避免,但台灣民眾整體社會信任度提升,卻是可喜現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