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基隆推到宅篩檢服務,嘉義縣扎根婦癌防治

施政總體檢6〉醫療衛生施政滿意度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3-05-29

瀏覽數 14,100+

基隆推到宅篩檢服務,嘉義縣扎根婦癌防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3 / 6月號雜誌 他們打敗失業率

今年醫療衛生滿意度比去年平均高3.44%為65.6%,跟環保同為八大施政滿意度中第三高的成績,位居領先族群的是連江縣與台南市。醫療衛生同時也是嘉義縣、嘉義市、台北市、雲林縣、基隆市的首長滿意度最高的施政項目。

連江設急救系統,嘉縣推健康減重

醫療資源相對貧乏的連江縣成長幅度達13.61%為83.8%,在醫師出身的縣長楊綏生提升醫療的軟硬體設備後,現在已可以為心血管、腦血管急症、慢性腎臟病患提供急救與洗腎服務。

這三年與台北萬芳醫院急重症醫療團隊合作,提供24小時急重症專科醫師駐診後,連江縣立醫院今年元月已取得急診照護中心認證。縣內也建置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全年都有救護直昇機進駐。

為提供消費者安全用餐的場所選擇,連江縣持續辦理衛生分級評核,由專家學者評定分為優級、良級二等,未達標準則不予列等。評定為優級與良級的餐廳,會在門口張貼標章,並於報章媒體、縣府官網、FDA網站刊登。

多年蟬聯老年人口占比第一的嘉義縣,長期處於醫療資源貧乏與分配不均的困境。縣長張花冠在老年人口最多的兩鄉鎮四個據點開設「健康柑仔店」,每年持續增加據點,提供老人就近獲得各種健康常識與協助。

儘管財政拮据,張花冠堅持婦癌防治要向下扎根,持續推動「預防+篩檢」「抹片+疫苗」雙軌防治政策,讓13歲國一女生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並宣導定期抹片檢查,以保障女性健康。

近兩年嘉義縣也推動健康減重,由縣府帶頭做,如關閉電梯、設置健走樓,每天鼓勵員工參加固定時段的運動,並要求各機關辦理活動時,應結合健走、路跑等,以建立運動風氣。

為達到全縣減重的目標,已連續2年辦理全家健康減重大賽,今年將比照過去「一公斤肉換一公斤米」以及前三名贈送運動器材的獎勵方式,吸引民眾參與。

竹縣設雲端健康城 發健康卡

新竹縣貴為科技重鎮,令人意外的是,竟是急重症醫療嚴重缺乏、病床數全國倒數第二的城市,縣長邱鏡淳一上任,就將醫療衛生列為主要施政工作,今年成績大幅成長7%為71.7%。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不少醫院陸續完成改隸工作,例如2011年7月,署立新竹與竹東醫院改隸為台大醫院新竹、竹東分院,而今年元月竹東榮民醫院也改隸為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好不容易催生成功的新竹生醫園區醫院可望在2015年動工,預計2018年完工。

竹縣還藉助當地的科技優勢,成立雲端健康城市推動聯盟,結合產官學力量,發行健康樂活卡,透過血壓量測與卡片感應,將數據即時上傳雲端資料庫,建立長期血壓趨勢圖,提供醫師精準用藥處方參考。

目前已有20個據點建置雲端血壓量測設備,以榮民、榮眷、身障、弱勢族群、40歲以上縣民為優先對象,先期發放2500張健康卡,今年量測站將增至2000個,發卡20萬張。

屏東管控疫情佳,基隆啟動食品安全車

屏東縣則是從飲食環境、校園毒品、疾病防治、緊急醫療、保健篩檢等多方著手,今年成績也進步了3.5%為63.3%。

過去肉品、水產品許多檢驗都要仰賴衛生署,縣長曹啟鴻啟動第二預備金購置高效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設備,是五都以外第一個擁有此儀器的縣市。從此不再仰賴中央,大幅提高檢驗效能。

去年還首次與漁業署合作,針對販運商貨主加強取締,共抽驗養殖魚34件檢驗動物用藥殘留項目,其中4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達11.7%;今年將持續追蹤曾違規的業者,從販售源頭有效阻斷不合格產品流入市面,嚴格把關。

中南部常有登革熱疫情,這兩年屏東市改採生物、物理與化學等生態防治策略後,成功改變病媒蚊分布比例,屏東市原有78里有埃及斑蚊分布,去年僅剩54里,大幅下降30.8%,病媒蚊傳播風險管控勝過高雄、台南。從2005至2011年期間感染病例數皆未超過5例,去年更降到零。

前年東港鎮爆發登革熱疫情,病例增為122例,移植屏東市成功經驗,落實風險里別監測,經一年努力,登革熱流行機率已大幅降低。

基隆市雖無法跟緊鄰的新北市、台北市相比,市長張通榮仍努力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要求同仁作到最細微處。去年3月啟動了食品安全檢驗服務行動專車,提供民眾農藥殘留快速檢驗、水質檢測、黃麴毒素、食品簡易檢查及亞硝酸鹽等食品檢驗服務。

並針對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到宅篩檢服務,今年將輔導113家藥局及97家診所加入,提供錠劑剝半、分裝藥盒、用藥諮詢、血壓測量、協助掛號、代叫計程車、藥袋字體放大等服務。

你可能也喜歡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數位專題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在,縣市無不積極爭取青年移居。被視為勞動力的18-44歲青壯年人口,成為22縣市積極祭出政策守住的族群,青年人口變化,更可窺探各地的發展潛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