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吳寶春拿下世界麵包大賽冠軍,隔年個人第一家麵包店在高雄飄香。這些美夢成真的故事,為台灣技職教育打了許多劑強心針。讓人期待,下一個技職之光在哪裡?
這些年來,技職學生十分爭氣。萬能科技大學化妝品管理系四年級學生盛博揚是位長得像「花美男」的大男孩,去年他以彩妝作品「湛藍欲滴」,抱走2012日本沖繩OMC亞洲盃國際競賽舞台彩妝、新娘彩妝亞洲雙料金牌,也榮獲第八屆教育部技職之光。
這個彩妝作品「湛藍欲滴」的靈感來自日本311海嘯,盛博揚用藍色漸層暈染象徵大海,以亮鑽和亮片點綴生命力的光芒,希望給311災民帶來慰藉和希望。一位國際藝術總監在場評論:「這個作品美到讓我忘記其他的參賽者。」
盛博揚從小就喜歡塗塗抹抹,高二時從觀光科轉到美容科,就此確定自己的熱愛。他喜歡幫女性友人畫妝,因為「喜歡她們上妝後的自信」。點亮他人的風采,讓盛博揚好有成就感。
在準備比賽期間,指導老師林明惠以最高標準培訓盛博揚,就像奧運選手般,隨時要保持最佳狀態。盛博揚每天起碼練習四、五個小時,每一個筆觸、線條、暈色都不放過。如此對技藝的執著,終於抱得雙金歸。
強項〉研發能量不輸一般大學 技職教育不僅是台灣之光的搖籃,也孕育豐厚的研發能量。
2012年底,教育部發布技專校院產學研發最新成果。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耗時一年研發「雲端魚塭養殖控管系統」,一支手機在手,就能遙測監控魚塭;台北科技大學建置「無線智慧鑰匙系統」,在門前拿出鑰匙,像哈利波特一樣揮舞魔杖,就可以用圖形解鎖。許多天馬行空的想像,在技專院校落實成真。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李彥儀表示,技專校院令人驚艷的研發能量,顯示技職教育以務實致用、研發成果商品化為目標。 和一般高教體系相比,務實致用是技職體系最大特色之一。
國境之南的屏東科技大學擁有全台占地最大的校園,校內22處實習工廠、農場和特色研究中心,也是全台之最。
攤開屏科大地圖,車輛實習工廠、水產養殖工廠、戶外冒險教育體驗場、偵測犬訓練中心、防疫式綠能養殖場等布滿校園,讓學生有足夠機會層層累積實務經驗。
清晨6點,60公頃的畜牧場已充滿生氣。動物科學與畜產系的學生正在工作,要趕在8點上課以前,把雞、豬、鴨、羊、牛統統餵飽。下午5點半下課後,還要再來照顧,免得動物餓著了。
「技職教育強調任務導向教學(Mission Oriented Teaching)和產品導向研究(Product Oriented Research),」屏科大校長古源光表示,每個科系皆先設定任務,再培養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的具體專長,例如,食品科學系的目標是培育食品技術專業人才,要讓學生在離開大學前,將食品加工、食品單元操作與食品安全檢驗分析等技術學會帶走。
隱憂〉學用落差大,技職教育首要面對
理想而言,技職學生所學和未來就業要充分結合,確立明確目標,就一路直行。然而,近年「學用落差」的討論浮上檯面,技職教育首當其衝。
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林大森在《高等教育評鑑月刊》發表研究指出,許多專科學校升格為科大後,聘請無實務經驗的高學歷教師,弱化實務強項,導致餐飲科學生畢業不會做菜,妝品科學生畢業不會化妝。
面對業者抱怨技職學校教材與設備與業界嚴重脫節,教育部部長蔣偉寧也曾在「教育部與工具機暨零件組件公會產學座談會」中公開表示:「技職教育和企業需求的落差程度,超乎我的想像。」
要解決學用落差的問題,絕非只靠一個教育部。行政院長陳冲2012年11月拍板定案,為提升技職競爭力,從2013年起五年內,將投入200億元再造技職教育。這是「技職教育再造方案」的第二期。教育部提出三面向、九策略的願景目標,包括至2019年時,技專校院專業科目教師全面具備實務經驗、學生全面參與校外實習、技專校院教師與業師共編每年達300門以上的教材數、取得職業證照學生數逐年提升10%等。
從2010年開始的第一期「技職教育再造方案」,2012年宣告結束。原擬投入235億經費,但最後行政院未撥經費,由教育部每年從部內經費挪用3億。從第一期3億到第二期200億,經費三級跳,也顯見技職教育再造的重要性。
「最大的意義不是只在於錢,」台中科技大學校長李淙柏表示,從行政院的高度整合各部會的力量,政府、企業與學校一起承擔培育人才的責任,效果才會顯現。 以朝陽科技大學的校外實習為例,目前校內15個系訂為必修、7個系選修,從2013年8月起,22個系入學新生在大三或大四時,全部必須去校外實習。
朝陽科技大學校長鍾任琴說,過去業界不喜歡學生來實習,因為學生總是一週來兩、三天「蜻蜓點水」,「業者明天要綁鋼筋、灌水泥,學生卻沒來,等下週再出現,水泥都灌好了,你還來幹嘛?」 全面推動校外實習後,學校和企業合作,實習為期至少半年到一年,且採有薪制,仿德國升學再就業、就業再升學的「三明治」教學,根據校外實習的職場經驗,再回到學校繼續補足。
但問題來了,每年進入技職校院學生約10萬人,全台灣要多少家企業提供實習機會,才能符合10萬個需求?
「全面規定長期校外實習,我對於實習的品質很憂慮,」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直言,應由行政院協調各部會和企業溝通,給予培育技職人才的企業稅賦優惠,或補貼學生部分實習津貼,有政府的後盾,企業較願意提供高品質的實習機會。
卡位企業,技職大學推訂單式就業學程
等不及政府,全台灣技職大學已掀起一場企業卡位戰!
「我們去了台糖、台中港務公司、署立台中醫院……,」台中科技大學校長李淙柏扳起手指數道。2012年一整年,他積極帶領同仁走遍台中,和企業談合作簽約,他常跟同仁半開玩笑地說:「現在企業不趕快去搶,以後就搶不到啦!」
台中科技大學推出契合式深耕合作模式,從學生實習、就業,到業師來學校上課、學校老師去企業研習,要和企業全面接軌。
舉例來說,台中科大和知名超商裕毛屋合作開設以60位大三生為受訓對象的「契合式學程班」,預計開課9堂、12場演講、2次參訪活動,並讓學生至裕毛屋暑期或學期實習,每年也提供2至4名老師到業界研習的機會。
「企業界一直說,我們的孩子不能用;那由你們來告訴我,你們到底要什麼?」葛自祥說。龍華大學推出「訂單式就業學程」,讓企業下訂單,一起打造客製化學程,每個學程2至4門課,由學程導師和合作業師共同開課,做為學生進入企業的職前訓練。
翻開龍華大學「訂單式就業學程名單(頁 219表1),宏達電開出「自動化控制」訂單、明通企業開出「薄膜與表面處理」訂單、廣達要找「雲端服務管理」人才……,遍布電子業到服務業。甚至連消息曝光後,鴻海、明基電通都打電話來,展現高度興趣。
截至2012年底,龍華科大已和56家企業簽下60個訂單式就業學程,葛自祥仍不滿足,目標達到70個,讓14個科系各自具有5個學程。 屏東科技大學則推動「一師一企業」和「前進辦公室」,鼓勵師生一定要走出校園。由每位老師認養一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每系再形成產業聚落,前進屏東農業生技園區、屏東加工出口區、高雄軟體科學園區以及鄰近傳統工業區,促進產學合作與協助產業升級。 技職體系學校努力與業界接觸,彼此互相了解與媒合,是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就業未來。
「這是學生從學校到就業的last mile(最後一哩路),」葛自祥說。 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2013年上路 2013年,技職教育還有一件大事。教育部仿效補助一般大學五年500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推出補助技職校院推動產學合作與培育人才、四年80億的「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確定會於2013年正式上路。 共有6所技職大學獲得7500萬、5000萬元兩等級補助,2所學校獲得2500萬補助成立產學研發中心(頁220表2)。其中台北科技大學拿下審查第一,提出以「健康科技、智慧科技、綠色科技及文化創意」為四大發展主軸,並將校園與光華商場、華山藝文中心結合為大學城的願景。
可以預見,「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和「技職教育再造方案」將引領改變技職校院發展方向。如何建立鮮明的特色定位、孕育產學研發能量、為學生裝滿競爭力的裝備,己經成為每間技職校院刻不容緩的議題。
朝陽大學校長鍾任琴說,過去外界認為「一般高教體系培養白領人才、技職體系培養藍領人才」的迷思已經打破。他勉勵學生要成為擁有高知識層次、又能動手實作、專業知識和技能雙俱的「銀領人才」。
技職教育現場正在進行一場寧靜革命。在變化快速的浪潮下,若能在學校掌握資源學習,穩穩踏上連接就學和就業最後一哩路,說不定下一個技職之光就是你!
考生教戰守則一定要看
高職畢業生升學的管道包括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夜間部聯合招生、技優入學等。除了技優入學,前三者都須參加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大安高工輔導主任林浥雰表示,和一般大學相較,登記分發選填技職大學志願較為單純。由於考試類別分為20個群類別,並設有「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電子類)」及「家政群(生活應用類+幼保類)」2個單群跨類報考群組,類科區分明確,從PR值和各科系錄取名額加總推算,應可預估落點。
2011年四技二專入學管道將推薦甄選改為甄選入學,過去每位考生報名1志願,改為可申請3志願,且將校內實務專題製作納入甄試範圍。
林浥雰特別提醒,以往推甄和統測分發的比例分別為四成和六成,且推甄以統測成績和書面審查大宗;但近年甄選入學的比例提高到六成,各技職大學科系的面試比例也大幅提高,考生宜把握機會。(柯曉翔)
表1 龍華科技大學訂單式就業學程
科系 合作企業 訂單式就業學程
機械系 宏達電 自動化控制
化材系 薄膜與表面處理 明通企業
企管系 商場管理學程 微風廣場實業公司
資管系 廣達電腦 雲端服務管理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學科學系 雷爵網路科技 線上遊戲評測學程
應用外語系 台北華航大飯店 外語接待服務人才
註:本表僅列出部分學程
資料來源:龍華科技大學
表2 教育部「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獲選學校
獲選學校 計畫特色及推動重點
台北科技大學 「健康科技、智慧科技、綠色科技及文化創意」為四大發展主軸,建構技職教育的綠能技術研發、LED大學、電動車醫院及充電基地、世界設計之窗、智慧綠建築研發及展示以及研發成果商業化平台等六大典範大學。 雲林科技大學 以品牌經營為概念,產學一體、創新設計為發展主軸,放眼於跨領域、跨系所之智慧節能創新產業中心、自行車與健康休閒產業中心、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的推動。
南台科技大學 以親產學為主軸發展五項技術領域,包括情感導向環場互動式動漫創作、生技保健產品及蛋白質生產、照明與綠色能源產業、微奈米級加工技術、以及無縫式人性化智慧生活技術等。
台灣科技大學 在產學研發方面聚焦能源、通訊、節能、產業設備、醫療器材、及服務設計等六項重點領域。首創大學部務實專題制度,要求學生針對產業實務問題進行為期一年的專題研究,除增加對業界狀況的掌握,也縮短學與用的落差。
屏東科技大學 以熱帶農業為特色定位,立定精緻農業、健康生技產業、及綠能生物產業為核心,期許打造與南部農業發展密切配合的親產學典範大學。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以精密模具與綠能領域來帶動南部產業發展,並跨科系組成綠能工程的研究團隊。針對精密模具與綠能產業聚焦於創新研發及產學合作,使學校成為親產業的加值基地。
正修科技大學 以智慧電子、物流與數位、觀光休閒與文化時尚及銀髮族及幼兒產業為四大重點,以i-Campus(industry、innovation、intelligence)務實創業行動就業為辦學目標。
龍華科技大學 以智慧手持行動裝置之元件設計與創新應用為主軸,包含透明導電膜與氣體偵測器之大氣電漿製程技術開發應用計畫、毫米波頻段通訊元件之電子材料開發與應用計畫、手持裝置生醫血糖偵檢應用系統開發計畫、跨平台手持裝置數位內容資料庫建置與應用計畫。
資料來源:教育部技職司
註:正修科大與龍華科大獲補助成立產學研發中心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