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拚命三郎不再拚命-日本工作趨勢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05-15

瀏覽數 19,050+

拚命三郎不再拚命-日本工作趨勢
 

本文出自 1990 / 6月號雜誌 第048期遠見雜誌

終生服膺著一個理念--與公司一起成長的日本「拚命三郎」,配合終身雇用制和年資制等日本式管理,加上獨大的工會組織,造就了今天日本席捲世界的經濟力。然而曾幾何時,這群不輕言辭職的「工蜂」不再忠心耿耿,開始對自我價值、個人與企業的關係質疑,他們認定追求夢想的重要,並付諸行動。

另創舞台

四十五歲的櫻井吉俊是位賽車專家,曾因麾下的本田汽車賽車隊連續奪得兩次國際比賽冠軍、成為日本賽車迷心目中的英雄。兩年前他毅然辭去頗被看好的本田研究發展部門主管的職位,投身賽車市場,如今已是「國際賽車俱樂部」的總裁。他的公司販賣賽車錄影帶、雜誌及相關商品,且擁有一萬名會員。

櫻井表示他在本田二十年,培養了賽車這項興趣,然而本田的制度已經不能滿足他,因此「不得不另創舞台」。

在東京著名的高級娛樂區六本木的一家爵士餐廳舞台上,四十六歲的貝斯手齋藤次郎忘我的與樂隊合奏著,沒有人看得出他白天是一家大型建設公司的副總經理。

齋藤從大學時代起就是學校爵士樂社團的好手,成為「社會人」後,逐漸放棄音樂而成為一名典型的工作狂。直到不久前,受朋友之邀在新宿經營一家爵士酒廊,重拾音樂後,猛然醒悟到,音樂才是可容自由呼吸的「精神空間」。目前齋藤白天仍繼續在建設公司任職,晚上則經營他的酒廊或因技癢而登台獻藝。

經濟評論家久瑞洋行曾經是日本工業銀行管理部門的主管。按年資及銀行人事制度的慣例,他可能被指派到經常往來的公司擔任行政主管;但他卻漸漸發現;「要求員工不時表明忠誠的企業倫理十分可笑,且缺乏人性,」因此執意放棄銀行的金飯碗,開創他評論撰述的人生第二份專職。

這些具備兩種以上才能的中年上班族,已經用行動表達對一輩子做乖乖牌的反抗,他們敢於向傳統工作價值觀挑戰的勇氣,也正好與日本經濟重心由製造業轉型至服務業的背景相吻合。過去為追求效率而努力工作,已經使日本人每年每人平均工作時數較美國多出二百小時,較法、德更多出五百小時。

新人類敢辭職

日本人的辛勤,堆砌了一個強盛的經濟大國,但他們並沒有享受到富裕的成果。根據日本總理府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的日本人認為生活中「時間的充裕、休閒」是最需加把勁的部分;而日本生命保險銀行針對各大都市上班族所做的問卷調查中,也發現「健康、家庭及人際關係」被認為是「幸福」的三大要素。八九年國民生活白皮書更明白指出「日本社會正由工作掛師轉入重視多元價值的時代」。

除了中年上班族勇於掙脫傳統之外,被日本媒體稱為「新人類」的二、三十歲年輕人更使日本企業的倫理遭受考驗。他們不再堅持「進一流大學、一流企業」是人生的極致;在選擇職業時,則視工作性質和休假制度較企業知名度、薪水、升遷更重要。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新人類」比他們的父執輩願意承擔風險,而「敢」於辭職。根據統計,八九年二十~二十四歲年輕人換工作的比例較去年高出一倍。這種現象固然與過去被視為「菜鳥症候群」的社會不適應有關,但「新人類」更強調:「要實現自我,要一個真正可以發揮的工作。」

三十歲的林倫夫從響叮噹的東京大學畢業後,隨即進入著名的西武百貨公司產品開發部門工作,一切都順理成章而且讓人眼紅。但林倫夫並沒有忘記他要去紐約唸現代藝術和爵士樂的夢想,「我完全不覺得應該對公司忠貞不貳,」他說。

西武百貨沒有批准他的辭呈,反而和他簽了一年支薪的「創意卡司」契約,他如願以償的到紐約去「收集文化情報」。回到日本後,他與西武續約,同時在東京大學研究所攻讀學位。雖然他覺得這種沒有獎金及高薪的工作狀態是一種冒險,但「不承擔這種風險,我就永遠不能完成真正想做的事。」

中造正是另一個努力兼顧現實與理想的例子。他以筆名逢阪剛發表的小說曾經獲得日本兩大文藝獎之一的「直木賞」,但他「正常」的身份是朝九晚六、日本第二大廣告公司博報堂的公關人員,晚上才搖身變為苦思小說情節的作家。他強調這樣的生活並不輕鬆,但重要的是「學會將工作時間與自我時間畫分清楚」。

能將零變為一

這些例子正是日本企業文化中新興的工作方式,東京電力公司副總裁依田直也認為,員工「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每一「盎司」能量都奉獻給公司,比較重要的是如何發揮一個積極、快樂的工作角色,而企業也應營造一個彈性的、正面的工作空間以激勵員工士氣。」

這樣的經營哲學在歐美是稀鬆平常,在日本卻是姍姍來遲。過去,日本的企業組織傾向「通才」路線,認為員工應該在各部門都展現均等的能力,較具自我個性的專才通常被摒棄於企業體系之外。如今風水輪流轉,日本進入成熟社會,企業對於能將零變為一的創意人才特別需求,因此這批人在企業組織之外運作的工作方式也被認可。

日產汽車就在前年初嘗試了一項「工作專責系統」,以三十名設計及高科技的專業員工為對象,他們雖然簽立合約要完成特定的研究專題,實際上他們有完全的自主權。

週休三日制

島村涅就是一名簽了約的車型設計師。八八年九月到十二月他為了用黏土設計新車型,在義大利租下一間工作室,不論這些模型是否被採用,他堅信他的工作就是「掌握市場趨勢,並且給予其他二百位設計師一股強力的衝擊」。這種重視設計、賦予設計師個人權力的結果,日產去年創下了國內市場占有率一四%的佳績。

很多企業也從厲行休假、彈性上班制來表現他們關心員工的身心均衡。新力有十六日連休、日商岩井有「夏季大型休假」、理光有「四季休假」,分店滿天下的八百半百貨公司也因週休三日制成為日本企業界的熱門話題。

日本的企業與上班族的價值觀都在變化當中。觀察家預測,這些變化雖然不致使日本人變成和歐美人一般,但至少會使他們不像早期的日本人;而假以時日,將替日本社會畫上一幅嶄新的面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