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PC市場近一年來快速洗牌。後發品牌、大陸聯想,已朝世界第一邁進中。
據Gartner最新統計,聯想在2012年第三季全球PC市占率中,以15.7%超越惠普的15.5%,單季出貨量1377萬台,首次成為全球PC冠軍。
同時,另一家機構IDC調查也顯示,聯想2012年第三季較2011年同期成長10.2%,雖然IDC的統計顯示,聯想仍微幅落後惠普,但差距也僅只有0.2%。
各界因此紛紛預言,以聯想近年來的成長速度,對比惠普等廠商近一年營收下滑且虧損,證明了聯想這個才28年的新秀公司,已經擁有稱霸世界的影響力了。只是,受到平板電腦與手機等新興產品影響,全球的PC市場正陷入空前的銷售瓶頸與微利困境。據Gartner與IDC統計,全球2012年第三季PC整體出貨量,比起去年同期暴跌8%。
搶第一不為虛榮 而是為生存
聯想在這個微利的舊戰場上爭得第一,到底意義何在?又會對台灣極力轉型創新的雙A品牌,帶來哪些衝擊呢?
2012年10月中,聯想董事長暨執行長楊元慶於大陸發表YOGA新筆電旗艦機種記者會上,談到公司非做第一的原因。他指出,「全球第二高峰K2峰,有人知道嗎?應該很少人知道,但是,人人都知道,全球第一高峰是聖母峰。」
他認為,聯想要做全球第一,不是為了虛榮,而是全球科技產業已經到了沒有人會在乎第二名的殘酷年代。
的確,近一年來,全球前四大PC品牌,除了聯想營收獲利雙雙成長,其他均明顯下滑(頁179),說明了愈是微利、成熟的市場,就勢必以量取勝,搶不到第一,就非常難獲利。近年來,聯想正讓它的競爭者感到無比威脅,因為它不只在PC市場節節上升,在手機等產品上,也早有準備。
聯想最新一季行動網路部門營收達到7.18億美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一倍,主要是跨界經營智慧手機,已初步有成。聯想執行長楊元慶更在最近提出,未來要以「PC+」的概念發展產品,也就是以PC為基礎,融合行動、雲端等趨勢去開發多元產品。但是所有產品都會在統一的作業系統上運作。
其實,這概念並不新。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分析,PC+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早於1999年左右首創的概念,而且是以軟體平台和全球硬體伙伴合作的思惟來提出。
聯想手機 大陸市占僅次三星
只是聯想投入PC+的能耐到底如何?從2011年底平價智慧型手機「樂Phone」的成功,可以看出來。聯想香港、台灣與韓國區總經理李世傑指出,2011年底至今,聯想旗下智慧手機系列樂Phone,在中國與全球新興市場推出高達19款機種,就一個做PC起家的公司來說,是很大的嘗試。
根據調查機構賽諾統計,聯想2012年6月以來,就成為大陸僅次於韓商三星的第二大手機市占品牌。而根據調查機構TrendForce統計,今年第三季大陸手機出貨量,聯想也一舉顛覆以往排名,以600萬台出貨量勇奪當地冠軍。
TrendForce分析指出,PC起家的聯想,能在手機領域贏過另外兩家地頭蛇中興、華為,是因為聯想善加運用即將奪得全球第一的PC品牌形象,讓影響力轉移到其他領域。
行動晶片大廠高通,業務拓展全球副總裁兼高通創投中國區總經理沈勁則指出,近年來智慧型手機有許多新進者,但不少業者只有想法,缺乏硬體製造經驗,因此晶片廠商已開始提供客戶包含軟硬體的整套參考設計解決方案,像是高通QRD計畫就是一例,而且現在提供的產品選擇,早就已經從手機擴充到平板、智慧電視。
這樣的潮流,促使更多科技市場新秀可以迅速跨界,投入新產品,逼得聯想這種大品牌,也必須積極跨界做多元產品,不然聲勢就可能被跨過來的新秀超越。像是小米機,
靠著高通提供QRD,兩款新手機晶片都搭載高通最新設計晶片,打著大陸首發規格,名號打響。2012年11月中又迅速跨界到電視機上盒,發表小米盒子。聯想力爭第一的企圖心,除了讓它成功拓寬產品線,掌握新的行動變革外,他還不斷連結通路、供應鏈伙伴與併購公司,擁有更多發言權。
用通路與機海強攻新市場
聯想在中國崛起,善於和通路合作的策略是主要成功因素。
2010年,聯想低調成立大聯想事業部,專職就是經營通路關係。用賣電信綁約手機的通路策略,連電話月租費的利潤都可以大方地和通路店家一起分享。因此能督促對手機不熟悉的老通路店家,努力促銷。
聯想也搭配機海戰術,為不同通路伙伴打造適合的產品。聯想香港、台灣及韓國區總經理李世傑強調,如果通路伙伴不賺錢,要如何要求忠誠?給最好的上架位置?比同業更好的利潤收益,絕對是聯想做通路銷售的關鍵。
事實上,聯想的通路策略,這兩年已成功從中國輸出到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今年都有亮眼成長。
聯想全球產品事業群行銷公關部執行總監Nick Reynolds指出,東協的馬來西亞、泰國,以及拉丁美洲墨西哥,均有高達三成左右的市占率;在印度,聯想也奪下當地PC市占第一,占據17.1%,超越宏碁與惠普,均和通路策略奏效有關。
一位曾任職國內通路界的人士指出,通路經營一向是亞洲品牌的專長,這方面專業,從平日對通路伙伴噓寒問暖,到協助店家學習科技新機功能,新應用等,非常繁雜,對公司經營者來說投資不小。有些日系品牌,近年將這類業務精簡,結果立刻反應在市占縮減上。聯想、三星是他看到近年來投資較為用力,也最重視的廠商。
然而,這樣的通路深度合作,台灣並不陌生,這也是當過全球PC第二大的宏碁,最擅長的策略之一。然而,近年來宏碁市占率與競爭力下滑,2011年大虧66億元新台幣,許多業界人士認為宏碁輸在只懂行銷塞貨,以及殺價搶市占率,卻不願意在產品創新領域深耕。聯想會不會也走上同一條路?
聯想成霸主 撼動台灣供應鏈
Nick Reynolds認為,機海戰術與行銷通路合作,的確都需要企業花大筆資源去經營,若沒做好,就可能招致虧損。不過,聯想的企業策略一向是有攻有守,只有被鎖定強攻的地區,才會施展積極的通路策略與機海戰術。
目前聯想鎖定強攻的部分,就是成長力道強,且沒有市占率強大對手的新興市場,例如東協、中南美等地區。而且是以中低階產品進攻,寧可先用較低利潤換取市占。
至於台灣、韓國等科技市場相對成熟,且已有自有品牌勢力,未來不排除直接併購當地品牌來進占市場。
聯想朝向第一名的光環,也早已撼動了台灣供應鏈生態。
拓墣通訊產業中心經理謝雨珊指出,今年台廠、美商PC品牌相對大幅衰退,現在台灣PC供應鏈的代工比重已出現洗牌,如最積極和聯想合作的仁寶,預估2013年靠仁寶在大陸合資新廠代工比例,將高達25%。同時間,宏碁由仁寶代工比例則因宏碁品牌勢力不再,預計會銳減。這樣的效應,也已浮現在日前仁寶台灣總部裁員的消息上。
未來,聯想與仁寶合資的聯寶,可能因零組件採購權由聯想主導,台灣PC周邊零組件廠商也可能逐漸出局。
不過,聯想能以新秀品牌之姿,迅速邁向世界第一,說明了科技產品市場變換快,誰能成為最後贏家,極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