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擁有235家分店的知名髮廊曼都,被民眾提供內帳爆料其年營業額高達25億元,一年涉嫌逃漏逃稅1.2億新台幣,長期計算漏繳金額高達50億,引發社會關注。雖經澄清,理髮業被財政部定義為「性質特殊的營業人」,不需要開發票,且只需繳1%營業稅,但關於台灣各式各樣營業商店逃漏稅的嚴重情況,已再度浮上檯面。只要稍加留意,會發現不只是髮廊,凡舉生活周遭的早餐店、麵包店、牙醫診所、水電行、補習班、安親班、室內裝潢業者等等,交易不開發票、不給收據的不在少數。其中不乏收入豐厚的業者。
雖然財政部規定,月營業額低於20萬元的小規模營業人可免開發票,但顯然月營業額超過20萬、生意強強滾的店家,也有很大一部分未誠實開立發票。一般上班族每一塊所得都要繳納所得稅,但許多商店、補教業等,賺很多卻低繳稅,公平嗎?
前財政部長、成功大學副校長何志欽表示,美國整體稅收中,有17.5%因逃漏及地下經濟收不到,然而台灣因漏報少收的稅,比率更高達33%,幾乎是美國的一倍。「原因出在台灣經濟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地下經濟發達,又習慣現金交易,導致營業額以多報少的逃漏問題相當嚴重,」何志欽說。
尤其是人們日常生活接觸的小店家,最讓人民對逃漏的情況「有感」。因此,國稅局每年公布隔年重點查稅項目(頁368表)中,攸關生活消費的產業,經常榜上有名。連鎖飲料店及人氣小吃如金峰滷肉飯、東區粉圓、永康冰館、桃源街牛肉麵、阿舍乾麵、清心福全等,一一在國稅局輔導下,近幾年才開始開發票,然而其他產業或因行業屬性,或因查稅不易,仍存在相當的漏洞。
醫療自費項目、醫美診所只能付現
「雷射去斑7000元,打玻尿酸1萬2000元,除腿毛3萬元,隆鼻6萬元……,」醫美診所單一診療項目多是近萬元起跳,若套裝療程費用更是驚人。一般生活難免造訪的牙醫診所,收費也不遑多讓。植一顆牙要8萬,整頓好一口牙,20~30萬跑不掉。知名醫美診所年營收破千萬比比皆是,牙醫每月收入超過40萬也所在多有。然而,他們統統以高報低,繳稅有限。讓許多薪水族大呼不公平。原因是牙醫、醫美診所醫師的收入屬於不用開發票的「執行業務所得」,稅徵機關難以掌握各家診所的真實營收,逃漏情形層出不窮。
幾年前國稅局鎖定醫美診所查稅,十家中有六家涉及逃漏稅。一家位於台中的知名醫美診所,綜所稅申報1900萬元,合算利潤率只有10%,與業界水準差距太大。追查後發現該診所短報500萬元的營收,後來業者乖乖補繳300萬的欠稅加罰款。
醫療院所的自費項目,往往也是稅收的大漏洞。「掛號費、健保給付的部分,資料是直接連線到健保局,在稅務上通常沒什麼問題,隱匿漏報大多發生在自費項目,」賦稅署人員表示。最近因為牙周病造成牙齒脫落,必須植牙的李媽媽表示,自己去東區一家牙醫診所植牙,診所不但不開收據,也不能刷卡,只能付現,態度非常強硬。「做手術這麼大筆錢,每次都是收現金,國稅局真的知道他們賺多少嗎?真的課得到稅嗎?」李媽媽質疑。
據報載,2009年國稅局就有查到部分診所低報所得超過20倍,必須補繳上千萬稅款的個案。賦稅署人員不諱言,刷卡收入易查,但要查沒有憑證的現金交易,確實非常困難,而且診所大多會用人頭帳戶隱藏所得。因此針對逃稅「嫌疑重大」的診所,查稅人員會監視診所負責人、親屬、配偶、職員等關係人的帳戶資金狀況,甚至派人「駐查」點算就診人數,以估算診所實際收入。而一發現有漏報情事,稅捐單位會就過往收入一併清查,台北就有一家聯合醫療診所被裁定要補繳過去七年的逃漏稅,總計達5000多萬。然而總體來看,補繳稅額比起逃漏額只是九牛一毛。
汽車旅館開發票加5%,逃稅近五成
除了收入豐厚的牙科、醫美院所,近年蓬勃興起的汽車旅館也是被稅務機關鎖定的逃漏大戶。財政部稽徵組曾積極清查知名汽車旅館稅務,發現平均兩家中就有一家逃漏稅,比率高的驚人。2009年起,財政部在三年中查獲24起汽車旅館,追繳稅款加上罰鍰高達1億5000萬元。其中台中一家名聲響亮的汽車旅館,單一年度就漏報高達3000萬的營業額,少報將近一半,最後總計補繳1300萬的營業稅、營所稅及罰鍰。
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黃俊杰表示,汽車旅館是使用統一發票營業人,但是許多顧客因為不願留下「痕跡」,傾向現金交易,也不積極索取發票收據,因此漏洞相當大。出差曾多次住汽車旅館的業務趙先生表示,汽車旅館幾乎都不會主動開發票,當他說要用來跟公司報帳,櫃台才勉強開立,而且費用多加了5%,說是營業稅,亦即若客人要開發票,就要客人吸收稅金,非常不公平,因此一般人為了省幾百塊,會選擇不開發票。
稽核人員表示,汽車旅館往往會將現金存入股東私人帳戶,要追查帳戶中哪些是旅館所得並不容易,只能從汽車旅館的水電費,送洗被單數,礦泉水等消耗品使用量來估算營收,十分困難。在人力考量下,只能「抓大放小」,不可能每家都去查。
光華商場 開發票+刷卡加7%
汽車旅館會以價格多加5%為由,要顧客打消索取發票的念頭,同樣的手法在3C產品集散地光華商場也頻繁發生。2005年國稅局曾鎖定光華商場嚴格查稅,派出多組人馬實地巡徵,用「站崗」方式查核店家是否有誠實開立發票。當時共查獲68家次漏開發票,各家未開立金額平均超過4萬,甚至有五家連續三次被查獲違規,遭到勒令停業十天的處分。
2009年初審通過「光華商場條款」,明令要求定價要含5%營業稅,不能以「未稅價」報價,否則處1500元到1萬5000元的罰鍰。雖然經強力宣導後,光華商場漏開發票情況確實有改善,但是在賣場比價容易、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問題仍難根絕。年初曾去光華商場買電腦的葉同學表示,因為主機加螢幕價格昂貴,和店家講了很久的價,最後妥協的條件就是「不開發票、不刷卡」。「刷卡要加2%,開發票還要加5%,」葉同學說,店家明白表示「不想被國稅局查稅」,而自己是窮學生只想省錢,當然接受店家的提議。
但是,「當少報一筆收入,店家不只漏繳營業稅、營所稅,甚至個人綜所稅都會少算,牽一髮動全身,」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柯格鐘指出,目前逃漏稅最大的問題,在於要求店家開發票的規定過於寬鬆,以致民眾不清楚究竟何時可以拿發票,也未建立起拿發票習慣。他認為,目前的電子發票系統已大幅簡化開立發票作業,應該從源頭要求所有行業都開立發票,才能確實掌握店家營業額,防堵稅務逃漏的缺口。
為了實現租稅正義,近年來證所稅該不該課徵成為社會動盪根源。但,與其花力氣去挑戰困難的證所稅,何不更確實讓商家開發票、合法繳稅,是短期內可以簡單又平和地實踐租稅正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