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上旬,眾所矚目的蘋果iPhone 5新手機發表後,創下預購潮,出貨量上看3000萬台。只是,跟過去不同的是,這次眾多台廠再也沾不到光。根據 iSuppli調查機構分析,iPhone5 整體供應鏈產值,台廠僅占10%,獲利率更占不到1% ,少得可憐。
iPhone 5的台灣供應鏈,僅鴻海的組裝成本占全部零組件4.5%,沒有太多改變外,觸控面板、機殼都已被轉單;手機鏡頭大立光等雖有接單,則遭蘋果壓縮利潤空間。
台廠吃蘋果,不再是獲利保證。 一位在科技業擔任產品經理多年的Eric(化名 )觀察指出,賈伯斯逝世後,新任執行長庫克的專業,本來就是善搞硬體規格與壓縮供應鏈成本,他的長處本就不在創新,這從iPhone 5的發表就可明白。
蘋果砍供應商價格 已成必然
顯然,蘋果未來對供應商的殺價行為,只會多不會少。根據調查機構iSuppli、TrendForce提供的零組件成本分析,iPhone 5這次新機成本多集中在美商高通4G LTE晶片模組、日商夏普Retina螢幕等本次規格提升的硬體部分,其他舊有零組件若沒被轉單,也逃不掉砍價命運。
例如,由大立光接單的iPhone 5手機鏡頭,成本是18美元,比起4S時期的17.6 美元,看似增加,其實明增暗減。因為,這次鏡頭薄了25%,還增加了藍寶石透鏡,成本大增。再加上其他品牌客戶表現不如預期,今年第二季,大立光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44%,銳減為37.1%。
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產業中心經理謝雨珊指出,鏡頭畫素的天花板是1200萬畫素,超越它,照片畫質已不會更好。現在已到800萬畫素的狀況下,未來一年殺價風鐵定逃不掉。
記憶體方面,庫克也大肆砍價。TrendForce指出, 庫克以量制價,快閃記憶體從4S時期19.2美元已殺至10美元,接近腰斬;Mobile DRAM則從9.1美元降低為7美元。縱然蘋果零組件努力去三星化,iPhone 5記憶體,由東芝、爾必達等日廠取代三星。但和日廠合作接單的台廠南科等,也占不到便宜。其他台廠方面,TPK宸鴻則已因無法提供In-cell觸控技術,退出蘋果供應商名單;因機殼改採金屬材質,可成也停止接單。
蘋果概念股也轉進大陸
同時間,10月Interbrand公布的全球百大品牌榜上,蘋果品牌名次從第八名一口氣升到第二名,品牌勢力更穩固,蘋果總市值截至10月4日為6290億美元,是全球最高。執行長庫克早在今年中,就宣布蘋果零售商店員工全體加薪。台廠伙伴看在眼裡,真是情何以堪。
「蘋果單子愈來愈不好賺了。今年開始,很多台廠已徹底領悟這一點,有一股跑去大陸接單的風潮。這中間就包括不少所謂的蘋果概念股廠商,」謝雨珊指出。
好在,大陸新市場成形,也是轉圜生機。根據拓墣數據指出,2013年全球包括傳統手機在內的整體出貨量,預估成長率為4.5%,其中,包括中國以內的亞太地區,出貨成長預估高達51%,遠勝全球手機最大市場北美的10%。
截至2012年底,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預計將銷售1.69億支,滲透率也已經超過一半。像是蘋果堅強盟友鴻海,早已大力進補大陸手機品牌訂單。例如以PC起家,市占即將超越美國惠普的大陸科技品牌聯想,去年底開始在大陸開闢智慧型手機「樂phone」系列,就是由鴻海負責組裝。自今年開始,鴻海也接小米機訂單。 加上TPK宸鴻,機殼商可成,還有原來就奠基於大陸的聯發科等台廠,一個兩岸手機新生態圈已然形成。
兩岸手機生態 後勢值得觀察
台廠和大陸新興手機品牌合作的第一大好處是,大陸手機市場明顯是自家人占優勢。根據調查機構賽諾數據指出,2012年大陸Android平台手機,除了三星維持冠軍,後面四名都是大陸品牌,包括聯想、華為、酷派與中興,加起來市占超過一半。
其次,大陸手機市場正蓬勃發展,想加入的新秀很多。拜小米機熱賣風潮,今年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等一群當地互聯網業者都陸續推出自有品牌手機,苦缺硬體製造專業,正尋找台廠伙伴。
小米科技執行長雷軍與總裁林斌,年中來台時,就多次誇讚台灣手機供應鏈伙伴的專業能耐。像是英業達有豐富手機製造資歷,才能讓當初完全沒有硬體製造經驗的小米團隊,馬上上手,創造一年出貨600萬台佳績;而鴻海則擁有來自日商夏普的傲人面板技術。
只是,當台灣手機製造技術,迅速滲透到大陸品牌內,兩岸手機產業發展距離也勢將縮小。台灣科技業如何維持領先,是更迫切的任務!